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与特质的思考

2018-01-22 06:29王刊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质内涵

王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特质分析,就是要从构成要素及其矛盾关系上,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和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存在不是静态的结果性存在,二是动态的过程性存在。其作为一个统一体,涵盖了思想理论发展过程和社会实践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包含着发展主体、理论客体、实际客体、结合过程等核心要素,要素间相互关系,形成了一个自主创造性的结合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特质;多要素互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今中国思想界是一个热点领域和普遍性话语。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往往直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进和成果状态谈起,而对其命题形成、构成要素、内在特质等问题视为不必作深度探究的当然前提。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原点上做一些探究,从命题的提出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发生依据,从内在构成要素等分析其科学内涵,从动态展开机制上探究其内在特质,以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1艰辛探索后得出的科学命题

这个深刻的科学命题是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中国革命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才的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集体主体的组织化、集体化的实践和思想发展过程。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致力于建成一个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但是,在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和怎么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核心问题上,

经历的这个过程是很曲折艰辛的,中国共产党总结这些深刻经历,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这些都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基础。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根本上改造中国,探索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道路上艰辛开拓并取得初步成果。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组织上只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这种组织上的不独立直接导致了思想上、行动上、决策上的依附性,正因为如此,运用于中国实际实践方面,如何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也存在着严重不足,留下了深刻教训。正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多要素互动的过程性存在

要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特质,就必须深入到其内部,发掘其内在的构成要素,研究这些要素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构成要素: 一是发展主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理论家以及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性要素。二是理论客体。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纳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客体性要素。三是实际客体。中国历史、民族特点、文化传统、现实状况、外部环境、时代特征等,构成了总体性的、客观存在的中国具体实际,也是被纳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客体性要素。四是结合过程。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各类发展主体的主动推动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这两类客体要素,实现了有机结合。在这里,发展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实际、结合过程,是内在关联、缺一不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构成要素。

3自主创造性的结合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最生动活泼、最具生命活力的内容,这种旺盛的生命活力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自主创造性的特質。

3.1结合是根本原则和关键环节。

在酝酿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之际,毛泽东就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之间的关系这个核心展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普遍真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在深刻把握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把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加以运用,并在运用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3.2独立自主的、创造性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点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没有多少异议;但是,实现什么样的结合则是不一样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是照搬,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创新的,是一个不断适应磨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肯定是离不开中国的形式、风格、特点的,也就是说要符合中国发展,充分融入到中国文化的精、气、神。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建立在国家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上,没有中华优秀文化沃土的滋养,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扬光大、生机勃勃。

3.3建立在科学方法基础上的能动性结合。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并不是自动自发的,而是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能动自觉地进行的,这种能动性不仅体现在发展主体的独立自主性和理论再创造方面,而且体现在这种结合是建立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的。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创作了《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哲学著作,以及大量关于方法论的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这些科学方法不断得到运用、充实和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矛盾分析等方法。

4结束语

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都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原则的遵循,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要求的践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目标的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风格,要能为开辟中国道路,解决中国问题提供理论支撑与思想保障。中国共产党人做马克思的好学生,就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奋勇前进,不断开辟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3- 11- 16.

[2]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4.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人民出版社,1993:380- 38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质内涵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