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学习方式 培养时代新人

2018-01-24 23:30卢文青
山西教育·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课程课堂

文 卢文青

从2008年山西高中新课程实施到2018年山西新高考改革,整整十年时间。十年磨一剑。这十年,山西高中新课程顺利实施;这十年,山西新课程改革备受关注;这十年,山西圆满递交了自己独特的答卷;这十年,山西为下一个十年做了充分的准备。

2008年山西省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最显著的变革在课堂。课堂变革的实质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成为新课改的核心关键词。太原市尖草坪区一中作为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基地校,在课程建设、课堂重构、管理创新、信息化融合四个方面做了不懈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开发——多元课程的建设

课程之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是学校及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如何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实、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实现学科教学的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

2008年以来,我校建设了“基础广博、多层拓展、多元开放、自主选择”课程体系。基础类课程,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等八大领域组成的国家必修课程,以及通识类必修校本课程如德育教育、社会实践、心理健康、科技创新、职业规划等五大类课程组成的“基础性课程群”,目的是有效夯实基础水平。拓展类课程则通过“1+1问题解决塔式课堂”中“思维导图”与“自主设计”及最终形成的学习报告,将基础类课程予以深化、拓展、延伸,进行“知识拓展、思维拓展、方法拓展、素养拓展、应用拓展、综合拓展”,使学生在基础水平上得到第一次差异发展。特长类课程包括学科特长、体艺特长、美术陶艺、科技特长、管理特长等走班选修课程,旨在使部分学生的特长得到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在较高水平基础上得到第二次差异发展。

目前,学校自主研发的《大师背影》《万物之理》《诗联洞天》《时空之旅》《天地之美》《心灵轨迹》《生涯规划》等系列校本教材已印刷出版,并一届届传承与完善。学校目前有39个学生社团,80%的学生参与其中;学校四大节日——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生动开展,逐步整合为学生自主管理与自主发展的活动类课程。

二、课堂重构——学习方式的变革

2011年9月,尖草坪一中在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打破原来的课堂结构,构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的“1+1问题解决塔式课堂”模式。“1+1课堂”的第一个“1”是自主学习,第二个“1”是展示学习,其基本建构即以问题解决学案为导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展示学习为突破口,最终以目标完成的学习报告为成果,从而构建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生态链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生命质量。

其主要环节要素为:

1.学案:即项目学习任务单,它是“1+1问题解决塔式课堂”的导航线,由六大板块——学习目标、问题导引、思维导图、自主设计、达标测评、学习小结构成,力求通过学案的设计让学习从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碎片化记知识,走向以目标与问题为导向的整体化做事情的过程。

2.自主课:每天下午4:00以后及晚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每节自主课学生依学案先进行个体独立自主学习,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下课提交学习反馈卡。自主课后每个学习小组和学生要带着两张“通行证”才能走进第二天的展示课堂,一张是准备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展示、交流、共享的学习成果,另一张是准备向老师和同学求教的尚未理解的问题。拟定一个基本要求:不是问题的提出者,就是问题的解决者。

3.展示课:自主是前提,“1+1课堂”的生命力更体现在展示。展示课的核心不是教师如何讲,而是师生开展交流、探究、共享的活动。课堂实实在在呈现的是学生思考、怀疑、认同、理解的过程,是知识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他们清楚地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怎么做;我为这节课做了哪些准备;我将如何参与课堂上各个环节的活动;我能为这节课带去什么;我能从这节课收获什么。要带着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以课堂主人的姿态,走进课堂。

塔式:“1+1”自主+展示,这样的课堂是基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变革的课堂;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塔式学习进程的课堂,即基础问题在自主课上学生独立解决,中等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难度问题在展示课中组组互动、师生互动解决。

4.学习报告:“1+1课堂”后,每个学生最终以学案中学习任务的完成和新问题生成的学习报告为成果。每个学生的学习报告是个性化的,每节课后完成并提交的是任务型学习报告,每个单元结束后完成并提交的是反思型学习报告,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每学期可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型学习报告。

自主唤醒自觉,展示突破自我。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深深体悟着:

学生之为学生的根本在于自主的、积极向学的生命;教师之为教师就是活在师生关系之中,成全学生的生命。教学就是师生一道,让学生学习,促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1(自主)+1(展示)问题解决塔式课堂”中,学生是主动的,有激情、有挑战、有责任感的,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快速成长,高考成绩的提升自然成了其副产品。2014年,尖草坪一中“1+1问题解决课堂”作为与省教科院共同研发的课题,上报参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组织的国家基础教学成果评奖活动,获得山西省“问题导学”新课堂实践校国家级基础教学成果二等奖。迄今为止,六年的实践探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学习已成为课堂常态。这是教育重心的一次深刻变革,课堂,从教师如何教走向了学生如何学;学习,从碎片化记知识走向了整体化做事情;教师,从讲师成为导师。

三、学生自治——管理方式的创新

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自主学习,新课堂模式的灵魂是自主学习。课堂改革的同时,每个班级建立了学生自主、自为、自律的学习小组、科研小组、行政小组。通过这样自定制度、自建机制、自带动力的“三自”小组建设,我们构建着学生的课堂,学生参与自治的课堂,学生享受成长过程的课堂,让学生走进高中生活,不仅仅是生活在一个服从的集体中,而且要能创造一个集体,领导一个集体,改造一个集体。

课堂变革后一年,我们让自主管理从课堂走向校园,进一步探索全方位管理方式的创新,校园各项规则的落实与运行都交给学生去自主管理,学校各大节日、各项活动都尽可能交给学生去自主承办,以招投标的方式,让中标的班级或社团来组织承办。这样从小组到课堂,从学习到成长,自治成为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课堂是学生的,活动是学生的,校园生活是学生的!

四、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运用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明显感到,自主学习资源不足成为孩子们深度学习的瓶颈。同时随着1+1课堂效果的不断显现,我们再进一步思考:我们的课堂还能从哪些方面突破,才能更高效?课堂中、课堂外,我们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随着早晚自主课最初有老师到无师自主课的推进,如何了解到自主课中学生的学习问题与成果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这样一句话深深启示着我们:“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和我的团队在不断学习与研讨中相信,信息技术的融合一定会帮助我们再一次突破瓶颈,成为我们探索路径中另一个“革命性”的拐点!2013年到2015年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深度开发与“1+1问题解决塔式课堂”各环节深度融合的学习平台,全校全部年级实现“人人通”,实现了学习从传统的纸、笔平面走向信息化立体信息互动平台。

1.资源立体化支撑自主学习。自主课上,通过“资源库”、“电子学案”、学案链接“二维码”,支撑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丰富和拓展学生获取有效学习资源,同时提供基于学生实际的“精准化微课”,提升自主课的学习效率。

2.诊断精确化奠基高效课堂。自主课后,教师以“快题端”实现对学情的精准化分析。每一个学习小组将经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以互动卡的形式通过“在线答疑”向教师推送反馈。除互动卡外,每个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个性化的问题。诊断的精确化为课堂的高效展示奠定了基础。

3.基于问题的高效化课堂展示。在展示课上,师生平板和教室一体机同屏,学生的课堂展示变得更加提纲挈领、生动形象,或展示典型例题,或展示重难点题的不同看法,或展示解法多样化。尤其是地理中的天体运动、理科实验和数学中的图像运动变化轨迹等等,让空间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既为学生的个性化展示提供了空间,又扩充了课堂容量。

4.多元化的学生数据评价。教师利用在线题库丰富的资源组卷,完成知识点的精准练习,借助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会得到对每一次测试的个性化数据分析以及班级总体的数据分析报告,进而实现对学情的数字化评价。此外平板电脑的“小组建设端”功能实现着对学生的多样化评价。

5.校园内外的学习延伸化。除了课内的学习,基于问题和学生的差异化理解水平,我们依托信息技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了节假日,实现了师生互动的无界交流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尽可能实现着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无时空限制、零距离互动。

6.STEM+课程项目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学校在课堂教学和社团课中开展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创客类STEM+的教育课程,以项目为基础和基于问题解决式学习,把教学作为探究和解释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获得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课堂体验。以解决问题为方向,以做事情为载体,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在实践着自己学科理论的同时,也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目前学校开设了3Done三维设计、APP inventor手机APP开发、arduino机器人编程、Scratch游戏编程、小飞手无人机等课程,并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都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学生登录个人账号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从师生的实践探索中,尖草坪一中正在通过“六化推进、深度融合”,即资源立体化、诊断精准化、课堂高效化、评价数据化、学习延伸化、课程项目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技术对孩子们学习的支持,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过程更加优化、更具实效,全过程、个性化、即时学习分析成为现实。

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让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开放,进一步改变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深层次地转变着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成为共同成长的“自我成长者”。

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让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突破时空界限,走向无时空限制、零距离的互动,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更是孩子们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能促进孩子们的心智发展。我们相信,“互联网+”下的课堂及校园“善治”必将从根本上调整课堂秩序、教学方式、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还教师教的自由、学生学的自由和师生的精神自由,彻底实现课堂的华丽转身和师生的幸福成长。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省、市课题,如“问题导引式‘1+1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改革”“学科、跨课程项目学习的研究”“学生自主治理的探索与研究”“基于‘人人通’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生学习模式实践研究”“基于现实自主学习的微课(视频)资源建设与实践应用”“中小学教学装备管理、使用改革研究”等,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学校的办学水准。2017年9月教育部科技司、中央电教馆为尖草坪一中挂牌“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基地校”。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夯实每个孩子做人的基础,夯实每个孩子走向社会的基础,夯实每个孩子学习力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管理者,尤其校长为学生搭建怎样的平台、创设什么样的机制是考量我们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标杆。方向对了,我们的行动和努力才有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