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01-22 06:29张鸿琳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差异经济

张鸿琳

摘要: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学生的启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整体教育质量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投入越来越多,无论是从九年义务制教育体系或者是高等的高校补贴等等处处体现出国家大力抓教育的决心。但是,在国家教育体系欣欣向荣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由于地区差异带来的教育资源上的分配不均,还有很多偏远山区贫困县区孩童的受基础教育权利难以被保障,本文通过探究我国基础教育地区之间的差异,得出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为实现我国教育资源的公平做出一点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基础教育 地区差异 影响因素

一提到因为各地方发展水平导致的教育差距,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学校和师资力量的差距,这也是最明显,最为人所熟知的,但是地方发展水平不一带来的教育差距远不止这些,学校和师资力量的差距是明显的,是浮于冰面上的,但是更多的,是整个地区的教育文化氛围,是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隐形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成长环境。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帮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基础教育地区差异描述

1.1东部地区基础教育成本较高

不同的经济市场和经济发展情况会带来不一样的教育结果。我国的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教育质量最高的一块区域。但是,东部地区发达的经济现状也带来了东部地区基础教育成本高的问题,资本的市场的融入使得东部地区私人教育盛行,更有甚者,学校与私人教育的相结合将优质教育把控在手中,这对于东部的地区的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个难以承担的费用。高昂的教育成本让很多的普通家庭望而却步,即使公立学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公立学校的招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1.2西部地区教育资源落后

西部等落后偏远的地区是我国教育发展最贫困的地区,这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是离不开的。这也与国家的发展历史有关,西部地区是国家最晚改革解放的地区,同时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原因,在经济贸易的发展上也并不优秀,导致当地政府难以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上。另外,偏远的西部地区也难以吸引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基础教育资源的匮乏驱使很多观念偏老旧的家庭不愿意花费学费将孩子送去学校,而是选择让孩子继承家里的农田放牧业等。

1.3中部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我国的中部地区资源相比东部的而言不足,但是相比西部地区来说情况稍好,但是也不容乐观。在我国的历史中,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红色地区,无论是打起起义第一枪的南昌,还是红色故都的瑞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都有着浓厚的色彩。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好,再加上中部地区人口众多,计划生育时代人民意识不强,超生多生的现象较为严重,在众多人口的基数下,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更是难以满足每个地区对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我国基础教育地区差异影响因素探究

2.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我国的历史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需求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均衡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的各省生产总值排行榜上,我们可以发现,排在前列的基本都是北上广深东南部沿海城市。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后因为历史原因,众多人口向南方迁移,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促进了长江中下游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的繁荣。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带来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教育资源总量上的差异,同样的教育资源投入对当地政府来说占财务的比重是完全不一样的。

2.2我国政府教育资源投入仍然不够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教育理念,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也越来越大,从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的建立,到如今的不少地区开始形成十二年的义务教育体系,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如果想要改善我国基础教育的地区差异导致的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我国目前的教育投入还是不足的。对于一些偏远的贫困地区来说,他们需要国家大力的帮助和支持才能完善自身的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达到人均基本标准。

2.3地方政府对教育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性

如果以經济的发展情况来对三个地区进行排序的化,中部地区是要排在西部地区的前列的,但是从教育资源的投入上来看,中部地区反而要比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更低,这源于地方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国现行制度下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地方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县区级人民政府承担。由于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导致即使两个相邻的县经济发展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从而教育经费的投入差距也很大。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基础教育的地区差异性主要还是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地区队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相挂钩的,这就要求国家政府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颁发相应的政策,实现经济资源上的调配,帮助经济落后的地区实现经济的自我增长,从而能够拥有更多的资源资源投入分配到教育资源上,使更多孩子的受教育权利得到基本保障,实现我国教育的公平性,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军,顾楚丹.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城乡差异及其社会后果——基于中国教育统计数据的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2):33-42+117.

[2]韩瑞雪.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差异分析及建设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3]刘成新,徐宣清.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研究——以山东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03):18-22.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差异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相似与差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