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薯

  • 不同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木薯桂热4 号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植密度与施肥对其鲜薯产量与淀粉含量的影响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研究报道。为了发挥良种的高产潜力,为薯农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木薯桂热4 号的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的影响,以期找到木薯桂热4 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的土壤条件试验地位于广西南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木薯试验基地,多年用作绿化苗木袋装苗生产基地,复垦2 年,土质为粘土(高岭土)。前茬作物为木薯。0~20 cm 土层p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7期2023-11-03

  • 2021—2022年贵州省甘薯新品系多点鉴定试验分析
    0 个参试品种的鲜薯产量均高于CK1、CK2,其中19-7-25 的产量最高,较CK1高41.50%,较CK2 高62.45%;淀粉率较高的有19-5-5,为23.56%;薯干产量最高的为18-5-2,其次为18-5-4,分别较CK1 高46.54%、34.08%;淀粉产量最高的为18-5-2,其次为19-5-5,分别较CK1 高50.22%、38.11%。表2 2021—2022 年两年鲜薯产量、干率、淀粉率鉴定统计表表3 2021—2022 年两年薯干

    南方农业 2023年14期2023-10-08

  •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甘薯新品种
    130005)。鲜薯品种,中熟,短蔓半直立,茎粗较粗,分枝6 ~8 个,单株结薯3 ~5 个,薯块纺锤形,薯皮浅黄色,薯肉橘红色。烘干率22.77%,淀粉率13.45%,中抗根腐病,抗薯瘟病、蔓割病。区试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 192.64 kg,平均薯干亩产503.21 kg。适宜在石家庄、廊坊、邢台、北京市密云区作春薯与夏薯种植。紫金薯1 号登记编号:GPD 甘薯(2023130006)。紫薯,短蔓半直立,蔓粗中等,单株分枝数多,成叶心脏形,叶片大小中等。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7期2023-08-13

  • 不同株距对紫甘薯“内渝紫2号”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万hm2以上,年鲜薯总产量稳定在1 000万t左右[2],甘薯在四川省现代特色农业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开展甘薯高效栽培方式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关于甘薯的高效栽培方式前人已有大量研究[3-6],但在甘薯的栽培技术上,一般只涉及原则性的栽培密度,较少针对某一品种开展专门的研究。不同地区及品种特性的甘薯的适宜扦插密度有所不同,扦插密度对甘薯的结薯习性[7-8]、产量[9]、品质[10]等都有直接影响。本试验拟对紫甘薯新品种“内渝紫2号”在不同株距种植条件下的生长及产

    蔬菜 2023年6期2023-06-19

  • 9个高淀粉红薯新品种在铜仁市的引种表现
    均茎叶鲜重、平均鲜薯重、薯藤比、平均薯块数、大中薯率、最大鲜薯重、平均单个鲜薯重)以及产量。2 结果与分析2.1 农艺性状从表1 看出,在9 个参试品种中,分枝数徐薯22 最多,为6.4条;川薯225 其次,为6.2条;黔薯6 号最少,仅3.7 条;徐薯22、川薯225 均高于豫薯抗病3 号(CK),其余品种分枝数均少于CK。茎 长CK 最短,仅161.0 cm;其余品种均长于CK,其中,俞薯27 最长,为208.7 cm,较CK 长47.7 cm。茎粗渝

    农技服务 2022年8期2022-11-08

  • 施肥量、栽插期及密度对“渝薯27”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区薯干产量=小区鲜薯产量×相应小区烘干率;小区淀粉产量=小区鲜薯产量×相应小区淀粉含量。试验数据采用Excel 软件进行统计,用新复极差法检测品种间的差异。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施肥量对鲜薯产量的影响由表1 可知,复合肥施用量不同,鲜薯产量也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其中处理T4的鲜薯产量最高,T1产量最低。方差分析发现,区组间差异不显著(F=0.892<F0.05=3.63),处理间差异显著(F=8.588>F0.05=5.64)。表1 施肥量对渝薯27

    南方农业 2022年17期2022-10-21

  • 呼伦贝尔市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系)比较试验
    亿元,年加工消耗鲜薯合计160万t左右,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1]。但是从呼伦贝尔市种植的马铃薯品种结构看,淀粉加工型品种的推广使用比较单一,基本以大西洋为主,因受其产量的限制,目前无法满足加工产业的需求。本试验引进东北农业大学选育的高淀粉品种东农310、黑龙江农垦大学选育的垦薯1号及呼伦贝尔市农研所生物室选育的呼H99系列高淀粉品系,旨在选出淀粉产量高、适应性和抗性等指标适合本地区种植、能够满足当前加工企业需求的品种(系)。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9期2022-09-21

  • 淀粉型甘薯品种“渝薯27”栽插日期及密度试验
    果与分析2.1 鲜薯产量在不同栽期、密度间的表现差异4 个栽期3 种密度下的渝薯27 鲜薯产量见表1、表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栽期、密度及二因素互作均对鲜薯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表1 渝薯27鲜薯产量在同一栽期不同密度间的多重比较表2 渝薯27鲜薯产量在同一密度不同栽期间的多重比较整体上看,栽期越早,鲜薯产量越高;45 000~60 000 株·hm-2范围内,密度越大,鲜薯产量越高。5 月11 日栽插(D1)的鲜薯平均产量(37.28 t·hm-2)极显著高

    南方农业 2022年7期2022-05-21

  • 品种和施肥对合浦县木薯生产的影响①
    同施肥方式对木薯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及不同品种对产量和品质交互作用情况尚未见报道。因此,开展木薯品种和施肥对木薯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产量影响的研究,为薯农木薯品种选择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石康镇红劳村,砂质土,前茬作物为木薯。0~30 cm 土层pH5.5,全氮0.091%,碱解氮62 mg/kg,有效磷33.5 mg/kg,速效钾129 mg/kg,有机质18.4 mg/kg,阳离子交换量

    热带农业工程 2022年2期2022-05-19

  • 高产高淀粉木薯新品种桂热11 号的选育
    2 月收获时测定鲜薯产量、淀粉含量(比重法)。鲜薯产量测定:随机抽取10 株木薯测定鲜薯重后折算成单位面积鲜薯产量;淀粉含量(比重法)的测定:随机抽样约5 000 g鲜薯,先称其在空气中的质量(m1),再称其在水中的质量(m2),然后按照下面公式计算鲜薯淀粉含 量(SC),SC=210.8×m1/(m1−m2)−213.4[17]。1.2.3 区域性试验 2017-2018 年在广西南宁、武鸣、桂平及江西南昌、海南白沙等5 个试验点进行区域性试验,小区面积

    福建农业学报 2022年2期2022-04-29

  • 压蔓平栽技术对甘薯生长、结薯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量不足、产量低、鲜薯品质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甘薯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化发展。笔者于2018—2020年在长寿区进行了甘薯压蔓栽培新技术的田间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薯苗生长、结薯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甘薯压蔓栽培新技术在全区示范推广、提高甘薯产量提供一定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地点试验地选择长寿区葛兰镇天福村葛福农业合作社旱地,北纬30°3′16″,东经107°7′35″,海拔342 m,土壤为黏壤土,肥力中等均匀,前茬为油菜。1.2 材料试验材料为渝紫薯

    南方农业 2022年5期2022-04-13

  • 覆盖物、种植密度及栽插方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kg)测量小区的鲜薯产量并折算每667m2产量。薯干产量的测定:每个小区取无病斑的薯块约800g,刨成丝混匀后取3 份,每份100g,80±1℃下烘干至恒重,根据公式(1)得出烘干率(%),并根据公式(2)计算出薯干产量。1.3 数据统计分析试验所得的数据采用Excel 2010 进行处理,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 新复极差法。2 结果与分析2.1 三因素与鲜薯产量的关系由表2 可知,在榕薯109 中,9 个组合鲜薯

    中国种业 2021年12期2021-12-29

  • 甘薯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研究分析
    均集中整齐。单株鲜薯重运薯657最高,达5.80kg,其余品种在2.10~3.70kg之间。各参试品种单株结薯数在3~9个之间。最大薯径济薯228最大,达10.20cm。由于整个生长周期内雨水充沛、温度适宜,参试品种商品薯率较高,大中薯率在53%~92%之间。由于9月、10月份降雨偏多,光合产物不足造成物质合成减少,各品种食味受到一定影响,表现不佳,食味评分在70~75分之间。各参试品种抗虫性表现均为中等,均无病害发生。表2 各参试品种地下部农艺性状2.3

    中国种业 2021年10期2021-10-26

  • 凉山州引进“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研究
    表3),D653鲜薯平均亩产2 711.7 kg,比青薯9号(CK)增产543.9 kg,增产25.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列参试品种第1位;中薯28鲜薯平均亩产2 290.8 kg,比青薯9号(CK)增产123.0 kg,增产5.6%,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列参试品种第2位;中薯26鲜薯平均亩产2 199.5 kg,比青薯9号(CK)增产31.7 kg,增产1.4%,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列参试品种第3位;D566鲜薯平均亩产1 973.2 kg,比青薯9号(C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9期2021-09-16

  • 贵州木薯杂交选育新品系GZ14系列研究初报
    株薯块鲜重)。用鲜薯淀粉测量仪,分别称5 kg左右的鲜薯空中重和水中重[11],然后根据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制定的公式计算鲜薯干物率和鲜薯淀粉含量,薯干率(%)=158.3×[空中重/(空中重-水中重)]-142.0,鲜薯淀粉含量(%)=210.8×[空中重/(空中重-水中重)]-213.4;鲜薯产量是以各小区的鲜薯重量为基准进行折算,薯干产量=鲜薯产量×薯干率,淀粉产量=鲜薯产量×鲜薯淀粉含量。1.2.3 数据处理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2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7期2021-09-02

  • 扦插密度与扦插期对济薯26 号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
    价值的薯块质量占鲜薯总质量的百分比)。1.4 数据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 和 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扦插密度与扦插期对济薯26 号结薯习性及产量的影响从表2 可以看出,济薯26 号的单株绿叶数、茎长、茎粗、单株分枝数和单株结薯数均随扦插密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各指标在不同密度处理间存在差异,而在不同扦插期中各指标的差异不显著。单个薯块平均质量随扦插密度的增加、扦插期的延迟均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7期2021-07-20

  • 江苏徐淮地区春播马铃薯品种(系)引进及比较试验
    nes)2.4 鲜薯产量由表5可知,2019年,参试品种(系)单株结薯数均高于对照,其中,‘中薯148’最多,为5.1个/株,各品种(系)间单株结薯数差异不大;参试品种(系)单株产量为415.3~500.8 g/株,对照为465.7 g/株,‘中薯148’和‘中薯215’高于对照,其中,‘中薯215’单株产量最高,达到500.8 g/株,‘本薯11号’和‘龙薯7号’单株产量低于对照,其中,‘龙薯7号’单株产量最低,为415.3 g/株。参试品种(系)鲜薯

    中国马铃薯 2021年2期2021-05-26

  • 2个木薯主栽品种对氮浓度梯度的响应①
    区的株高、茎粗、鲜薯重和淀粉含量。表1 试验处理设置1.2.2 指标测定和数据分析株高采用卷尺测量木薯茎尖距地面的高度;茎粗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距地面高度为10 cm处的主茎直径;鲜薯产量测定是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株计算;鲜薯淀粉含量用雷蒙称测定[12];淀粉产量由鲜薯重量乘以淀粉含量得出。1.3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Excel进行分析,用R语言邓肯多重范围检验(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进行多重比较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1期2021-05-15

  •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机肥复合肥配施对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为考察指标,在收获期,各试验小区统一收获,对各小区中间两畦进行测产,换算成小区产量。1.2.2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Excel 和DP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邓肯新复极差法(Duncan's method)进行多重比较。2 结果与分析2.1 甘薯品种对产量的影响在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情况下,龙薯9号鲜薯产量几乎都比龙紫9 号高,龙薯9 号小区平均鲜薯产量为66.57 kg,比龙紫9 号增产10.86%。两个品种间产量存在显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1期2021-03-19

  •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提升“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水平,在总结现状与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与运行模式,以及“遴选品种、调控土壤、创新栽培方式、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强收贮管理”等措施。关键词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避雨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1.013“巫溪洋芋”种植历史悠久,于清嘉庆十二年从湖北恩施引入巫溪小规模种植,至今将近200年。巫溪县四季分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1期2021-03-02

  • 林州市红薯产业发展效益分析及发展建议
    值如下:1.出售鲜薯鲜薯市场价1 元/kg 左右,理论每667 m2产值为3000 元。鲜薯每667 m2平均收益1090 元。2.加工成干粉。1 kg 红薯干粉需要6 kg 鲜薯,每667 m2红薯产出500 kg 干粉,干粉市场价为11 元/kg左右,理论每667 m2平均产值为5500 元。2 kg 红薯加工成干粉的费用为0.6 元,每667 m2成本为1800 元。鲜薯加工成干粉每667 m2平均收益为1790 元。3.加工成粉条。1 kg 干粉

    河南农业 2020年4期2020-12-18

  • 四川秦巴山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筛选
    品种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和≥50 g商品薯率。1.4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DPS 14.5统计软件计算与分析试验数据。2 结果与分析2.1 物候期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生育期差异较大。在2018年,供试品种的生育期在67~91 d。白黄色组品种中,中薯5号生育期最长,为85 d,兴佳2号生育期最短,为67 d,中薯2号和希森3号出苗最早,除中薯5号外,其余品种成熟期一致。紫色组品种中,蓉紫芋5号生育期最短,为72 d,紫云1号最长,为91 d。红色组

    耕作与栽培 2020年5期2020-11-25

  • 紫甘薯川紫薯1 号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区试2 a 平均鲜薯产量18 510 kg/hm2,干物质率25.63%,商品薯率73%,中熟,熟食品质优,花青素含量45.97 mg/100 g[9]。移栽期、移栽密度和施肥量[10-12]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生产中甘薯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存在较大的随意性[13],很难找到适宜结合点[14]。近年来,已有学者采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对榕薯5 号、广薯87、川薯217 等不同地区审定甘薯品种从移栽密度、移栽期、施肥水平等因素进行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8期2020-08-13

  • 红薯与玉米套种模式试验
    干籽产量,红薯按鲜薯产量5:1折算主粮进行折算复合产量。对照红薯净种盖膜与未盖膜在农户何警伍家农田内各种植0.3亩,共收红薯(鲜薯)1416.3kg,其中未盖膜0.3亩共收红薯(鲜薯)645.29kg,折合亩产(鲜薯)2150.97kg,折主粮亩产430.19kg;盖膜0.3亩共收红薯(鲜薯)771.01kg,折合亩产(鲜薯)2570.03kg,比未盖膜亩产2150.97kg增419.06kg,增19.48%,折主粮亩产514.01kg,比未盖膜折主粮43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9期2020-07-12

  • 水肥一体化滴灌和地布覆盖对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长并有效提高木薯鲜薯产量及淀粉含量,还可以控制木薯地杂草生长。播种期田间土壤水分含量较低时,适当灌溉可以有效提高木薯产量,水肥一体化+地布覆盖可以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前提下促进木薯植株生长并提高木薯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且化肥减量25 %(N75  kg/hm2、P2O5 37.5 kg/hm2、K2O 75 kg/hm2)效果最好,鲜薯产量最高提高30.0 %(T12),淀粉产量最高提高30.3 %。由此可见,水肥一体化滴灌+地布覆盖是增加木薯种植效益切实有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年2期2020-06-15

  • 迷你型紫甘薯不同收获期的扦插密度试验
    。表1 不同处理鲜薯产量及统计分析注:表中所示的产量均为由小区产量折算成的公顷产量。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试验以浙江省主栽的紫甘薯新品种浙紫薯1号为材料,该品种系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紫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单株结薯6个左右,前期薯块膨大快,扦插后85~110 d早收,有较高的商品薯率和产量,薯块呈圆形和短纺锤型比例高,而且小薯的粗纤维也较少,适合作为鲜食迷你型紫甘薯种植[3,16]。如果把5月底扦插、原本作为迷你型甘薯早收栽培的浙紫薯1号推迟收获,生育期延

    耕作与栽培 2020年2期2020-06-11

  • 紫心甘薯新品种桂经薯9号
    食味甜、香、粉。鲜薯花青素含量23.1毫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5.7%。在土壤硒含量为0.7毫克/公斤的种植条件下,鲜薯钙含量370毫克/公斤,铁含量6.l毫克/公斤,锌含量1.9毫克/公斤,硒含量0.055毫克/公斤,符合广西农产品富硒标准的薯类富硒要求。适宜在广西各地种植,秋薯一般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栽插,生育期120天。(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韦民政   邮编:530007)

    农村百事通 2020年8期2020-04-26

  • 林州市红薯产业发展效益分析及发展建议
    值如下:1.出售鲜薯鲜薯市场价1元/kg左右,理论每667 m2产值为3000元。鲜薯每667 m2平均收益1090元。2.加工成干粉。1 kg红薯干粉需要6 kg鲜薯,每667 m2红薯产出500 kg干粉,干粉市场价为11元/kg左右,理论每667 m2平均产值为5500元。2 kg红薯加工成干粉的费用为0.6元,每667 m2成本为1800元。鲜薯加工成干粉每667 m2平均收益为1790元。3.加工成粉條。1 kg干粉加工0.9 kg粉条,每66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4期2020-04-17

  • 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对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①
    株的株高、茎粗、鲜薯产量及淀粉含量等指标。表1 试验处理1.2.2 指标测定与数据分析用卷尺测量木薯植株地表至茎尖的高度为株高;用游标卡尺测量地表50 cm高处植株茎粗,用“十字法”两次测定求平均值;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株鲜薯重计算鲜薯产量;鲜薯淀粉含量用雷蒙称法测定[16],最后通过鲜薯产量与鲜薯淀粉含量乘积获得淀粉产量。运用Microsoft office/Excel 201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统计,方差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中的ANOVA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1期2020-03-21

  • 扦插期、生育期对鲜食甘薯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果与分析2.1 鲜薯产量由图1可知,QZ2-2的适宜扦插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在适宜扦插期内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其中,以6月29扦插,生育期115 d时收获,鲜薯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达2 197.39 kg。7月中旬以后扦插,由于生育期内有效积温不够,导致其鲜薯产量逐渐下降。图1 不同扦插期、生育期对QZ2-2鲜薯产量的影响2.2 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由表1可知,在保证鲜薯产量的适宜扦插期内,单株结薯数最少4.6个,最多9.9个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2019-11-09

  • 不同品种和加工方式对甘薯糖化特性的影响
    3]的研究表明,鲜薯经蒸煮或烘烤后,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但由于其使用的薯片较薄,在加工过程中细胞各处温度快速上升,导致其内部β-淀粉酶快速钝化或失活,进而导致甘薯糖化程度较弱。而实际应用中一般为整薯熟化[14-15],熟化过程中薯块温度从外向内逐渐传递,β-淀粉酶得到充分发挥利用,从而使熟化后薯块甜度较高。可见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甘薯中淀粉加热降解成可溶性糖、还原糖以及甘薯自身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方面,并没有关于甘薯熟化前后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糖、还原糖含

    河南农业科学 2019年7期2019-07-29

  • 不同收获期对甘薯“金徐薯69”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究了不同收获期对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及其商品薯率的影响,以期确定“金徐薯69”的适宜收获期,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于2017年设在金华市农科院科研基地内进行,供试地块土壤为沙质粘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9.8%、碱解氮含量107.0 mg/kg、有效磷含量15 mg/kg、速效钾含量53 mg/kg、pH 4.92,田块排灌条件较好。供试甘薯品种为“金徐薯69”,以“徐薯18”为对照品种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6期2018-12-27

  • 5月云南省马铃薯市场月报
    势:云南省马铃薯鲜薯价格略有下滑,5月地头(出库)价低于去年同期,销售以鲜薯为主,虽行情不好,但销路通畅,走货快,收购商收薯积极,易买易卖。加工企业本月加工量逐渐回升,原料供给充足,马铃薯鲜薯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市场价格:本月云南的鲜薯上市量100多万吨。5月份云南省鲜薯价格低于去年同期,商品薯鲜薯均价0.72元/斤,同比下降12.9%,环比上月价格下滑10%。不同品种价格有差异,大面积上市的品种主要是丽薯6号、合作88。丽薯6号平均价格0.85元/斤,合作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24期2018-08-04

  • 抗病广适、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505’
    种比较试验,折合鲜薯产量39101kg/hm2,较对照‘合作88’增产48.67%,居第1位。3.2 区域试验2008~2009年在参加2年每年5个点的德宏州区域试验中,2008年平均鲜薯产量36 867 kg/hm2,居第1位,较对照‘合作88’增产43.40%,2009年平均鲜薯产量34 925 kg/hm2,居第2位,较对照‘合作88’增产14.79%;2年平均鲜薯产量35 896 kg/hm2,较对照‘合作88’增产27.88%,居第1位。3.3

    中国马铃薯 2018年3期2018-01-19

  • 种茎种植方式及芽向对木薯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试验,平放种植的鲜薯、薯干和淀粉的产量排序依次为向南>向西>向北>向东,斜插种植的鲜薯、薯干和淀粉的产量排序依次为向东>向南>向西>向北。由于上述试验结果是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平地获得,该结果是否适用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以及其他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值得进一步研究。为此,笔者在北回归线以北且是干热河谷的云南省保山地区,开展木薯种植方式和种茎芽眼朝向的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进一步完善种茎的种植方式与芽向对木薯产量影响的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地设

    江西农业学报 2018年1期2018-01-18

  • 马铃薯品种川凉芋12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mg/100g(鲜薯),蛋白质2.06%,属于鲜食型品系。2.3 抗性2013-2015年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田间、室内接种鉴定:该品系抗晚疫病,中抗病毒病。2.4 田间技术鉴定2015年5月21日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川凉芋12号进行了田间技术鉴定:川凉芋12号选育过程清楚,遗传性状稳定,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与现有栽培品种有明显区别,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马铃薯新品系。3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农业

    中国种业 2018年11期2018-01-17

  • 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农艺性状及结薯习性的影响
    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本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小薯数,且不同基因型大薯率呈极显著差异;大薯和商品薯数、大薯率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中、小薯数,中、小薯率在不同栽插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分枝和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薯块烘干率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长

    西南农业学报 2017年8期2017-09-15

  • 华南甘薯的理化特性比较分析
    改良品种),对其鲜薯的质构特性、主要营养成分特性,以及干制甘薯的基本营养成分特性、可溶性多糖、水溶性、膨润势、凝胶质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品种相对于较原始品种主要的改良是淀粉含量普遍较高、加工特性相对较稳定,然而蛋白质、脂肪、可溶性膳食纤维、甜度、口感上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甘薯;物理性质;营养成分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是一种旋花科块根类植物,起源于南美和中美,约5 000 a前哥伦布把早期的甘薯种苗带到欧洲,后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7期2017-08-31

  • 高花青素甘薯绵紫薯9号的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量为1.47%,鲜薯维生素C含量为25.10 mg/100 g,β胡萝卜素含量为0.02 mg/100 g鲜薯,花青素含量为55.97~76.53 mg/100 g鲜薯。该品种具有鲜薯产量高、薯块商品性好、熟食品质优、耐贮藏、抗病性强等特点。201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由于具有干物质含量高和花青素含量高等突出特点,受到加工企业青睐,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关键词:甘薯[Dioscorea escul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4期2017-08-22

  • 鲜薯储藏技术
    张建敏鲜薯储藏技术张建敏卢龙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栽培作物以甘薯为主。甘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5万亩以上。食用鲜薯种植面积也在1万亩以上。近几年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及保健意识的提高,从农村到城市对鲜薯更加亲睐。鲜薯储藏,不但是市场需求,更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需要。在这方面,我县卢龙镇马台子、邵家峪等村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一整套的鲜薯储藏技术。其中仅邵家峪村耕地面积1026亩、181户。栽植甘薯面积910亩。该村有传统储藏鲜薯习惯,现有储藏户数80户

    河北农业 2017年9期2017-02-25

  • 甘薯不同扦插期对鲜薯产量影响的研究
    甘薯不同扦插期对鲜薯产量影响的研究莫祖文(慈利县溪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湖南 慈利 427200)在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和夏至6个节气,6次分别扦插甘薯,分期插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界条件能满足甘薯生长发育的条件下,早插薯比迟插薯增产显著,可大力推广。甘薯;分期插薯;早插高产甘薯是湖南省慈利县溪口镇主要旱粮作物之一,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现在甘薯已由粮食作物转变为饲料、经济作物。近年来,甘薯淀粉加工业发展较快,对其鲜薯产量需求不断上升,特别是高产高淀

    乡村科技 2016年14期2016-11-24

  • 紫肉甘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品质较优,可作为鲜薯食用型甘薯应用。紫肉甘薯;新品种;新品系;品比试验;特征特性甘薯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用途广等特点,是高产粮食作物。紫肉甘薯因富含花青素,具独特的色彩、食用风味,以及护肝、降血糖、抗癌等保健功效,作为鲜薯食用为人们所青睐,以其为原料开发的薯片、薯酱、色素等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泉州市农业学校引进了7个国内近期育成的紫肉甘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为生产及育种应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泉州市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3期2016-08-18

  • 食用甘薯新品种秦紫薯2号的选育
    获时,鉴定株系的鲜薯产量和干物率,蒸煮鉴定熟食品质,编号为09-7-8的品系表现突出入选,品系命名为09-7-8。该品系因产量及品质等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又是紫色保健甘薯,试验的同时加快了品系的扩大繁殖。2011-2012年参加陕西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具有结薯早、食用品质优、高产稳产、商品性好等特点,2013年经陕西省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秦紫薯2号。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域试验,2015年提前进入生产试验,2016年3月通

    中国种业 2016年5期2016-03-28

  • 9个北方甘薯品种在湛江地区的筛选试验
    .3%。2.2 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 由表3可知,9个北方甘薯品种中鲜薯产量高于对照的有6个,其中烟薯25的鲜薯产量最高,红皮苏薯8号次之,分别为39 659.3和38 625.4 kg/hm2, 比对照广薯87增产45.4%和41.6%,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徐薯食5 的鲜薯产量为34 876.1 kg/hm2,比对照广薯87增产27.9%,达显著水平(P <0.05);徐薯22、郑红22和济薯18分别比对照增产14.7%、5.3%和4.3%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3期2015-12-22

  • 四川省马铃薯主栽品种特性简介
    中等,贮藏性好。鲜薯块茎淀粉含量高达19.80%,维生素C每100 g鲜薯含量10.8 mg,还原糖含量低,仅0.019%。晚疫病为高抗,抗病毒PVY、PLRV。该品种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加工、鲜食俱佳。省区试平均鲜薯产量24 441 kg/hm2,较对照川芋56增产35.06%,达极显著水平。适应四川马铃薯主产区净作、间套和复种等种植。2)川凉薯5号凉山州西昌农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育成,2010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生育期83 d左右;薯块椭圆形,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5年2期2015-04-03

  • 紫色甘薯新品种龙津薯1号的选育
    津薯1号。该品种鲜薯产量高、食用及食品加工兼用、熟食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紫色甘薯新品种。本文总结龙津薯1号的选育过程,以及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主要结果。1 选育过程龙津薯1号是龙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于2009年以绫紫为母本、龙薯9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获得种子,2010年春催芽播种,从当年的实生苗品系中选拔、培育而成(代号1-1);2011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2~2013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福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11期2015-03-17

  • 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公告(十七) 审(认)定通过品种简介
    特征特性:中晚熟鲜薯食用品种,从出苗到植株枯死95 d左右。株型直立,分枝少,枝叶繁茂,生长势较强,茎绿带褐色,叶绿色,花冠淡紫色。匍匐茎短,结薯集中,块茎扁圆形,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深度中等。单株主茎数2.1个,结薯数6.1个,平均单薯重100.8 g,商品薯率88.2%。产量表现:2009—2011年参加南方冬作区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薯产量2 245 kg/667 m2,比对照费乌瑞它增产30.0%。2012年生产试验,鲜薯产量为2 389 kg

    种子科技 2015年6期2015-01-22

  • 甘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7 m2(下同)鲜薯产量最高,达3915 kg,比对照增产26.1%。福薯9号鲜薯产量达3645 kg,比对照增产17.4%。福薯8号鲜薯产量为3378 kg,比对照增产8.8%。产量低于对照品种的有广紫薯1号与广薯87,其中广紫薯1号产量略低于对照品种;广薯87鲜薯产量最低,为2241 kg,比对照品种减产27.8%,大、中薯个数少,小薯数量居多。5个优质型品种中泉薯84表现最好,比对照品种增产810 kg;广薯87最差,比对照产量减少864 kg。表1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4期2014-08-10

  • 含钙药剂浸种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薯数,计算出单株鲜薯重和鲜薯单位面积产量。2013年3月30日称取5 kg 左右的鲜薯,用鲜薯淀粉含量测量仪(泰国生产)测定鲜薯的空中质量和水中质量,按照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确立的方法计算鲜薯淀粉含量、薯干率和淀粉产量。鲜薯淀粉含量=210.8×鲜薯空气中质量/(鲜薯空气中质量-鲜薯水中质量)–213.4。薯干率=158.3×鲜薯空气中质量/(鲜薯空气中质量-鲜薯水中质量)–142.0。淀粉产量=鲜薯产量×鲜薯淀粉含量。1.2.3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用软件Mic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7-15

  • 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产量2 057.58 kg/667m2,比对照品种金山57减产17.41%;平均薯干产量670.05 kg/667m2,比对照增产4.07%;平均淀粉产量452.00 kg/667m2,比对照增产12.52%。2011年续试,平均鲜薯产量2 378.60 kg/667m2,比对照减产21.33%;平均薯干产量740.00 kg/667m2,比对照减产2.07%;平均淀粉产量492.45 kg/667m2,比对照增产5.88%。2 a区试

    福建稻麦科技 2014年3期2014-04-18

  • 马铃薯旱地垄上微沟种植密度试验
    值为14个,单株鲜薯重最大值为2 728 g,其中单株商品薯数为11个,单株商品薯鲜重为2 548 g。以商品生产为目的时,播种密度以51 285~52 230株/hm2为宜;以生产种子繁种为目的时,播种密度以54000株/hm2左右为宜。马铃薯;垄上微沟种植;密度;旱川地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年降水量350mm,年蒸发量1 697mm,年均气温6.4℃,相对湿度61%,无霜期136d,全年日照时数2 506.7 h[1]。马铃薯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作物,是农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6期2014-01-16

  • 收获期与种蔓扦插部位对渝紫263甘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分2次采收,紫薯鲜薯分级按大薯>200 g,中大薯 100~200 g,中型薯 50~100 g,迷你薯 30~50 g,不计产薯<30 g分类。2 结果与分析2.1 结薯数①结薯总数比较 由表1可见,单株结薯数以A1B2、A1B3最多, A1B1最少,变幅为 2.3~3.6。A2收获期的平均单株结薯总数为3.23个,比A1的3.08个增加4.87%;不同种蔓扦插部位间带心种蔓的单株结薯数3.19个,比无心种蔓的3.12个增加2.24%。②各级薯块数比较

    长江蔬菜 2012年24期2012-06-29

  • 甘薯颗粒全粉专用品种筛选指标的初步研究
    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鲜薯中的代表性指标为干率、粗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薯颗粒全粉的评价指标,对颗粒全粉评价指标与鲜薯成分代表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后发现:鲜薯干率与颗粒全粉 b3值呈负相关,与颗粒全粉得率呈正相关。此外,鲜薯可溶性糖与颗粒全粉得率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可将鲜薯干率和可溶性糖含量作为筛选甘薯颗粒全粉加工专用品种的两项指标。甘薯颗粒全粉 专用薯种 筛选指标甘薯颗粒全粉作为一种新型的甘薯加工制品,因其具有加工过程中用水少、废料少、环保、

    中国粮油学报 2010年10期20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