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期待分析幼儿的手工制作教育活动

2018-01-22 06:29顾海燕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教师

顾海燕

摘要:本文分析展示了当前幼儿手工制作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教师在教育中对“审美期待”的忽视。接着分析了审美期待在手工制作教育之前,手工制作教育之中,以及手工制作教育之后的体现。最后提出了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审美需求,准备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在课程中进行审美期待的引导,给幼儿的实践创新的契机等发展措施,促进幼儿手工制作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审美期待;幼儿手工制作 ;教师

在幼儿教育中,手工制作是一项常规性的课程。幼儿的手工制作课程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能够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在手工制作中我们却常常发现孩子做出的手工作品缺乏美感。

一、现代幼儿手工制作的现状与问题

幼儿的手工制作包含了众多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其中手工艺品的制作更是兼具了实用性和艺术性。而且制作出来的作品更是用途广泛。

幼儿手工制作与绘画教育同属于艺术创作活动,是学前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手工制作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粘帖、剪贴、撕贴、染纸、泥塑、沙画、布艺、拼图等等。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强调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国的手工制作蕴含了来动人民的汗水好智慧,也将纯真的原始气息纳入到了手工制作中。幼儿学习掌握手工制作内容,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能传承民族文化,将中华民族的“美”一代一代的继承和发扬广大。

在幼儿的手工制作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活动中引导者忽视了幼儿的审美感受。传授了手工制作的方法而没有注重对幼儿“美”的培养。在手工制作的时候一再强调幼儿制作的完整性,将手工制作课程变成了“劳作”课程。幼儿在手工制作的时候还会因为教师指导的不够完整而无法完成作品,随后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常常在手工课程上看到孩子故意“捣乱”,将有一堆手工制作的材料乱扔,或者故意破坏。这实际上就是幼儿对手工制作失去信心的表现。在手工制作中还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指导孩子进行手工制作的时候一般是事先设计好的,然后孩子按部就班的去完成手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个性特征和自主能力无法表达出来,所以也没有办法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现代幼儿手工制作教育的现实中,我们能够非常清晰的认识到手工制作的益处。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存在着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幼儿的手工制作课程很容易就变成了“鸡肋”,无法展示这样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二、审美期待在幼儿手工制作中的体现

审美期待是源自接受美学的观点。在美的接受的过程中,新的美借助人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出来,而更新的审美期待又会出现。这样我们的美学教育就会呈现出一个自然而然的上升趋势。审美期待是“审美主体对艺术作品满足主体美审美需求的心理活动,是审美主体依照审美原则对审美客体的形式及效果的期待和希望,来满足自身的审美心理、获得审美快感的过程”。

(一)幼儿手工制作前的审美期待

幼儿在进行手工制作之前,会对制作的内容产生一种期待。比如教师让小朋友今天制作一个树叶粘贴画。幼儿就会在脑海中形成对自己喜爱的物体的欲求。有的小朋友喜欢洋娃娃,那么就期待将树叶拼成自己喜欢的洋娃娃形状;有的孩子喜欢小汽车,那么就想要老师帮忙拼出小车的样子;

(二)幼儿手工制作中的审美期待

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审美期待。手工制作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材料。他们对自己作品的颜色、形状以及特点等都有期待。我们常常会在幼儿的手工制作中听到孩子说“我喜欢这个颜色”、“这个纸张才能做手工”、“这片叶子太大了,不能做尾巴”等等。这些要求中就体现了幼儿的审美期待。

幼儿的审美期待是不稳定的。在制作过程中,幼儿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特别是遇到他人的干扰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改变。比如在老师告诉孩子这个纸张不够大,不能做成动物的身体,那么孩子就转而对其他的材料进行选择,发生新的审美期待。

幼儿在手工制作中的审美期待是完成手工制作的动力。在制作中,审美期待会促使他们不断地尝试和探究,而当审美期待发生改变的时候幼儿又会出现新的期待。

(三)幼儿手工制作后的审美期待

幼儿手工制作完成以后还会存在是审美期待。像幼儿制作了树叶贴画以后,相互之间观摩,老师给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那么,有的孩子就会说“我下次能做一个更好的”、“我可以做一个大大的洋娃娃,还可以是粉红色的”、“我可以自己拼装一个大卡车”等。这些语言展示出幼儿对现有手工作品的认识,又产生了新的心理期待。

三、从审美期待角度促进幼儿手工制作的发展策略

在幼儿的手工制作课程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心理期待,有效的利用这些心理期待来更好的开展教育活动。

(一)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审美需求

教师在进行幼儿手工制作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大多数孩子的审美期待。实际上在上课之前就能够了解到孩子的需要。然后将这些需要设置到孩子的课程教学中。

(二)准备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

幼儿手工活动内容比较的丰富。不同的内容展示了不同的“美”。比如泥塑的立体美、粘贴画的形象生动、布艺的颜色多样等。手工活动内容多就能够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也能展示出幼儿的特长和能力,培养幼儿的个性。

(三)在课程中进行审美期待的引导

教师要引导幼儿去感受手工作品的“美”。教师可以让幼儿去观察、触碰材料,加强对材料的認识和感悟。提供了材料以后还要给孩子留出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图来选择材料,发挥个人的想象能力,设计不同的制作方案。

(四)给幼儿的实践创新的契机

在幼儿手工创作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想法和行动,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怎么做。在他们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帮助,但是更多的是给他们机会去尝试、探究和创新。这样幼儿手工制作过程中就有了实践创新的机会。

总之,在幼儿手工制作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审美期待,要关注孩子的实际需求。教育不是知识的强行灌输,而是引导孩子形成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尹霄玲 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 2015(02)

[2]侯娟珍 手工制作对儿童思维发展的意义[J] 学前教育研究. 2012(08)

[3]李紫阳 幼儿园集体手工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猜你喜欢
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尽责教师
教师备课“十要”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破解“教师的烦恼”
教师赞
不能容忍这样的教师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