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漯薯11的选育

2018-01-24 10:44
种子 2017年11期
关键词:鲜薯黑斑病单产

, ,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 漯河 462000)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及蔬菜作物之一,具有高生物产量、耐贫瘠等优良品性,在很长时间内,被当作救灾作物而广泛种植,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重要粮食作物[1-2]。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越来越重视,甘薯作为优良的保健作物,更是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推崇[3]。随着甘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甘薯品种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优质、专用、高产、高抗逐步成为品种选育的新目标[4],在国家审(认、鉴)定过程中,各项指标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十年来,通过品种的品质性状提升尤为明显[5]。

漯河农业科学院以高产、高干、不易糖化的淀粉加工专用品种漯105为父本[6],以高产品种苏薯9号(2001年审定)为母本,通过杂交选育,培育成功了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漯薯11。漯薯11在2012—201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薯区区试,2014年参加国家北方薯区甘薯品种生产试验,完成了试验鉴定程序,2015年通过国家鉴定。

1 品种特征特性

漯薯11顶叶紫色 ,叶绿色,叶浅绿色 ,叶心形,茎绿带紫色,薯皮红色,薯肉乳白色,薯块纺锤形,结薯较整齐、集中。薯蔓平均长度217 cm,分枝数6~7个,茎粗0.55 cm,每株结薯3~4个,大中薯率85.7%,耐储性、萌芽性适中较对照略低。

2 产量结果

2.1 多点试验

对国家区试2年、10个点的品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漯薯11在鲜薯产量(图1)、薯干产量(图2)和淀粉产量(图3)都有良好的表现:2年20点次鲜薯平均单产为1 940.0 kg/667 m2,较对照减产2.72%,但减产未达到显著水平(见表1),10个试验点中,徐州、石家庄、郑州、漯河4个点,2年平均单产高于对照徐薯22;薯干平均单产为617.5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55%,未达到显著水平(见表1),10个试验点中,除合肥、阜阳、烟台、济宁4个点外,其余6个点均高于对照;淀粉平均单产为413.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8.29%,增产达到显著水平,10个点中,除烟台外,其余9个点均高于对照。

图1 漯薯11鲜薯平均产量分布图

表1 漯薯11与徐薯22配对方差比较

tValuePr>|t|鲜薯单产-1.050.3223薯干单产1.950.0829淀粉单产2.70.0244*

表2 生产试验产量比较表

地点 鲜薯单产 薯干单产 淀粉单产 漯薯11徐薯22比ck±(%)漯薯11徐薯22比ck±(%)漯薯11徐薯22比ck±(%)济南2050.01866.79.82749.3610.822.67521.4412.626.36宝鸡3720.03500.06.291052.8987.066.66679.3636.06.79郑州1840.81594.115.47510.6433.117.89327.2275.418.78平均2536.92320.39.34770.9677.013.87519.8445.116.77

图2 漯薯11薯干平均产量分布图

图3 漯薯11各试验点淀粉平均产量分布图

2.2 生产试验

在济南、宝鸡、郑州3个测试点的生产试验中,漯薯11的鲜薯、薯干、淀粉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鲜薯平均单产2 536.9 kg/667 m2,较对照增产9.34%;薯干平均单产770.9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3.87%;淀粉平均单产445.1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6.77%(见表2)。

3 品种品质

3.1 食用品质

漯薯11食用品质优良,综合评分高于对照,各项目评分:薯干洁白度、薯干平整度、薯干粘度、薯块甜度、薯块香味等5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其中:薯干洁白度77.3、薯干平整度77.1、薯干粘度72.9、薯块甜度71.9、薯块香味评分70.9;薯块纤维量评分略低于对照,纤维含量较对照略高,评分为67.3(见表3)。

表3 漯薯11食用品质比较表

品种名称总评 薯干品质 食味 洁白度平整度粘度甜度香味纤维量漯薯1171.677.377.172.971.970.967.3徐薯227073.671.67069.37070

3.2 营养品质

对4种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化验分析(见表4),与对照相比,漯薯114种主要营养成分总含量为91.97%,略高于对照的91.21%;淀粉、还原性糖含量高于对照,分别为72.18%和4.03%,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对照,分别为4.71%和11.05%。

表4 漯薯11营养品质比较表

品种名称淀粉粗蛋白还原糖可溶性糖漯薯1172.184.714.0311.05徐薯2267.015.512.9815.71

3.3 抗性品质

对漯薯11主要甘薯病害进行抗病性鉴定(见表5),发现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漯薯11的抗病性表现不尽相同。黑斑病:在烟台2年鉴定均表现为抗病,2013年在徐州鉴定为中抗、2012年鉴定为高感。茎线虫病:在徐州2年鉴定均为高感、在烟台鉴定2年均为中抗。根腐病:在徐州2012年鉴定为中抗、2013年鉴定为抗病,在山东农科院作物所2年鉴定均为高抗。蔓割病2年鉴定结果均为抗病。

根据病害综合评价按照最低抗级原则,漯薯11的抗性鉴定结果为:抗根腐病,抗蔓割病,高感茎线虫病和黑斑病。

4 讨论与分析

漯薯11在抗病性上表现出对蔓割病和根腐病的良好抗性,因此在生产应用上,可以适当考虑南移鉴定,考察其在南方薯区的适应情况;同时,由于其对黑斑病和茎线虫病表现出高感,在品种引进栽培时,要特别注意趋避,及时轮作倒茬,减少病害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漯薯11在鉴定过程中,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对黑斑病的抗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见表5),值得探讨。笔者认为,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漯薯11生理代谢异常,未能及时形成完整的抗侵染组织结构[7-8],或者是与抗黑斑病相关的各种酶类、酚类的合成出现异常[9],导致易浸染、抗病性下降,具体过程与原因,需要进一步安排试验验证分析。

表5 漯薯11抗病性鉴定表

品种年份 黑斑病 茎线虫 根腐病 蔓割病 抗病型综合评价抗病型综合评价抗病型综合评价抗病型综合评价漯薯1120122013HSRHSHSHSHSMRRRRR徐薯2220122013SSSMRMRMRSSSSSS

注:①黑斑病、颈线虫病在徐州甘薯研究中心、烟台农业科学院分别进行鉴定;②根腐病在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山东农科院作物所分别进行鉴定;③蔓割病由福建农科院作物所进行鉴定;④抗病分级为:高抗(HR)、中抗(MR)、抗(R)、感(S)、高感(HS)。

总之,从多年试验与抗性鉴定2个结果中可以看出,漯薯11是淀粉含量突出、薯干品质高、食用口感良好、产量稳定的优良甘薯新品种,同时抗根腐病和蔓割病2种甘薯主要病害,是一个优良的兼用型甘薯品种,经多年试验与示范,该品种适宜在河南、陕西、山东中西部等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1]李爱贤,刘庆昌,王庆美,等.我国甘薯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09(1):38-42.

[2]刘洪明,万述伟,殷登科,等.几个食用型甘薯品种在青岛市的试种表现[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34-35.

[3]蔡辉儒,李忆,蒲志刚.甘薯的实用价值及其育种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236-238.

[4]张道微,张超凡,董芳,等.中国甘薯育成品种遗传系谱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5(11):1-6.

[5]范泽民.中国甘薯品种30年[J].中国种业,2015(8):6-9.

[6]刘志坚,李建国,张勇跃,等.特用甘薯新种质漯105遗传分析及特征特性[J].河南农业科学,2002,10(3):9-10.

[7]贾赵东,郭小丁,尹晴红,等.甘薯黑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1(1):144-147.

[8]赵琳,詹生华,葛忠德,等.甘薯抗黑斑病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2):55-58.

[9]刘美艳,孙厚俊,王景景,等.甘薯块根抗黑斑病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4):226-230.

[10]马代夫,李秀英,朱崇文.甘薯优良亲本介绍[J].作物品种资源,1990(3):7-8.

[11]周虹,张超凡,黄艳岚.茎尖菜用甘薯品种的开发与利用[J].作物研究,2009(3):220-224.

[12]苏春华,李育明,黄迎冬,等.甘薯主要亲本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J].杂粮作物,2007,27(6):405-409.

[13]李秀英,马代夫,李洪民,等.抗病高干特异资源材料徐的特性鉴定和亲本利用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3):232-237.

[14]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等.引进紫心甘薯资源的鉴定及种质创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1):54-58.

[15]赵冬兰,唐君,曹清河,等.中国甘薯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5):994-1 003.

[16]柴沙沙,史春余,雷剑,等.不同品种甘薯地上部生长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研究[J].湖北农科科学,2015,54(24):6 166-6 169.

[17]李艳花,唐道彬,张晓春.等.甘薯杂交群体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2):282-287.

[18]王连军,雷剑,苏文瑾,等.2005—2014年甘薯品种国家鉴定情况分析[J].湖北农科科学,2015,54(12):2 844-2 849.

[19]何素兰,邓世枢.甘薯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研究[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5(6):14-17.

[20]后猛,李强,马代夫,等.甘薯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及其相关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2):99-103.

猜你喜欢
鲜薯黑斑病单产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贵州鲜薯走向大江南北
贵州:马铃薯大省地位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