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川县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防治

2018-01-23 15:10周运鸿唐健民范进顺高丽梅史艳财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2期
关键词:危害面积林业

周运鸿,唐健民,范进顺,高丽梅,史艳财

(1.桂林市木材产品质量检验站,广西 桂林541001;2.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541006;3. 桂林市林业工作站,广西 桂林541001)

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是指危害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虫、鼠、植物等,主要包括各种森林虫害、侵染性的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鼠害(兔害)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1]。目前,广西灵川县植被主要有天然植被、人工植被和经济林等种类,其中马尾松、桉类是主要的人工造林树种。因人工林大面积种植、品种较单一、管理不当等原因,病虫害种类日渐增多,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灾害不断,经济损失严重。查明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寄主、危害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建立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对科学制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有效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防和治理,保护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自2014年11月起至2017年2月,灵川县林业局组织在辖区12个乡镇开展了全县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工作。通过调查,系统地掌握了全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危害及其灾害风险,为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奠定了基础。

1 调查概况及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广西灵川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地理位置在110°07′—110°47′E,25°03′—25°48′N之间,土地总面积2 281.32 km2;全县地形地貌复杂,以漓江河谷平原为中轴,东有海洋山余脉,西有越城岭余脉,整个地形成“川”字结构;东片、北片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湿度大,昼夜温差大,中片平原地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平均气温18.8 ℃,极端最高气温39.4 ℃,极端最低气温-4.9 ℃,年平均日照1 663 h,年平均降雨量1 941.5 mm,且集中于4—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2.33%,年平均湿度76%;全县森林面积16.02万hm2,人工林总面积1.3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0.22%;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马尾松天然林、杉木人工林、湿地松人工林、速生桉人工林、毛竹林以及由樟科、壳斗科、木兰科等树种为主的常绿阔叶混交林[2]。

1.2 调查范围及对象

重点调查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区、重点造林绿化基地及主要河流两岸林地等区域。调查重点是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林业有害生物寄主植物种类、危害部位、分布范围和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和成灾面积、传入地和发现时间。

1.3 调查方法

调查采取地面人工调查为主,诱虫灯和引诱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应用现代先进技术,以林业有害生物GIS信息管理和PDA应用为基础,使用卫星定位,记录航点航迹。外业踏查8轮次,调查时间涉及春夏秋3个季节。完成踏查线路92条,线路总长度1 661 km,设立标准地993个。其中,在人工林设立标准地527个,标准地面积105.4 hm2,占全县人工林总面积的7.9 ‰;在天然林设立标准地373个,标准地面积74.6 hm2,占全县天然林总面积的0.49 ‰;调查苗圃地25个,设立标准地25个,标准地面积5 hm2,占苗圃地面积的7.4%;调查四旁绿化树48个点,设立标准地48个[3-5]。

2 调查结果

2.1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本次调查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116种,其中:林木害虫91种、林木病害23种、有害植物2种。已鉴定的林业有害生物共97种,其中:林木害虫74种、林木病害21种、有害植物2种。

2.2 灵川县新记录种

林木病害4种:苦楝丛枝病Phytoplasma(灵川镇)、肉桂粉实病ElaeodemafloricolaKeissl(公平乡)、梨锈病GynmosporangiumasiaticumMiyabe ex Yamada(灵川镇)、竹柏叶斑病Cercosporasp.(潭下镇、青狮潭镇)。

害虫11种:川拟沫蝉Paracercopisseminigra(潮田乡、大境瑶族乡、灵川镇、青狮潭镇)、核桃扁叶甲黑胸亚种Gastrolinadepressathoracica(大境瑶族乡、潮田乡)、灰同缘小叶蝉Coloanacinerea(定江镇)、樟密缨天牛Minothestusannulicornis(青狮潭镇)、夹竹桃天蛾Daphnisnerii(潭下镇、大圩镇)、竹茎扁蚜Pseudoregmabambusicola(大境瑶族乡、青狮潭镇)、朴盾木虱Celtisasoiszhejiangana(潭下镇、定江镇)、窃达刺蛾Darnatrima(青狮潭镇、灵川镇)、双线盗毒蛾Porthesiascintillans(大圩镇、灵川镇、大境乡、青狮潭镇、灵田镇)、桃红颈天牛Aromiabungii(海洋乡、青狮潭镇)、鸭脚木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alstonium(大境瑶族乡)。

有害植物2种:日本菟丝子Cuscutajaponica(大圩、潮田、海洋、大境、灵田、三街、潭下等乡镇)、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大圩镇)。

2.3 林木新危害有害生物种类

除了近年来常规监测调查发现的20多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外,本次调查发现对林木造成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新种类18种,其中林木病害3种,林木虫害13种,有害植物2种。18种新危害有害生物在灵川县的分布、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如下:

2.3.1 新病害

1)杉木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发生较普遍,分布于9个乡镇,分布面积0.018万hm2,其中轻下级面积0.0014万hm2,发生面积0.017万hm2(轻级)。

2)银杏叶枯病Gingkodiseases。发生较普遍,分布于7个乡镇,分布面积125.3 hm2,其中发生面积125.33 hm2(轻级118 hm2、中级7.33 hm2)。

3)桉树溃疡病Phomaeucalyptica。发生较普遍,分布于三街、灵川、大圩、定江、青狮潭等5个乡镇,分布面积64.73 hm2,其中轻下级面积25.2 hm2,发生面积39.53 hm2(轻级18.66 hm2、中级4.6 hm2、重级16.2 hm2)。

2.3.2 新虫害

1) 杉梢小卷蛾Polychrosiscunninghamiacola。发生普遍,全县12个乡镇都有分布,分布面积1802.06 hm2,其中轻下级面积232.6 hm2,发生面积1569.46 hm2(轻级);严重时整株梢头受害,难以成材。

2) 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危害速生桉,发生较普遍,分布于三街、潭下、灵田、潮田、大圩、青狮潭等6个乡镇,分布面积183.33 hm2,其中轻下级面积9.6 hm2,发生面积173.73 hm2(轻级)。

3) 缀叶丛螟Locastramuscosallis。发生较普遍,分布于9个乡镇,分布面积36.33 hm2,其中轻下级面积4.6 hm2,发生面积31.73 hm2;主要危害枫香、酸枣、盐肤木等,严重时将叶子吃光。

4) 樟密缨天牛Minothestusannulicornis。在青狮潭—公平公路两旁的绿化樟树发生较普遍而严重,分布面积8.33 hm2,其中发生面积8.33 hm2(轻级);常与另一种尚未鉴定的蛀干害虫共同为害,严重时整株枝梢几乎全部受害而枯死。

5) 松瘤象Hyposipalusgigas。分布于三街、定江、青狮潭、大圩等乡镇,分布面积222.8 hm2,其中轻下级面积215.53 hm2,发生面积7.26 hm2;危害马尾松衰弱木、伐倒木,受害树1—2月即可枯死。

6) 竹织叶野螟AlgedoniacoclesalisWalker。在灵田镇正义村委公路旁的笋用丛生竹发生较普遍,分布面积3.2 hm2,其中发生面积1.0 hm2(轻级)。

7) 樟巢螟OrthagaachatingButler。分布于三街、定江的主要道路旁,危害行道树阴香。分布面积2.4 hm2,其中发生面积1.2 hm2(轻级),部分严重发生严重的阴香枝叶形成巢状。

8) 竹广肩小蜂AiolomorphusrhopaloidesWalker。分布于海洋、潮田的部分毛竹林中。分布面积3.2 hm2,其中发生面积1.8 hm2(轻级)。

9) 樟叶蜂MesonurarufonotaRohwer。在县城灵川镇滨江公园香樟上发生较普遍,分布面积0.4 hm2,其中发生面积0.2 hm2(轻级)。

10)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分布于三街镇石化加油站后山的马尾松林中,分布面积0.5 hm2,其中发生面积0.2 hm2;少部分受害树已萎黄。

11) 竹篦舟蛾Ceriaretrofuscade(Joannis)。 在青狮潭镇的毛竹林中有分布。分布面积2.5 hm2,其中发生面积1.2 hm2(轻级)。

12) 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ginkgoicolaLiu。在海洋、潮田的部分银杏林发生较普遍,主要危害细嫩的枝叶。分布面积15.4 hm2,其中发生面积5.0 hm2(轻级)。

13) 桃蛀螟DichocrocispunctiferalisGuenee。在大境、海洋的桃林分布较普遍,受害果上蛀孔外堆积黄褐色透明胶质及虫粪,常造成腐烂及变色脱落。分布面积12.0 hm2,其中发生面积3.0 hm2(轻级)。

2.3.3 新外来危险性有害植物

1) 日本菟丝子Cuscutajaponica。发生较普遍,分布于大圩、潮田、海洋、大境、灵田、三街、潭下等7个乡镇,分布面积77.93 hm2,其中发生面积77.93 hm2(轻级)。

2)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目前仅发现入侵大圩镇,发生面积1 hm2(轻级)。

2.4 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发现灵川县发生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共1种,为检疫性害虫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分布面积1 hm2,在灵川镇、灵田镇有零星分布,发生地点有扩大趋势。主要筑巢在马尼拉草(沟叶结缕草Zoysiamatrella)、草坪、杂草地、绿化带等处,从外地调运绿化苗木和草皮时传入。灵川县最早于2013年11月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尧山校区发现,2014年在灵川县创业大厦广场新发现,2016年在县甘棠公园又有新发现,都是绿化工程从外地传入,尚未发现蔓延到林地的情况。

2.5 本土重大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和发生情况

此次调查发现灵川县林业本土危险性有害生物共12种,发生面积2 521.33 hm2,其中轻级2 415.33 hm2、中级106 hm2。

2.5.1 病原菌2种

1)竹丛枝病Balansiatake。在灵川县竹种植区均有分布。寄主有毛竹、凤尾竹等。受害后病竹生长衰弱,发笋减少,重病株逐渐枯死,在发病严重的竹林中,常造成整片竹林衰败。

2)杉木炭疽病Glomerellacingulata。在灵川县杉木种植区均有分布,以低山丘陵地区人工幼林病害较普遍且严重,是杉木的重要病害。该病在4—5月间发生,为害新老针叶和嫩梢。病轻的杉木针叶枯死,病重的大部分嫩梢枯死,严重影响杉木生长,定植1—2年的幼树感病时,可整株枯死。

2.5.2 害虫10种

1)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在灵川县松属植物种植区均有分布,一年发生3代。是我国历史性森林害虫,以幼虫取食松针,大发生时连片松林在数日内,即可被蚕食精光,远看枯黄、焦黑,如同火烧状,被害松林,轻者影响生长,重者造成松树枯死。为害后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瘤象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

2)松茸毒蛾Dasychiraaxutha。松茸毒蛾是松林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在灵川县一年发生3代,危害时间长,取食量大,多从针叶中部咬断,上半部分落地,留下针叶基部3 cm左右,大发生时下地迁移危害,防治较困难,常与马尾松毛虫混合发生或交替发生,损失危害与马尾松毛虫相似或更甚。

3)桉蝙蛾Endoclytasignifier。在灵川县桉属植物种植区均有分布,为速生桉主要蛀干害虫。调查时发现的主要虫态为幼虫,居住在虫道内取食寄主木质部,多从髓心向根基部蛀害,在树干蛀道口形成肿胀的愈伤组织,其外由幼虫吐丝结织木屑和分泌排泄物形成的木屑包覆盖。为害特征表现为主干基部出现1至多个直径10~15 cm的虫粪苞。危害后期,易引起植株风折报废或整株枯死。

4)竹茎广肩小蜂Aiolomorphusrhopaloides。在灵川县灵田镇毛竹种植区有零星分布。调查发现,受害竹株以新竹最为严重,造成竹叶多而密厚,枝叶下垂,后期竹节膨大,形成虫瘿,枝叶渐黄而枯落。受害严重植株营养大量消耗,长势减退,发笋减少,立竹头重脚轻,导致竹林衰败,继而枯死。

5)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在灵川县三街、九屋、兰田、公平、灵田等毛竹种植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毛竹,大发生时可将竹叶全部吃光,竹林如同火烧,竹子当年枯死,第二年毛竹林很少出笋,竹林逐渐衰败。被害枯死毛竹竹腔内积水,纤维腐败,竹子无使用价值。

6)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在灵川县桉属植物主要种植区均有分布,为速生桉重要蛀干害虫。调查时发现的主要虫态为幼虫和少量成虫。为害特征表现为树干基部地面有散落的木屑状排泄物,距地面20~50cm左右树干上的排泄孔有新鲜的排泄物。剖开树干后,能发现已蛀入木质部的云斑天牛幼虫或成虫。每株植株调查发现的云斑天牛有虫多头且数量不等。危害后期,植株易倒伏。

7)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在灵川县松属植物种植区有分布,主要危害衰弱木和新伐倒木(松材)。为害特征表现为在树干上有圆锥形或横椭圆形产卵刻槽,幼虫蛀食时发出嚓嚓的响声,树皮下堆积大量纤维状蛀屑。低龄幼虫多沿树干韧皮部或木质部浅层为害,高龄幼虫多潜入木质部较深层为害,蛀道成不规则的扁平坑道,长短不一。幼虫在树干上为害部位的高度不一,主干、多年生枝梢和当年生枝梢均可被危害。每蛀道内1条幼虫,每株虫口数量不等。严重危害的会整株枯死。成虫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在携带、传播和协助病原侵入寄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8)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xiaoi。在灵川县松属植物种植区均有分布。为害湿地松和马尾松树干基部或根颈部,导致大量流脂,甚至树木死亡。为害湿地松时的排泄物稀酱状,紫红色或花白色,从根茎的地面上溢出或流淌在树皮的表面;为害马尾松时的排泄物呈粉状或条块状,白色或黄褐色,且多落在树根茎处的地面上。

9)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sinoauster。在灵川县大境、兰田瑶族乡有零星分布。为害杉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使杉木长势衰弱,甚至整株枯死。

10)杉梢小卷蛾Polychrosiscunningamiacola。在灵川县各乡镇杉木种植区均有分布。以幼虫蛀入杉木嫩梢顶芽,造成多头、无头或偏冠等现象,并可使干形扭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材质。

3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3.1 加强宣传,提高防控意识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被称作“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有极强的侵害能力,一旦爆发成灾,将对生态、经济、社会造成难以估量、无法挽回的损失。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防治检疫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目前仍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和其他各种媒体,通过会议、技术培训、普法培训、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等活动以及印发宣传单、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向社会各界干部群众广泛深入地宣传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增强全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社会地位,为依法防治、科学防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加强监测,提高预警能力

监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监测调查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在乡、村、组设立系统观察标准地和监测点,把监测防治信息体系建设延伸到山头地块,加大监测网络覆盖范围,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定点、定人、定时监测,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保证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时间、地点、面积、危害程度的精准监测,并开展短、中、长期预报,做到及时发现,及早除治,将监测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科学指导防治。在加强常规监测预报的同时,还要探索应用测报新技术,采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如太阳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性信息素引诱、松材线虫快速检测等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病虫情诊断、预报,有效防控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3.3 加强植物检疫,提高御灾能力

严把出口和入口两个关口,严防检疫性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在工作中一要抓好源头管理,对辖区内种苗、木竹以及其他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进行产地检疫、调运检疫,防止育苗生产、木材加工等各个环节出现带疫种苗、木材产品;二要加强对外地调入或引进的种苗、木竹以及其他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及时跟踪复检,查验有无植物检疫证书、是否携带疫情等,切实防止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避免二次危害。

3.4 开展综合治理

在开展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加强营林基础建设,发展和经营健康林分。通过营林更新措施,在森林培育时,加强经营管理,重点强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精心栽培管护等营林全过程管理,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改善森林生态系统,促使森林的自然调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第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防治虽然是目前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能快速控制病虫灾害,挽回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化学防治仅可作为应急手段使用,实施靶标防治,而且要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抹、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大力提倡和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无公害防治技术。要完善无公害综合防控体系,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其它措施为辅助,构建成熟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当有害生物发生的时候,首先应充分运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无公害防治来帮助控制有害生物,并且在落实的同时,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推动无公害防治融入到森林经营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中,通过这种体系的执行,构建防治长效机制,推动林业安全、经济、有效发展,实现有害生物的高效控制。

猜你喜欢
危害面积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药+酒 危害大
land produces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