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份铅印党报
——《右江日报》创刊号考析

2018-01-23 18:07黄汉儒
广西地方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红七军右江办报

黄汉儒

(右江日报社,广西 百色 533000)

百色城创办报纸的历史,据现有的资料,可追溯到《右江日报》创刊前的《田南日报》,那是一份官办报纸,因为当时百色是田南道的治地所在。百色起义前,广西警备第四大队进驻百色之后,创办了《右江日报》,由于资料欠缺等原因,以前《右江日报》的创刊号一直未能确定是哪一天,围绕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莫衷一是。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对有关史料的查阅研究,认为《右江日报》的创刊日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一、关于《右江日报》创刊时间的几种说法

《右江日报》的创刊时间,报社本身在不同时期都说法不一,一些学术刊物和党史等权威部门的说法也不一样,现列举如下。

(一)右江日报社自身提出创办于1929年九、十月间之说。1989年《右江日报》创刊60周年制作的《纪念册》中,《右江日报》的简介是这样介绍的:“《右江日报》是我党于1929年九、十月间在百色创办的报纸……百色起义后,《右江日报》成为红七军政治部机关报,张云逸同志用毛笔亲自为《右江日报》题名,报纸为八开两版。”简介对创刊时间的说法是模糊的。但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前八年,都是采用这个说法。

(二)王笠夫在《战斗的号角——论1929年冬红七军创办的右江日报》一文中指出:“1929年7月(9月上旬),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来到南宁,领导广西党的工作,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由我党掌握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派出共产党员佘惠率一个营的部队,先期到达桂西重镇百色山城,配合右江地区党组织革命斗争。不久,佘惠就利用城市的印刷设备,印刷了石印的小报,宣传我党的主张。同年10月初,执政广西的国民党左派俞作柏和北伐将领李明瑞反蒋战争失败……10月22日,邓小平、张云逸率领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从南宁到达百色,十月下旬……《右江日报》在百色创刊”①王笠夫.战斗的号角——论1929年冬红七军创办的右江日报[J].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1).。王的主要观点是佘惠提前来百色办报,并于十月下旬创刊《右江日报》。

(三)《右江日报志》的说法。在1999年创刊70周年之际,右江日报社内部出版《右江日报志》,对十年前的说法进行了补充和更正。《右江日报志》第一章第一节如此记载:“1929年9月中旬,邓小平、张云逸指派佘惠等人带领一个营的武装首先进驻了百色,不久,佘惠就在百色办了一张小报,这便是右江日报的前身……10月28日,原先由佘惠办的石印《右江日报》与国民党在百色办的《田南日报》合并,《右江日报》从此改为铅印。”这个说法出现在王笠夫1998年的文章之后,其关于佘惠提前到百色办报的说法很有可能是引用了王的观点,但是补充了9月中旬办了一张小报、作为《右江日报》前身的说法。

(四)《广西通志·报业志》的说法:“1929年10月初,俞、李反蒋失败,中共掌握的武装力量由南宁开赴左右江,并派佘惠等人带一个营先期到达百色,佘惠利用百色城的印刷条件,创办了不定期石印的《右江日报》(一名《红色右江》),报纸免费分发……10月28日,《右江日报》与国民党办的《田南日报》合并……”《广西通志·报业志》出版于2007年6月,晚于《右江日报志》,但与1999年出版的《右江日报志》的说法基本一致,都认为佘惠提前到百色办了报纸。

(五)《中国共产党百色市历史》的说法。201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百色市历史》这样记载:“《右江日报》于1929年11月初在百色镇创办……百色起义后,《右江日报》成为红七军前委的机关报,由红七军政治部主办,编辑部设在百色城内中山街的清风楼内,编辑人员有赵秉寿等人……该报每天出版八开两版一张……开始仍为石印,不久改为铅印,印刷机从德国进口,由百色时中印书社印刷。”这里的说法是《右江日报》于11月初在百色城创办,否定了10月份之前创办的说法,比较接近历史事实。

(六)《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一卷)》的说法。2004年8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一卷)》第六章第二节记载道:“邓小平、张云逸等率部挺进右江地区时,即派出干部利用当地的印刷条件,于1929年11月初在百色镇创办了石印的《右江日报》……军政治部主任陈豪人、政治部宣传科长许进负责编写和审阅重要稿件。”这个说法在办报时间上与《中国共产党百色市历史》的说法一致,但在办报人员上有所补充,补入了别的史料中没有提到的创刊人之一许进,而且指出许进是宣传科长,而非佘惠。

二、佘惠提前到达百色办报的说法不成立

以上第二、三、四的三种说法中,均涉及佘惠提前来到百色的问题,那么,佘惠是怎样来百色的呢?在《百色起义人物志》“佘惠”词条中,并没有佘惠提前进驻百色城的说法,该词条记载:“直到1929年8月,才接到同窗好友袁任远的来信,约他来广西,找到了党,恢复了组织关系”,同时记载佘惠在百色起义前后的职务是政治部秘书科长。

佘惠在1931年被诬陷为“改组派”,受迫害致死,有关他的史料存世不多,所以条目中没有较多记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佘惠的湖南慈利同乡袁任远在他的回忆录《征途纪实》一书中记有佘惠来南宁的经过①袁任远.征途纪实[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在《征途纪实》中,袁任远说自己是受中央军委负责人周恩来的委派,于1929年8月从上海经香港、梧州前来南宁②李文庆.芙蓉骄子[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1.。如此说来,是袁任远先期到达南宁,佘惠是收到袁任远的信之后才来广西的,所以他不可能在7月份就已到达南宁。在收到袁任远的来信之前,佘惠远在河南开封,要来南宁不可能是几天时间就可以到的。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佘惠在9月底已在南宁。“9月底,俞、李通电反蒋,并在南宁(10月1日)召开反蒋誓师大会,这个通电是佘惠帮助起草的,李明瑞审阅电稿时,只将列数蒋介石罪状中的一条‘把北伐胜利果实归之于己’,改用‘贪天之功为己功’的成语,并将‘天’字改为‘人’字。十月初,俞、李出兵广东,进攻陈济棠,俞、李出发后,我党立即决定由警备第四大队派一个营去右江地区,协同当地党组织,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做准备。”①袁任远.征途纪实[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51.这段文字足以说明10月1日前佘惠还在南宁,派一个营去右江地区是在俞、李进攻广东之后,而且说的是去右江地区,并未指明去百色。右江地区可以是平果果化、田东平马,也可以是百色,不能认为去右江地区就是去百色。

所说的佘惠提前赴百色,未见有史料记载他提前到达的具体时间,比较接近的史实,似乎是《广西革命战争史纪事》的一段记载:“10月8日,雷经天由南宁到达(百色)恩隆县城平马镇,建立中共右江工作委员会和广西农会右江办事处……准备接应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撤上右江。”②庾新顺.广西革命战争史纪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04.这应该是最先进入右江地区的人员,而且到达的仅是田东平马,离百色还有七八十千米。《百色起义人物志》“雷经天”词条称:“雷经天任书记兼办事处主任,领导恢复和组织右江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农会,并给恩奉农军发放枪支弹药,组织农军开展武装斗争。”从这段文字可以判断,与雷经天一起到达平马的应该还有一支部队,否则不会有枪支弹药可发。雷经天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恩隆的平马立足,主要是当时右江沿岸果德县、恩隆县、奉议县的县长是由共产党员或进步人士担任的。如果说佘惠提前到百色,那也是跟随雷经天这批人马,而且到达的是平马,还不是百色城。

可以推断佘惠在百色城活动时间的,是在邓小平、张云逸率领部队于10月22日到达百色之后,佘惠和随同邓小平等人到达百色的袁任远,一起住在政治部驻地百色清风楼,并在那里开展工作这个事实。在10月22日之前,未见有资料记载有一支警备四大队的部队到达过百色。据此可以判断,佘惠他们也是与袁任远同时到达百色城的。还有一种可能,10月20日邓、张到达平马,先派佘惠他们从平马去百色,从平马走陆路去百色要两天时间,即22日左右到达,与邓、张到达百色的时间差不多。即使佘惠提前一天到达,也没有什么意义。

三、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初到百色时尚不具备办报条件

四大队到达百色后,首要工作就是甩掉跟进的三大队。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准备开赴右江前夕,我党的活动已被南宁反动军警察觉。“10月6日,俞作柏、李明瑞宣布讨蒋后,引起南宁军政机关的混乱,驻南宁的反动军警搜查破坏了广西省农协机关,并散布谣言说共产党要在南宁举行暴乱。接着,广西教导总队的反动军官许廷杰发动原南宁军校伍生团举行叛变,企图打垮我教导总队并拉队投蒋。”③庾新顺.广西革命战争史纪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04.这件事说明,在当时的广西,共产党的活动还是秘密开展的,至少在那个时候,还不敢以共产党的名义创办公开发行的刊物。由此看来,在10月22日邓小平、张云逸到达百色之前,百色城不可能有一支共产党或倾向共产党的军队存在。邓小平、张云逸刚到达百色,广西警备第三大队已紧紧跟在后面,两三天之后,国民党广西当局即电令第三大队,武装解决第四大队。为了解决掉第三大队,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在10月28日以商议换防为名,诱使第三大队的熊镐来到百色。熊镐一到百色,经劝说之后仍坚持其立场,当即被扣押,第四大队即按计划在田东、田阳展开行动,消灭了熊镐第三大队的两个营。直到此时,第四大队都不是以红军的名义行事的。这段时间战事紧张,不可能创办报纸。

从印刷条件来看,百色镇具备条件,但某个时段不具备印报环境。现在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右江日报》的印刷是先石印后铅印。这一说法与《右江日报》创始人之一的袁任远的回忆是吻合的。那么,这些印刷设备是从哪里来的呢?“有关起义的一些具体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我和佘惠参加政治工作方面的准备,主要是起草起义布告、告群众书和标语口号等。我记得发了一个起义宣言,通电全国。除此之外,我们还翻印了党的六大的政治决议案等文件。这些工作是在非常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由于人少,我们亲自抄写。为了严守秘密,我们找了一家印刷铺,将石印机搬到政治部来印刷,几名工人也暂时住在机关宿舍里。”①袁任远.征途纪实[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54~55.这里透露了几条信息:百色有石印机,可以办报;佘惠和袁任远是同期到达百色城的,如果他先期到达百色城并已办报,就不会有袁任远到百色之后才去印刷铺要石印机的事情了;印刷工作和抄写宣传品都是秘密的,至少在熊镐被控制之前如此,因此这个时段内尚未创办《右江日报》。

从办报人员来看,各种文献提及的《右江日报》办报人员中,也就是陈豪人、许进、袁任远、佘惠、赵秉寿等人,没有一个人在10月22日以前到达百色城。退一步说,就算是佘惠早到百色,难道他一个人就能办一份报纸?何况没有史料证实他早于10月22日到达百色城。

四、红七军中的办报人

百色起义前,一批共产党人来到百色,和右江地区的共产党人一起,领导右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其中许多人有过办报的经历,有些人虽然没有办过报纸,但写作能力很强。因此,创办于起义前夕的《右江日报》,具有优越的先天条件。起义领导人之一的陈豪人,福建福州人,复旦大学学生,百色起义后担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负责《右江日报》的审稿工作②中共百色地委党史办公室.百色起义人物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56;409;445;461.。许进,广东人,来百色前曾在新加坡担任《新国民日报》编辑,马来西亚吉隆坡《益群日报》编辑,缅甸一家中文报纸的总编辑,百色起义后担任红七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参与《右江日报》审稿工作③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64.。叶季壮,广东人,广东法政学堂学生,来百色前担任过江门《四邑平报》社长兼总编,广东省委机关报《香港小日报》总经理兼编辑,百色起义后任红七军财经委员会主任和经理处长④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64.。袁任远,湖南慈利人,湖南法政专科学校学生,来百色前曾在缅甸担任《缅甸新报》编辑,又与同行仰光日报社的许苏魂政治观点一致,来往密切,办报经验丰富⑤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64.。龚饮冰,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法政专科毕业,曾任《新湖南日报》《民本日报》编辑、《湖南民报》《霹雳报》总编和主笔,1929年11月初,他带着中央关于发动百色起义和成立红七军的指示到达百色,接着又赶到香港、上海汇报有关情况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64.。陈洪涛,广西东兰人,广西省立第五中学毕业,百色起义后任右江苏维埃政府裁判兼肃反委员,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地区后,陈洪涛任右江特委书记、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红21师政委,1931年创办《红旗报》,报道红军活动的消息,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等⑦中共百色地委党史办公室.百色起义人物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54~156;137.。佘惠,湖南慈利人,上海持志大学学生,1929年9月底在南宁协助俞作柏、李明瑞草拟反蒋通电,文笔犀利,开头一句便是“夫蒋介石,沪上一流氓尔”。百色起义后担任红七军政治部秘书科长,参与创办《右江日报》,负责稿件的编写工作⑧中共百色地委党史办公室.百色起义人物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54~156;137.。赵秉寿,广西田东人,广西省立第三师范毕业,1926年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在广州入党。“1929年10月,随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回右江,12月11日,参加百色起义,任《右江日报》编辑,后调任红七军第一纵队宣传科长。”⑨田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田东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808

五、做出办报决策的时间与《右江日报》创刊

在上述六种关于办报时间的记载中,没有一种提及办报决策做出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会议。办报的决策是报纸产生的关键,何时决策又是报纸诞生的时间依据。六种说法都缺少办报决策这一关键环节,因而说服力大打折扣。笔者在查阅历史资料的时候,在《百色起义人物志》中发现了关于办报决策的记载。该书关于张云逸的词条称:“11月初,广西前委还决定以第四大队政治部的名义出版《右江日报》和《士兵之友》,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土地革命政纲,推动整个右江地区工农运动蓬勃高涨。”从这个记载可知,创办《右江日报》是在广西前委成立的会议上做出的决策。而在同一词条中,部队党的领导成员在10月22日至28日之间还召开了一次会议,但该会议并无办报的决策。前后间隔十天左右的两个会议,所做决策是不容易混淆的。那么,只要广西前委成立的时间能够确定,做出办报决策的时间也就可以确定。根据文献记载,中共广东省委在10月30日给广西发来指示信,决定成立广西前委①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36.,这就说明11月初召开广西前委成立大会是确定的。因为建立前委的指示信落款为10月30日,从发信到开会成立,至少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这就决定了做出办报决策的时间不可能早于10月底,而是前委成立的11月初。前来百色传达中央关于成立广西前委,尽快举行百色起义指示的龚饮冰,于11月初到达百色,也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既然可以确定《右江日报》是11月初决定创办的,那么,根据12月18日的报纸为第四十四期,报纸为连续出版物等常识来推断,创刊日应为11月5日。从10月28日扣押熊镐至12月18日,报纸有条件连续出版。从12月下旬到1930年2月红七军撤出百色城这段时间,土匪和地主武装两次攻打百色城,战事紧张,这才导致报纸不定期出版,以前所说的不定期出版当是指此阶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是《右江日报》的创刊时间是1929年11月5日,创刊号是1929年11月5日第一期报纸,而且分为内部秘密发行和公开发行两个阶段,创刊日至12月11日为秘密印刷、内部发行阶段,因为石印设备较小,容易搬动和安装,便于保密。12月11日举行起义之后至红七军撤出百色城,为公开出版发行阶段,因为起义后红七军的活动已经公开,不再需要保密,因而可以利用原来印刷《田南日报》的设备来印刷《右江日报》,这才出版了铅印的《右江日报》。印刷《田南日报》的印刷机为“停回转四开平台机”,这种印刷机是香港谦信公司经销或生产的,相对于石印设备,它不容易搬动,安装要求严格、规范,所以出版铅印《右江日报》时不在清风楼印刷,而改在时中印书社印刷,如此的因缘际会,诞生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份铅印党报——《右江日报》。

猜你喜欢
红七军右江办报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赴贺州市开展《红七军北上“小长征”史料汇编》编纂工作调研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闭月羞花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神秘洞穴 内藏红军遗迹
丹麦:“办报”帮流浪汉生存
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命运
从新闻作风谈政治家办报新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