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话语、叙事母题与人文理念的表达
——传记电影《我是马布里》评析

2018-01-24 03:17
传记文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马布里北京队传记

刘 磊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硕士

《纽约时报》在2012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前曾有过这样的经典评论:“没有体育电影,奥斯卡就像丢了高跟鞋的女人。”在暑期档的爱国主义电影《战狼2》、IP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及庆祝建军90周年的献礼片《建军大业》的多重夹击之下,一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非主流”的体育传记电影《我是马布里》悄然登上银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片根据美国篮球明星斯蒂芬·马布里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由马布里亲自讲述和演绎自己从人生谷底到重回辉煌、完美蜕变的励志故事。

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的热映更加凸显国产体育传记电影在市场上的缺失与缺位。国产体育传记电影不是中国当下电影创作的主流电影类型,也鲜有成功的案例,但这部体育传记电影在身体话语、叙事母题、人文理念等诸多方面为国产体育传记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新思路。

镜头叙事中身体话语的呈现

“美学是作为有关身体的语言而诞生的。”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的希腊就有一尊尊展示人体美的运动员雕像,例如米隆的《掷铁饼者》就充分体现了运动者的健壮有力和动感之美,这种对人体力量美、曲线美、和谐美的展现正是对“健康的躯体中蕴藏着健康的灵魂”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实质的表达。

身体话语的呈现在体育电影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电影《我是马布里》中马布里与队友在训练馆中挥汗如雨的训练,在球场与对手的同场竞技以及更衣室内的谈话与对峙,“顺理成章地裸露出平常被衣服遮蔽的健美身体,在因为社会文明反而退化的人类身体面前还原出我们应该有的理想躯体”。电影通过对角色超于常人身体的力与美的营造,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人物的身体细节,以此能够表现出强烈的男性气质和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

“身体是明星形象建构的物质基础,是明星通过电影表演与文化表演建构其明星形象的关键所在。” 体育电影所带有的运动美学特点需要通过演员的身体才能得以呈现,而体育电影对于演员的要求较高,演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准备才能出演,《摔跤吧,爸爸》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是马布里》则是由马布里亲自出演自己的故事,传记片的主人公由本人亲自出演也是十分罕见,而吴尊、锦荣、高以翔、王阳明几个人也都是篮球高手,接近专业水准,他们被称为“史上颜值最高的篮球队”,这一方面这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这种身体话语的呈现在满足电影叙事的同时,也迎合了观众的视觉欲望。依据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观众通过银幕这个“镜子”,借助明星“他者”的形象完成“理想自我”的塑造。在体育电影中,基于明星身体的展示与视觉消费成为电影明星与观众之间的合谋。

由于竞技体育的对抗性,以及体育电影自身所带有的励志属性,对于身体伤痛的呈现也成为体育传记电影中身体展示的必然。《我是马布里》中马布里吸食大麻,想过自杀,来中国打球之前已经一年多没有打过球了,来到中国后也度过了一个失败的赛季。他对自己身体放纵和身份放逐带来的痛苦和迷茫也成为这部电影励志叙事的起点。电影在情节结构和叙事模式上必须要完成主人公身体的规训,实现自我成长,才可完成电影的励志主题与情节主线。影片中马布里在逆境中带领北京队夺冠,将北京看成其第二个家,成为城市英雄。北京队队长蒋毅在决赛中伤愈归来,并在生死战的最后一刻完成马布里交给他的大风车灌篮。这种“身体伤痛——规训”的模式不仅是顽强拼搏、坚定信念的体育励志精神的弘扬,也是个人重新回归到自我与集体的表现。

叙事母题:个人成长与国族认同的置换

因为竞技体育带有对抗性,那么基于国家和民族认同的身份划分就成为竞技体育开展的客观条件,国族认同也成为体育电影所秉承的重要叙事母题,但电影《我是马布里》在国族认同上采取了淡化的叙事策略。电影中,马布里身穿唐装,坐在茶馆里与艾弗森喝茶。电影展现了北京四合院、后海、五棵松体育馆等在地性文化空间,以及马布里获得“中国绿卡”、马布里把北京当成其第二个家,另外,电影的原名为《纽约人在北京》,英文名为“My Other Home”……这些都塑造了在中国实现了自我成长、重获生活乐趣与信心的马布里。这样外国人马布里也完成了他的国族认同和自我归属感。

电影《我是马布里》为了完成励志主题的叙事模式,所以将个人成长的叙事母题,即主人公从平凡之人或失败者成长为英雄,置换为体育传记电影中所惯常采用的国族认同叙事主题,既使电影呈现一种无关国族的叙事姿态,又符合励志的情节主线。作为一种叙事方法,电影在刚开始阶段,主人公处于一种弱势或者逆境当中,甚至被排斥在社会主流话语体系之外,在中间阶段,主人公要设定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要经过经纪人、教练、队友等赞助者和亲友等协助者的帮助,以及通过个人的努力、刻苦的训练、团队协作等,逐渐在顺境中完成任务,但要为主人公设置一系列的困难与阻碍,建构矛盾冲突,反抗与挑战既是主人公成长为英雄人物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增强戏剧冲突与张力的必然选择。最终在一场至关重要的比赛中,由原本落后到最终逆转,获得比赛胜利,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体育传记电影多以励志为叙事母题,主人公在个人成长、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自强不息、坚定理想、团结一致、顽强奋斗的人文精神内涵。电影《我是马布里》就讲述了马布里从人生低谷到重拾荣耀的励志故事,电影一开始就交代了马布里在父亲去世之后陷入一蹶不振、自甘堕落的地步。已成为“纽约公敌“的马布里在经纪人的邀请和帮助下来到中国打球,马布里为了“自己的冠军”梦来到了北京队,率领这支并不被看好的球队击败了强大的“七冠王”广东队,夺得冠军。马布里成为了城市英雄,有了自己的雕像。

传记电影《我是马布里》剧照

国产体育电影在叙事主题上具有明显的国家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往往强调的是国家荣誉。《我是马布里》则采用个人成长或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模式,而非国家意识的主题叙事模式,以实现励志主题的叙事取向,进而在叙事中呈现个体生命的主体意识。这种叙事模式接近现实生活,也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

人文理念的隐藏书写:对情感状态的关注与精神内涵的表达

体育传记电影因其作为一种书写个体生命和表达体育精神的类型电影,所以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理念。《我是马布里》对主人公情感状态的关注、精神内涵的表达便是这类电影所秉承的重要人文理念,这无疑能够提升影片思想、人文与美学品位。

传记电影《我是马布里》剧照

《我是马布里》深情地诠释了“爱就是爱”。电影中对于父子、兄弟之间情感的描写可谓“刚柔并济”,对于个体生命与情感的关注让观众收获一份感动,动人真切、耐人寻味的艺术感染力使观影者产生心理认同感。它不仅是一部讲述马布里励志故事的传记电影,一部火花四溅的体育电影,还是一部充满父子情、兄弟情等动人情感的电影。电影中对父子、兄弟之间鲜为人知的情感的描写让马布里的形象更加立体,让观众看到了铁汉柔情的一面。在电影中,马布里的父亲将马布里引上了篮球之路,教育马布里要比对手更强、明天比今天更强。在高中时,马布里要放弃比赛的时候,父亲告诉他没有不可能,鼓励他重新夺回比赛。多年以后,马布里在面对北京队落后广东队的不利局面时,又想到了父亲在高中联赛时对他的鼓励,并最终带领北京队实现了冠军梦。胜利后的马布里看到父亲站在看台上为自己鼓掌,领悟到父亲已把“不可能”从他的人生字典中移除,更多的是教给他一种人生智慧。当他得知父亲的死是因为自己的时候,他给母亲打电话,在电话这头失声痛哭。以这种痛彻心扉的方式,马布里也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同时,影片中还穿插着教练郑亚雷与其父亲老郑教练之间的父子情感,两人在马布里的问题上发生矛盾冲突,互不相让,郑亚雷故意邀请父亲去现场看球,告诉父亲北京队十三连胜,老郑教练还故作不知,坚持不去现场看球。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父子关系。

俗话说:“无兄弟不篮球。”影片中还有表现马布里与北京队队员并肩战斗的设置。为了冠军梦拼尽所有,朱西亚放下对马布里和北京队的偏见与自己的高傲,真正融入到北京队的经历,以及马布里与艾弗森之间的赌注与单挑,马布里与吴尊、郑亚雷之间情同手足的关系……这些都引发了观众的青春热血回忆。

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女足9号》《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许海峰的枪》等一批国产体育传记电影并没有获得市场认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影片所表现的国家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弱化了对个人情感的关怀和人的塑造,从而流于概念化、仪式化。不管是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还是国产电影《我是马布里》与其说它们都在讲述一个体育运动员的励志故事,不如说是在讲述一个动人的情感故事,它们获得高口碑的原因也正是来源于此。由此看来,不妨说,将竞技运动和情感元素相结合应是以后国产体育传记电影创作的发展方向之一。

体育传记电影作为社会精神内涵和主流文化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多以励志主题,表现主人公在逆境中实现自我成长、实现梦想的过程,所以在表达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一致、不怕失败等精神内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影《我是马布里》就是以马布里的励志故事为核心,充分挖掘隐藏在影片背后的精神内涵。

《我是马布里》里中的主人公马布里在面对生活的十字路口时,勇于战胜挫折苦难,没有选择继续堕落下去,来到中国,开启了自己的励志传奇故事。马布里正是有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够从“纽约公敌”成长为城市英雄。面对苦难,马布里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选择放弃,而是砥砺前行,积极向上,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不可能。导演杨子在接受采访时说道:“目前中国电影观众的主体集中在80、90、00三个年龄段,他们都正在或者经历过人生不同阶段的鼓舞和挫折,他们可以或多或少地从影片不同角色的经历中找到精神上的共鸣以及审美上的认同,影片所展现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可以激发受众的激情。面对苦闷的工作和一筹莫展的生活,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明天?《我是马布里》或许能给你一个答案。” 这正是导演试图通过电影所传达出来的关键所在:一种个人奋斗,锐意进取的生活方式;一种不放弃不抛弃、坚持不懈的文化价值观念。

此外,影片也通过马布里的励志故事传递为梦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马布里为了“自己的冠军”而“不是别人的冠军”来到北京队,马布里到队的第一天就喊出“champion”,北京队的队员们面面相觑,没有人相信自己会夺得总冠军。主教练郑亚雷对球员们说:“谁能相信你们能拿总冠军,但是我信。”北京队踏上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征途,通过努力一路杀进总决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广东队,实现了冠军梦。马布里带领北京队四年三夺总冠军。导演在电影中加入了经纪人李楠坚持自己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的梦想这一条剧情副线,可以说是导演为这一价值理念所作的注脚。

电影《我是马布里》中所蕴涵和表达的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团结一致等精神内涵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同,影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催人上进、鼓舞人心。体育传记电影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乃至于任何时代,体育电影更多地承载着政治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的使命。”电影《我不是马布里》中所表达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所弘扬的坚定信念、奋发向上的价值观,正是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宣扬。电影在彰显这些精神内涵和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同时,更隐含着一种意识形态的询唤。

结语

电影《我是马布里》在深入挖掘体育精神内涵,表达主流价值观念,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彰显出对个体生命与情感状态的关注,并无明显的穿凿附会的痕迹,既起到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作用,又能够以情感人。同时,电影也立足大众文化语境,讲求电影的类型策略,注重情节结构的设置和竞技场面的描写,突出剧情的紧凑感和画面的运动感,注重电影的观赏性。可以说,《我是马布里》为积极探索国产体育传记电影的发展之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不乏世界级的优秀体育健儿,也不缺少体育运动员的动人故事,但能够获得市场与口碑双重认可的国产体育传记电影实在是屈指可数。《李娜传》《我心飞扬》等一批根据体育明星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国产体育传记电影即将登上银幕,可见,这类题材的电影在市场上的缺失与它们独具一格的精神、文化、美学品位已经引起了电影人的注意。体育传记电影不仅要弥补中国电影在类型上的缺失与不足,更重要的是它们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文化任务,这无疑对中国电影产业和电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马布里北京队传记
马教头仍需证明自己
别把八卦当传记
读失败者的传记
马布里正式签约北控男篮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北京队缘何跌出季后赛
北京队与北京精神同行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