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化的守望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纳西族史诗〈黑白战争〉连环画》项目申报背后的故事

2018-01-24 04:13潘宏义
壹读 2018年8期
关键词:东巴纳西族史诗

潘宏义

故事的发展都有属于它自己的轨迹,起承转合,嬉笑怒骂;人生如此,生老病死,爱恨别离;生命也如此,从一粒种子,到抽芽长叶,春华秋实……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纳西族史诗〈黑白战争〉连环画》项目申报也让我们感受到一粒东巴文化的种子,从思想的萌动,到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的过程。一切都如大诗人余光中说的:

凡爱过的,永不遗忘,

凡受伤过的,永远有创伤。

……

缘起

接手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纳西族史诗〈黑白战争〉连环画》项目的申报已经是2015年初的事了。

那是我到丽江的第15年,也是我学习和研究东巴文化的第十五年,15年里,我走遍了纳西族聚居的各个古村落,踏破了各个东巴大师家的大门,也乐此不疲地从一本经书到另一本经书,从一篇论文到另一篇论文,写了上百万字的作品。也因为在丽江师专管理了10年的科研项目申报,对各类项目的策划、申报、答辩及后期管理很熟悉,使我有幸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纳西族史诗〈黑白战争〉连环画》项目结缘,也与一群为丽江,为东巴文化执着坚守的灵魂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说的是张桂华老师,这位被誉为“纳西族的百灵鸟”的纳西族歌者,不仅有着过人的音乐艺术才华,还在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殚精竭虑,时任古城文化馆馆长的她,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和艺术家,把古城区的群众文化和艺术生活搞得有声有色,还出版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和音像资料,由于她的慧眼识珠,我也有幸参与其中,为大量的图书音像制品和演出活动出谋划策,担任设计,尽一份自己作为专业策划师和设计师的绵薄之力。

5月的一天,张老师认真地和我说起她们在策划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就是要把国家级非遗《黑白战争》的民间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绘制出来,然后展出。项目由杨红忠老师负责主持申报,木诚老师他们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全力在填报申报文本,她还与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联系,请李广老师提供了国家级非遗《黑白战争》的申报材料作参考,并诚邀我帮助指导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如果项目顺利通过,将为国家级非遗《黑白战争》寻找到一个新的传播渠道。

我当时非常赞赏,并满口答应,一定全力支持!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张老师调任非遗中心主任,而杨红忠老师接任文化馆长,张老师还为《黑白战争》连环画前期创作经费和画册出版协调经费,直到画册出版,可谓用心良苦。

备战

不久就传来了好消息,项目已经通过了初评,需要到北京进行复评答辩。

于是,我第一次见到了杨红忠老师,还认识了一群同样热爱纳西文化的项目团队成员。

初评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大家对复评答辩都没有经验,又要做PPT,又要汇报,还要答辩,一时间,感到毫无头绪,希望渺茫。经过张桂华老师热情地介绍,反复强调了我的文字、设计、策划和项目申报的才能,大家又把仅有的一线希望寄托在了我身上。

的确,10多年项目管理,对项目申报答辩我非常熟悉;20多年的写作生活,我对文本的措辞非常自信;加上15年的东巴文化田野和研究基础,我对关于专家的提问,也应该能应付自如。但是,这个项目的成败凝聚了大家的希望和重托,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国家艺术基金的答辩,对于艺术,还真不是我的专业,我顿时感觉到了压力重重地落到了我的肩上……

我们做了明确的分工:我负责做PPT,准备《黑白战争》故事脚本和答辩资料,并提前做一次答辩的演练;杨红忠老师负责组织团队成员绘制小稿、效果图和东巴经书等文化展示品,以便让专家更好地了解项目。

时间紧,任务重。

一个星期时间做PPT,准备答辩材料。没有经费,没有酬劳,也没有后援。

一切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演练

这是我第一次答辩演练。

在古城区文化馆的多媒体教室,专家和项目团队成员在座,气氛严肃。

在本土专家面前讲《黑白战争》,比起在全国的陌生专家面前讲更有压力,讲浅了,大家觉得没水准,希望渺茫;讲深了,以后给全国的专家汇报,也不能那么专深,他们未必会理解。

《圣经》上说,没有一个先知是在自己的故乡被别人悦纳的。要本土专家认可,历来都是难事。

东巴经里也经常说,不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就不要轻易开口。

汇报演练前内心很紧张,尤其是木琛老师等资深的东巴文化专家前辈面前。

最终,我还是豁出去了……

意外的是,汇报演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木琛老师还专门细致地提出了汇报中几个需要完善的细节,给出了修改意见……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答辩

北京。

答辩前一天,杨红忠老师我们就到达中国国家图书馆。

我留意到国家艺术基金的公示材料里说,2015年有3268个申报主体,申报了4402个项目,申请资金总额51.22亿元。

我们必须从数千项目中脱颖而出!

答辩将由我和他二人负责参加,我作了分工:我负责汇报和答辩,专家提问,我回答;最后杨老师代表单位负责表态,保证全力以赴完成项目。

第二天一早,我们抽签就抽到了开头。

我安慰杨老师,我每次重要抽签都是抽第一,不用担心。

我们换上纳西族男人节日的盛装,进场答辩。

8分钟的项目汇报,10分钟的专家提问。

似乎是一次纳西文化的展示和表达,也是关于纳西文化的对话和交流。

每一位专家都认真细致地聆听,默默地颔首微笑。

每一次提问,都是我们对项目的再思考和提升,我都如流作答。

当专家们再看到用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书写的古老的东巴经书,看到这些经书翻译成剧本,绘制出带着原始古朴气息,又饱含史诗般唯美的画面时,专家们互相点头赞许。

一切都仿佛水到渠成!

立项

走出国家图书馆,杨红忠老师如释重负。

“要立项啦!我们肯定要中了!”他激动着。

我知道,一直饱受压力的他,今晚一定可以有一个好梦。

这毕竟是他,也是丽江的第一个国家艺术基金集体项目,凝聚了项目团队,主管单位和太多人的希望和重托!

功夫不负有心人。

就在一个月后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公示名单里,《纳西族史诗〈黑白战争〉连环画》项目榜上有名,成为丽江,乃至纳西族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艺术基金巡展项目。

消息传来,有惊喜,更有压力和责任。

先是连环画脚本的改编,说是改编,其实接近再创作。由于东巴经《黑白战争》没有像《鲁般鲁饶》一样有经典性的文学文本,《鲁般鲁饶》有木丽春、牛相奎改编的获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长诗《玉龙第三国》,早已是纳西族文学的经典之作。《黑白战争》怎么改编?怎么样有文学性又有连环画的画面感?很多不同版本的东巴经书《黑白战争》用哪个版本?改成悲剧还是喜剧?我陷入了矛盾……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黑白战争》的每一个细节,从东巴经书斑驳的文字里,从我的老师蔡晓龄教授的《黑白战争》电视剧剧本里,从东巴大师给我讲述的故事情节里,纷纷入梦,让我的每一个梦里,交织着部落公主与王子的悲壮动人的心路历程;交织着一个民族史诗里爱与美,生与死,灵与肉的狂欢与疼痛……

两个星期时间,我开创性地以章回小说的谋篇布局,分“创造日月”“偷天盗日”“王子之死”“术族复仇”“英雄美人”“英雄挽歌”“黑白无界”七个章节,72个段落,呈现了《黑白战争》的风貌,交上了我自己满意的答卷,为项目团队的创作提供了文学脚本……

首展

这是丽江第一个国家艺术基金的展览。

我也顺其自然地成为第一个策展人。

8个月的创作,8天的策展时间。迎来了项目黑龙潭的首展。

因为史无前例,也为了尽善尽美。从每个展板的设计制作,到每个文案的撰写,每个媒体的联络安排,甚至细到领导讲话稿、礼仪、摄影、摄像、媒体发布……我都亲自安排到位。

我在我的公众号里发了展览预告,当天就有6000多的关注,还有大量的媒体联系采访。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展览,我还为展览写了一个《序》:

黑白为界,天地为家,惨烈争战,凄美爱情。

纳西族史诗《黑白战争》连环画根据纳西族东巴经书《董埃术埃》(黑白战争)改编创作而成,是丽江也是纳西族史上第一个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黑白战争》是一部用纳西象形文记载在东巴经中的英雄史诗,与创世史诗《崇班图》、爱情史诗《鲁班鲁绕》并称纳西族三大史诗。它通过古代纳西部落为争夺日月星辰而展开的浩大而频繁的战争场面,歌颂了格拉茨姆和董若阿璐一对青年男女的生死恋情,反映了勤劳、智慧的纳西先民对黑暗、仇杀、战争的痛恨和反抗,对光明、正义、自由、和平的追求。展出的作品以精美的画面、恢宏的气势、跌宕的情节震撼人心,以灵动的线条、动人的故事、婉曲的情感扣人心弦,为中国民族民间连环画艺术带来了新鲜扑面的气息。项目由丽江古城区文化馆馆长杨红忠主持,故事文本由青年作家潘宏义和纳西族作家戈阿干联合改编,绘画创作由项目团队杨红忠、曾敏、王寿辉、马文华、许正强等本土画家共同完成,东巴文书法和篆刻分别由丽江知名东巴文化学者木琛、和品正担任。项目创作团队深入挖掘纳西族历史文化、民族风俗、自然景观中发掘资源,以传统连环画的创作结合纳西族东巴绘画风格,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绘画艺术的魅力,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与审美的愉悦。

一段凄美浪漫的爱情,

再现了部落公主与王子的悲壮动人的心路历程。

一部民族的历史长卷,

交织着爱与美,生与死,灵与肉的狂欢与疼痛。

一曲民族和谐的颂歌,

演绎一段爱的绝唱。

一首民族繁荣的史诗,

荡涤着人类的灵魂。

尾声

“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可只要能完成,它就是好的。”

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曼如是说。

关于《黑白战争》连环画,还有太多的故事。

我趁热打铁,很幸运地获得了第二年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纳西族东巴画艺术百年展》;

我代表《黑白战争》连环画项目组在重庆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西南片区的巡查中期汇报,项目打动了全场的每一个评委!

我向我的朋友、策展人方也先生推荐项目到法国巡展,后来,项目实现走向法国的展览和传播;

我向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好朋友推荐了项目到国图展出,最终,项目实现了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成功展出!

故事就是这样。每一天都有新的故事在发生和上演。

关于我,还有一群热爱东巴文化、守望东巴文化的人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东巴纳西族史诗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祭风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纳西族打跳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①
史诗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
旅游对纳西族传统农业及饮食文化的影响研究——以玉龙县白沙乡、拉市乡为例
试论东巴画的特征及欣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