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儒家经典文化的策略研究

2018-01-22 06:29韩冰冰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尊师重道儒家文化儒学

摘要:我国儒家经典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内容,这些内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在十九大提出大力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指导下,本文以儒家经典文化的傳承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传承儒家经典文化的主要从与现代化相融合、要走出书斋走进生活和加强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入手。本研究旨在为儒家经典文化的传承借鉴。

关键字:传承;儒家经典;策略

一、前言

儒家经典指的儒家典籍,儒家经典文化就是这些文化典籍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包括大量的儒家的文化内容。中国人大郭庆光在首届全国儒家文化国际传播(曲阜)会议发言中认为,弘扬传统文化一是要继承,除了保证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外,更要不忘初衷,坚守本来。二是要创新,即坚持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儒家经典文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

二、传承儒家经典文化的策略

(一)儒家经典要与现代化相融合

儒家的经典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要传承好儒家经典必须要与现代化结合,所谓的于现代化相结合不是说运用现在的技术手段等的方式进行传承。文化本身内容的就是精神领域的内容,所以儒家经典与现代化融合,就是内容的融合。首先,在当代核心价值观方面体现儒家经典。比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的儒家经典文化的内容。《礼记·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等道德要求。这种道德的要求《史记·礼书》中认为“礼”是与人性不可分割的,包括君臣、长幼、父母、亲人之间的礼,之于今天而言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三个层面的表达,一是国家层面的表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与儒家经典中的治国、齐家、平天下等思想内容具有一致性。二是社会层面的表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国儒家经典中关于社会层面的表述“廉”“礼”“孝”等,与儒家文化中追求“齐家”“治国”具有相同的内涵。三是个人层面的表达。《礼记·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在个人层面对德行和自身的完善。其次,把儒学经典内容图像化、可视化,便于传承。提出儒家文化图像化的表述以来,文化的图像化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汉字就兼具了“言”与“像”的双重功能,因此,在古代文化的传承中“言”的传播一直都是与“像”相辅相成的。例如,书法、绘画等文化内容都是以图像的形式传承的。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和图文等形式多样化的今天文化的图片化、可视化传承更具有可行性。图像文化是科技高度发展的结果,儒学的图像化、可视化是儒学继续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1]运用图片化传承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内容有助于人们比较直观地了解儒家经典文化,更是我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发展。

(二)儒学经典文化要走出书斋,走进生活。

生活化的儒学经典文化往往更容易传播和传承。在现代儒学经典好多都是在学术范围内的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推广。在当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推进儒学经典的生活化是传承经典弘扬文化的关键。首先,兼顾儒学经典大传承的同时更要兼顾儒家经典文化的小传承。书斋儒学被称为儒家文化的大传统和大传承,而民间化和大众化的儒家文化的传播被认为是小传统和小传承,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就要兼顾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避免庸俗化和世俗化。儒家经典毕竟是我国古代文化和典籍的精华,经过了世代的传承才得以保留,可以说书斋学者的传承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但作为儒家文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维度的大众化也必须加以发扬,但要避免庸俗化和世俗化。一是要避免我国儒家文化的误读和误解。二是要避免我国儒家经典被歪曲和篡改。

(三)儒家经典文化的传承,要靠教育

文化传承最好的方式就是教育,儒家经典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必须靠教育离不开教育。1.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一是尊师重道。文化的传承是以教育为根基的,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要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在孝道基础上建立的,孝道是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基础,因此,要传承儒家经典文化就要树立良好的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二是笃心行正。古代儒家文化中关于品德和德行以及学习态度的教育。儒家推崇的济世报国入仕途方为正统。随着社会的变化有些精华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要借鉴精华部分,把儒家经典应用在现代社会中,把笃心行正引申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规范自己的言行。2.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要融入儒家经典文化的成分。在课本中和学生读物中适当增加关于我国文化经典的内容,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要把传统经典文化融入教学中,并把儒家经典融入现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推进儒家经典文化的现代性。特别是在大学课堂上要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不仅体现在教授理解上,更要融入学生的日常在行动和品德中。

参考文献:

[1]刘芮搏.传统儒家文化内涵与意义[J].大庆社会科学,2017,(10):29-31.

[2]黄文彩.儒家文化图像化传承及其策略初探[J].理论月刊,2012(1):70-75.

[3]左金磊.儒家文化的传承与普世根基探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8 ,(4):59-64.

[4]褚肖依.新时代儒家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国际传播——首届全国儒家文化国际传播(曲阜)论坛综述[J].青年记者,2018,(3):48-50.

作者简介:

韩冰冰,中共萝北县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文化与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尊师重道儒家文化儒学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儒学交流在路上
魏昭尊师重道
浅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意识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程门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