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准备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中的作用

2018-01-23 10:59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纺织品文物

(南宁市博物馆,广西 南宁 530200)

做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的价值,发挥其综合效益作用。但我国学者在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上,并未达成共识,导致文物保护修复原则、方法等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使得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质量受到了影响。同时,在对纺织品文物进行处理时,一些保护修复步骤是不可重复的,若前期准备工作没做好,直接会影响文物的价值。因此,需要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以展现其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其中,前期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会影响后续的保护修复质量,需要进行重点探究。

1 浅析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及作用

根据国际文物保护条例可知,文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两个方面上,工作人员正确认清这两个价值,有利于合理规划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并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尽可能多地发掘文物的价值。例如,一是,我国古代纺织品工艺发达,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丝绸之路”时期,张骞携带众多纺织品出使西域,使得中国纺织品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有利于探究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并将考古结果进行公示,便于公众了解我国灿烂的纺织品文化,探寻每一个历史文化的脚印,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如果说历史价值是文物之魂,那么美学价值就是文物之躯。通过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有利于探究古代人们的审美观点和工艺特点,为后续的美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对于纺织品文物来说,其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进行文物保护修复时,需要根据文物的性质、特点进行分析,合理设计前期准备方案,以解决文物价值冲突的问题。例如,以宋代印花与彩绘丝织品文物为例,若文物表面存有大量污渍时,会影响纺织品的印花与彩绘特点,对文物的美学价值会造成影响。因此,前期准备应以保护修复美观性为主,但要控制修复面积,一般不可超过原物的1/3,尽可能保留历史价值。由此可知,前期准备对纺织品文物修复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正确规划保护修复方案,合理保护文物价值。其具备以下几点作用:

第一,做好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利于对文物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调查,有利于确定文物的性质和价值。同时,还可对文物上的污染物进行检测,以采用合理的修复方案,从而明确修复材料,保障修复效果[1]。

第二,工作人员应对纺织品文物的保护环境进行调研,有利于对文物的性质进行确定,进而合理使用修复材料,以延长修复保护期限,并可降低后续的成本。同时,工作人员应对文物的价值、特点等进行分析,合理规划保存方案,有利于提高纺织品文物的保护质量。另外,在制订保护方案时,应考虑环境的变化需求,提高方案的灵活性,便于及时进行调整。

第三,在进行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前,需要对文物的价值进行分析,以明确第一价值,从而确定保护修复方向,便于修复人员制订正确的修复计划,以突出纺织品文物的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实现保护修复价值最大化。

第四,有利于指导文物保护修复材料的调查工作,包括材料的种类、型号、性能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保护修复效率,还能延长文物的寿命,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同时,每个纺织品文物的价值、特点、修复要求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应根据实际保护修复需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使用修复材料,确保文物保护修复效果[2]。

2 探究前期准备内容及方法

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做好前期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文物的性质、特点、价值等进行分析,合理设计修复计划,保障修复质量。同时,还要对修复材料的性能等进行分析,优化材料选择,既可以避免对纺织品文物造成二次损伤,又能起到保护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1 文物信息调查

当进行文物信息调查时,可根据文物的来源分为两种调查方向:一种是文物收藏者所提供的,这些收藏者对纺织品文物的了解比较深,可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明确信息调查方向,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另一种是考古出土的文物,这类文物的调查工作比较难,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考古知识,还要有取样检测能力,对出土文物的环境进行全方面调查,以明确文物的历史信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文物在出土后需要做好保护工作,部分纺织品会受到强光、氧气的影响而发生破损。因此,要求修复人员对文物出土现场的水环境、土壤环境等信息进行收集与记录,保障文物信息调查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避免对后续的保护修复工作带来影响。

2.2 文物现状评估

文物现状评估是前期准备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需要对文物的病害、保存情况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主要是因为文物受到保存、流传、埋藏的影响比较严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使得文物的价值受到了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应对文物的损害情况、原因等进行分析,合理使用保护修复材料,以保障修复效果。

一是,通常情况下,保存环境对纺织品文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微生物等,使得文物发生劣变等问题。同时,由于文物的来源不同,其保存环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一般出土文物的保存环境类似,保存状况差异不大。而对于收藏着提供的文物来说,每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同,文物保存方法差异很大,导致保存环境缺少可控性,使得文物受到了损害。因此,通过对劣变原因进行分析,有利于制订针对性的修复方案,并给予相应的保护、保存建议,以保障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质量。

二是,纺织品文物与其他文物不同,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病害问题,使得文物的价值受到了影响。常见的病害问题包括褪色、破损、污染、水渍等。为了进一步评估纺织品文物的病害问题,可将文物重现在绘图软件上,通过软件来完成图片的放大、旋转等操作,并将各项病害问题进行记录,从而为后续的评估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在进行评估分析时,需要分析病害类型、损害程度、价值变化等,便于工作人员了解文物的实际情况。

三是,检测分析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对后续的保护修复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纺织品文物受劣变的影响比较严重,在进行修复工作时,需要对纤维成分、染料成分、污染物成分等进行检测,以确定各个成分对文物的影响情况,并制订针对性的保护修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文物检测时,应以不改变文物价值为基础,尽可能降低对文物的损害[3]。

2.3 文物价值评估

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工作,有利于还原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等,进而展现文物的整体价值信息。对于纺织品文物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纺织品的结构、纹样等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利于反映某一时期、地域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主要体现的是纺织品文物的艺术美感,既包括传统艺术,又包括外来艺术,从而展现不同国家、地区的艺术文化。在科研价值方面,主要是评估纺织品文物的组织结构和染料成分,每一种纺织品所使用的织机不用,染料提取的原料、方法也不同,通过进行文化保护修复,有利于探究这些科研信息,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正是由于文物具有这些价值,我国政府不断加大了文物保护力度,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根据法律中规定的条件、方法、要求等进行工作,尽可能保存、修复、还原文物的各项价值信息,以评估文物价值的损害程度,合理制订保护修复方案,降低对文物价值的影响。另外,当对这些价值评估结束后,还要对文物的保存价值进行分析,以制定正确的文物保护修复对策。在进行价值评估时,工作人员应尽可能细致地收集信息,为后续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信息支撑。此外,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判断信息与文物之间的关联性,及时剔除非关联信息,防止出现虚假信息等问题,避免对纺织品文物造成损害[4]。

2.4 材料调查评估

当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时,需要使用一些工具和材料,若材料存在问题,对文物的价值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材料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确保文物保护修复质量。

一是,应保障材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稳定性,避免与纺织品文物发生反应,有利于延长文物的保存期限。

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功能、性能不断得到优化,需要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更新。因此,所选择的材料应具备二次处理性,可利用新材料进行替换,防止替换时对文物造成损害。

三是,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尽可能与文物相一致,能有效提高修复质量和效率,尽可能避免二次修复。

四是,材料的抗病害能力应低于文物本体,主要是因为修复材料可以进行替换,当其抗病还能力较差时,会优先受到损害,降低文物本体损害的几率,进而提高文物修复质量[5]。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纺织品文物在长期埋藏、保存等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文物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害,影响了文物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因此,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物信息调查、文物现状评估、文物价值评估、材料调查评估等,以制订正确的处理方案,从而提高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质量和效率,发挥其综合效益价值。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纺织品文物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文物的栖息之地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文物的逝去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