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俗类陈列讲解词写作
——以《印象民俗》陈列为例

2018-01-23 13:07肖博
文物季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山西人陈列展品

□ 肖博

博物馆讲解工作是让陈列展览“活”起来的重要手段。讲解可以让观众直接地了解陈列展览的科学、文化、艺术价值,是公众服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陈列展览中虽然有说明牌对所展陈内容进行说明,但是受参观者本身文化水平、知识构成、职业背景、年龄层次的影响,每个人对陈展内容的认识程度大不相同。通过讲解对陈列展览阐释和说明,讲解员根据观众的具体情况调整讲解内容,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因此讲解词的内容作为讲解的基础非常重要。笔者所工作的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基本陈列《印象民俗》是以山西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分为乡土宜居、面胜佳肴、衣袭流变、意恐迟归四个部分进行展陈。本文就以《印象民俗》陈列为例,总结归纳民俗类陈列讲解词编写的特点。

一、针对不同地区观众,讲解侧重点有所区别

在讲解过程中会遇到不同地区的观众。《印象民俗》是以山西民俗为主题,介绍山西人的衣食住行,山西本省观众和外省观众看到展览时,熟悉度和认知度是不一样的。他们通过展览所想了解的内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讲解内容要根据观众地域差别要有所区别。

对于山西本省观众来说《印象民俗》展览内容大多是耳熟能详的。怎么让观众在这些习以为常的展品中对家乡文化产生自豪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以第一部分乡土宜居为例,主要是山西的三种类型窑洞。山西观众对窑洞是非常熟悉的,但对窑洞的认识仅停留在是一种传统居住型式上,甚至很多观众觉得窑洞是贫穷落后的象征。所以讲解中不会过多介绍窑洞的原理和形态,主要侧重于介绍远古人类穴居方式与窑洞的渊源,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对居住方式的影响,以及台梯式窑洞在建造过程中劳动人民的巧思和智慧。进一步衍生出由黄土高原这种自然环境及窑居村落这种居住形式对山西人豪放粗犷的性格及坦率淳朴的山西民歌的影响。以期观众在了解展览之后能打破固有的认识,产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对于省外观众来说,博物馆就是一张名片,很多观众可能是第一次来山西或者也是唯一一次来山西,所以讲解内容对他们认识山西,了解山西是非常重要的。《印象民俗》展览内容是陌生而新奇的,陈列展览是观众了解山西的重要途径,很多观众说到山西第一反应就是煤,通过讲解我们可以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山西,可以让他们了解到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内涵。以第四部分《意恐迟归》为例,主要是让观众了解晋商文化,通过陈展的一辆镖车为观众介绍晋商在创业路上艰险,展现走西口的九死一生。通过古栈道遗迹介绍当时的劳动人民在绝境中所激发的智慧,以及黄河古渡口曾经的辉煌和衰落。希望通过这样的讲解让观众改善对山西的原有印象,对山西民俗文化产生兴趣。

二、区别于历史类文物讲解词

民俗文物包括衣食住行、社会生产、时岁节令、人生礼仪、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民俗类陈列展品与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的展品是有交叉但又有所区别的。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的部分文物是一定时期的特定产物,随着历史演变许多展品是不被世人所认识的。对于观众所不了解甚至从未见过的展品在介绍时更侧重于解释它是什么,怎么用,有什么价值。

民俗藏品更重视文化传承价值,所以即使对那些鉴赏或历史价值并不高的藏品,博物馆也会主动收集,并放置在合适的民俗场景中。民俗类文物很多是观众熟知或使用过的展品,观众对展品是有一定认识了解的。这些展品多数都不具备重要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只是体现民俗特色的文化价值。因此,讲解词的内容也必须要能充分体现出展品的文化价值来,而不是纠结于它有多么珍贵以及多么有研究意义等。以第二部分《面胜佳肴》中的面食树为例。面食树上有46种山西面塑作品,很多面食人们都吃过,在生活中更注重的是它的味道,而忽略其背后的地缘因素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对面食多样性的影响。山西南北气候差异大,农作物不同,因此南北饮食习惯也不相同。过去人们饮食方式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物资匮乏,交通不便,流通性差,但是山西人在有限的条件下对各种原料加工和创意,创造出丰富的面食形式,也体现出山西人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这样的介绍就使得观众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有更深的认识,也能理解背后的民俗内涵。

三、涉及与民俗学相关的多学科知识

民俗博物馆是反映某一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的博物馆,是一个地区文化和历史沉淀的表现。它建立的目的在于梳理历史和现实的民俗文化事象,并把它通过民俗文物等展示出来。使人们得以认识自我以及民风习俗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激发人们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激情和尊重本民族文化的情操。

讲解内容必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而所谓的多学科具体指哪些学科则要因陈列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而定。像民俗类陈列的讲解词就是传播以民俗学为主、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为辅的。在《面胜佳肴》单元中讲到山西面食就要和婚丧喜庆、节日习俗结合起来,这就运用到民俗学的相关知识。在讲到走西口时就要和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相结合,同时也涉及到山西人的性格、精神特质、生活方式。在讲到山西民居中层层递退的靠崖窑时,则要把涉及到建筑学方面的一些知识通俗易懂地讲解出来。我们通过把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东西用相关学科理论进行归纳、梳理时,就能充分显现出山西民俗的特色来。

四、加强故事性和趣味性

民俗类藏品是一定地域、一定时期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反映,涉及到的知识点更加丰富有趣、更加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在讲解时可以通过故事、传说或者俚语来阐述一件藏品或一个民俗事象。在讲解词的编写中要善于运用创作技巧,巧妙设置悬念、使用倒叙、插叙等方式吸引观众,以达到教育和启迪的目的。

以第三部分《衣袭流变》中太原服装行业老字号华泰厚为例,陈列形式是呈现华泰厚店铺老裁缝为客人量体裁衣的实际场景。讲解重点是以华泰厚发展脉络为主线,以老艺人口述的从业故事为支线。从华泰厚由郑州转移到太原为始,民国初期店铺经营内容转变、店址迁移,开始崭露头角;抗战时期在全国各地聘请名师,发展为太原的“八大洋庄”之一;后来因为阎锡山政府“平民经济”政策及日伪警务厅勒索、物价飞涨等因素日渐凋敝;新中国成立后经历公私合营、改革开放老字号绽放新活力的发展过程。通过一个老字号的兴衰荣辱的故事折射太原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过程。通过形象具体的讲述,让观众感知老字号经历的社会环境,动荡变迁,就像身临其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五、注意陈展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民俗类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除了文物藏品本身以外还有图表、模型、场景复原等辅助性展品。这些辅助性展品与文物藏品形式上分别单独陈列,但实质内涵上互为补充,构成整个陈列体系。陈列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逻辑体系,观众在参观时并不一定能了解。这就需要讲解词作为展览的补充说明,在内容编写上注意文物藏品和辅助展品的逻辑串联。

以第四部分《意恐迟归》为例,展柜中陈列山西人出行所必备的一些生活用品,墙面图表展示山西人出行过程的一些特殊讲究、特别仪式,以及山西的大道关隘和交通工具。整个陈展内容看似分别独立,实则从山西人出行前的心理、物质准备、出行中使用的交通工具、面临的交通状况进行系统呈现。讲解中以一个山西人走西口的所遇所感为线索将整个陈展内容串联起来,使各部分形成整体,可以生动具体地将陈展内容为观众阐释出来。

民俗类陈列的讲解与其他类型陈列的讲解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在讲解陈列展览时,必须根据陈展的类型和展品的特点来精心组织、编写讲解词,把展陈的内涵和精髓充分体现出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功能。

猜你喜欢
山西人陈列展品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展品被盗了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转型综改看干部担当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组合与构建
带个“西”字就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