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018-01-22 06:29张栩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技术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张栩

摘要:商业银行的目标是追求收益,但在追求收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风险,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多变。同时,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重要一部分,金融又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商业银行的良好发展是国民经济稳健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非常有必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商业银行如何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技术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来源

商业银行的发展会受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经济政策、国际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必然会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贷款人没有如约偿还贷款会导致银行损失,或是银行自身管理不当损害了银行利益等等,这些都是银行会面临的风险。一般的,可以将银行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的管理体制,我国商业银行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独立面对市场风险,存在破产倒闭的可能。二是在资金使用上,客户使用资金的效益的好坏会决定银行风险的大小,如果银行所选的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益比较差,银行就会面临较高的风险。银行的内部风险主要包括银行资金构成导致的风险、资产规模带来的风险以及一些主观因素引起的风险。银行资金结构导致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需要有足够的存款资金保证满足客户汇兑的需求,如果银行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可能会导致“挤兑”风险。银行资产规模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这是因为维持银行经营活动需要流动资金,一旦银行流动资金不足,银行就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主观因素导致的银行风险是指银行自身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比如银行工作人员的一些违规行为会给银行带来损失。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一)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认识

风险管理认识上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具体的风险了解的不全面,风险监管的内容比较单一,通常对信用风险十分重视,风险管理也是以信用风险为主要对象,相比较而言,其他风险如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二,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很多商业银行还保留着传统的观念,重点发展银行的经营规模,过于追求短期目标,忽视了银行的长期的发展,对于资产质量也缺乏关注,资金结构有待优化。第三,商业银行在资金运作上模式单一,相对较狭窄,分散风险比较困难。

(二)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技术手段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如何精准的量化风险一直是个难题,而金融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样化,这使得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更加复杂,量化难度也加大了。再加上风险本身的不确定性特征,我国商业银行在实际的风险管理工作中,通常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用的比较少,且可用的量化工具也不足,一些先进的量化分析的工具由于费用较高且科技含量比较高,在国内使用的比较少。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风险的信息系统,可能各银行都建立了内部的信息系统,但系统分散、独立,系统的技术平台也不一致,无法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导致一些数据多次被录入,各系统的数据标准不一致,影响了银行自身风险判断水平。另外,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风险防控环节有待加强,商业银行缺少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缺乏预见性,风险防控工作不足。

(三)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开展的比较晚,发展相对较慢,与国外的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相比,我国风险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现代风险管理组织制度尚未建立。在实际的风险管理中,很多商业银行都没有针对风险管理建立专门的部门,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或者有些银行缺少明确的流程和标准,在人员配置和职能设置上缺乏规划,可能只在某一层级或某一各部門设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

三、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科学的理念是行动的指导,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的理念,通过引导银行工作人员对风险和风险管理重要性形成认识,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以此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进。一方面,风险管理工作要体现在银行所有业务和环节中,而不能只重视某些环节或具体某个业务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风险管理工作要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业务和环节,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应当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环节,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且不同的业务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二)借鉴先进方法和措施

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成功的风险管理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只有不断学习、参考别人的优秀经验,我们的风险管理才能更加完善、有效。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可以借鉴国际上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方法和手段,结合国内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措施运用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来。例如国外银行通常采用RAROC指标作为风险控制机制的衡量指标,这种指标的优点在于它能使风险管理工作能够在各种具体的业务中进行,使各种风险的管理联系在一起,形成体系而非分散管理。

(三)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利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降低甚至避免银行风险。首先,应建立一个统一的风险管理系统,使银行各个部门的数据可以互相共享,系统的来管理风险。其次,银行每个业务部门都应该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岗位,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另外,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采取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也就是,对不同的业务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具体采取什么方法需要根据业务的特点、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等因素来选择。

参考文献:

[1]刘越.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现状及数字化转型[J].中国集体经济,2018(32):113-114.

[2]刘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8(22):67-68.

[3]程思远.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探析[J].产业创新研究,2018(10):100-101.

猜你喜欢
技术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