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素质教育视角下电化教育之于小学语文课堂

2018-01-22 06:29熊小珍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熊小珍

摘要:本文阐述了视觉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它与电化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联系。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视觉解读能力,视觉表达能力,视觉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四方面,来阐述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帮助小学语文教师使用电化教育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 视觉能力、 电化教育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致力于语言素养的整体提高。语言素养、视觉素养、信息素养三者的融合,有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并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一、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视觉解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视觉信息,培养学生对视觉信息的认知、理解和解释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以《阿里山得云雾》这篇抒情性散文为例,教师们重心不应放在阅读技巧上,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 采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课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视觉解读能力的训练。教师在上课时,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引入课文意境。听完歌曲之后提问: 请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阿里山。通过教师的设问, 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课课文,接着提出有关云雾的问题,如:你见过云雾吗? 什么时候有雾? 云和雾一样吗?等等问题。待学生回答之后放出阿里山景观整体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胧的云雾中。之后讲解课文内容,同时放出阿里山景观近景图,这四幅图正好对应文中各种描述云雾的句子,通过形声结合动静结合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给学生以生动、鲜明、深刻的印象, 对学生的感官以强剌激, 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点名朗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PPT展示各种图片,输出视觉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虚无缥缈的云雾变化。在学生心中描绘一幅幅生动的阿里山景观。

二、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视觉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是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即学生借助于视觉语言进行思考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可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度理解以及总结能力。

同样是在《阿里山得云雾》的课堂上,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提出问题:无风时或起风时云雾会是什么样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接受各种答案。之后演示阿里山景观动态图,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云雾变化的特点,让学生总结无风时或起风时云雾的特点。视听后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作者为什么说阿里山云雾的变化“给人留下莫名的憧憬与喜悦”?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语言与视觉、听觉相结合的优势, 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目睹阿里山云雾的变幻无穷, 感受大自然的美,更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认识。

三、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视觉表达能力

以建立课文内容有关的网站,或者讨论组为手段,培养学生进行叙述、表达和交流信息、思想及观点的能力。

以《恐龙的灭绝》这篇科学知识小品文为例。上课伊始,教师使用恐龙骨骼模型引出话题,让学生讨论自己对恐龙的理解。之后播放恐龙相关影片,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想了解的主题。讲解字詞句之后,让学生登录“与恐龙的零距离接触”的网站,自己浏览自己需要的信息。之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关于恐龙灭绝的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设想,接着分任务,让大家分享每一个同学的研究成果, 请大家把自己的观点概括成一两句话, 发布在“我的观点”一栏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用师生共同搭建的网络平台来实现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同时使用模型,电影,网站等等视觉媒介来刺激引导学生大胆的叙述自己所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学及老师交流相互思想。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视觉表达能力的培养,也符合语文课标中对小学生的要求。

四、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边缘化”自己的位置,以学生为中心,更重要的是,它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批判热情和能力。同样在《恐龙的灭绝》课堂上,学生在浏览了其他学生以及课本上对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想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研究报告上, 然后查找相关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之后开展一场辩论会, 请持相同观点的同学自由组合, 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反驳不同的猜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正反方, 积极参与到辩论会之中。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发挥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一步步引导,激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件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积极地与人交流。最重要的是,批判性看待课本上,或者老师所说的“真理”,对恐龙灭绝现象持开放的科学的态度,这就是我们说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结语

视觉形象和语言的联系贯穿整个教育的过程。电化教育下的语文教学, 拓展了学生眼界, 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 学生可以对已成定论的知识大胆质疑,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的不同意见在课堂上争论。这要求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科学研究,让网络迅速走向语文教育的前台,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罗双兰,2011.《视觉素养教育:语文课程发展的新延伸》[J].中国电化教育,9:105-109

[2]罗双兰,张舒予,2009.《新西兰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视觉素养教育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5:80-83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