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判断中的框架效应

2018-01-25 05:18王曼茹孟龙龙
山西青年 2018年2期
关键词:元认知范式研究者

王曼茹 孟龙龙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一、引言

人们面对描述方式不同是本质相同的问题会做出不同或者是完全相反的选择,这种现象叫做框架效应。[1]目前,有关框架效应的研究及成果大多是集中于风险决策这个领域,随着有关研究的不断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日趋完善。学习判断(JOL)是人们对此前已经学习过的项目在随后的回忆测验中能够取得的成绩的预见性判断,[2]其作为学习者的重要决策过程,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选择及最终的学习效果,但框架效应在其中的作用及影响还不甚明确。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框架效应对学习判断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简要介绍研究范式并对已有研究结果加以对比、解释,以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使学习判断中的框架效应的研究结果更加明确、结论趋于一致、研究更加系统,进而对实践有更多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范式

目前,学习判断领域的研究有两个常用范式。一个是学习判断经典范式——LJR范式。LJR学习判断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四个阶段:(1)词对学习,呈现事先筛选好的词对让学习者学习;(2)学习判断(JOL),让学习者预测在之后的测验中每个学习过的词对能够被正确回忆的可能性;(3)分心干扰,让学习者做数学运算以防止其对最后学习的词对的复述;(4)测验阶段,通过再认、自由回忆、线索回忆等不同方式设置测验项目,考察学习者的词对记忆效果。另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范式是在LJR范式基础上加了一个二级判断的SOJ范式,即在第二阶段之后紧接着进行一个信心判断,要求学习者报告出自己对JOL判断的信心。在研究学习判断中的框架效应时,研究者稍微改变了范式,通过替换学习判断阶段的判断提示语中的“记得”和“遗忘”来改变框架,将学习判断和框架进行了巧妙的结合。

三、框架效应对学习判断影响

学习判断存在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习判断等级(学习判断值),另一个方面是学习判断准确性。学习判断准确性又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绝对准确性,一个是相对准确性。绝对准确性通常是计算差异分数和绘制校准曲线。相对准确性通常是计算γ相关。

(一)框架效应与学习判断值

有些研究发现,框架会影响即时学习判断,学习者在记得框架下的学习判断值高于遗忘框架下的学习判断值,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3-4]证明了框架效应的存在。而常雪萍将学习材料分为不同难度,发现只有在高难度词对时,记得和遗忘框架的差异才显著。[5]且还有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serra和England发现遗忘框架的学习判断值更高。[6]然而二者不管是哪个高,都说明了框架会影响人们对自身学习的判断,但是仅仅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异而不分别对比其与学习成绩的差异,我们就无法知道我们的判断是否准确,无法知道哪一种框架会使我们学习判断的准确性提高。

(二)框架效应与学习判断的准确性

我们要想知道对自己学习的认知是否准确,就要对比我们的判断与实际成绩的差异,这种差异便表现在学习判断的准确性上。研究发现框架会对即时判断条件下学习判断准确性产生影响,然而记得框架和遗忘框架哪一个框架对学习判断准确性影响更大,尚未有定论,因为不论是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还是相对准确性都出现了结果的不一致。

在绝对准确性方面,Finn的研究发现遗忘框架的绝对准确性比记得框架的绝对准确性更好,[3]沈丹萍,常雪婷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4-5]而张越美以儿童为被试发现,五年级的遗忘框架的绝对准性比记得框架的更好,七年级的记得框架的绝对准确性比遗忘框架更好。[7]另外,还有研究发现框架会对学习判断中的练习伴随低估效应产生影响,叶靖春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在学习判断过程中不论是在记得框架下还是在遗忘框架下都存在UWP效应,[8]在两种框架下都会出现这种低自信效应,[9]并且在遗忘框架下,这种练习伴随低估现象更加明显,也就是,遗忘框架的绝对准确性低于记得框架。

在相对准确性方面,Serra和England的结论是记得框架的相对准确性比遗忘框架要好,[6]常雪婷使用不同难度的词汇发现,低难度词汇下,正框架条件下的学习判断相对准确性低于负框架,[5]高难度词汇下,正框架条件下的学习判断相对准确性高于负框架,而Finn的研究结果却是记得框架和遗忘框架的相对准确性不存在差异。[3]

四、展望

第一,学习判断在记得框架和遗忘框架下是否有差异尚存有争议。以往的研究只是在发现了框架会对即时学习判断产生影响,对延时学习判断未产生影响。[12]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即使是在即时学习判断中也不存在框架效应,而只是由于不同框架下不同的锚定值所导致的差异,而对于造成不同锚定值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大部分研究者使用传统范式(LJR)研究框架效应,很少使用PRAM范式,即使后者有更多的优势。PRAM范式是在传统的LJR范式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即在LJR基础上新加入一个阶段“判断前回忆”,[13]因此PARM的实验过程为学习一判断前回忆一学习判断一回忆。有研究者非常认可这一变化,PRAM范式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都比传统方法更先进,更科学。[14]未来应该使用PRAM范式替代LJR范式,从而能够更充分的分析学习判断的准确性。

第三,扩展关于框架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的研究。框架不单单会对元认知监测过程产生影响,而又由于监测会影响控制,因此框架又会对元认知控制产生影响。但是目前关于元认知控制中框架效应的研究还较少,未来关于框架是如何影响人们调控自己学习行为的问题还应进一步探讨。

第四,对于遗忘框架是否能够提高学习判断的准确性。框架效应在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这一指标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而关于相对准确性的结果产生的分歧,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实验使用的实验材料,难度不一,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判断。实验材料的难度作为内部线索,[11]会直接影响学习判断,以后研究应注意评估和控制材料的难度。

第五,不管是学习判断还是框架效应,在其各自领域的理论解释已经十分丰富,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时,能够解释其机制的理论屈指可数,未来应该继续探讨关于学习判断中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寻求合适的理论解释。

第六,在决策领域,框架效应体现的是我们的非理性,而在元认知领域,人们能够利用框架效应校正在做学习判断时出现的偏差,提高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因此,框架效应不应只拘泥于研究当中而应该体现其应用价值,运用到日常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教学的效率。

[1]Tversky A,& Kahneman D.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J].Science,1981,211(4481):453-8.

[2]陈功香,& 傅小兰.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176-184.

[3]Finn,B.Framing effects on metacognitive monitoring and control[J].Memory & Cognition,2008,36(4):813-21.

[4]沈丹萍.学习判断中的框架效应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

[5]常雪婷.不同材料难度下框架效应对学习判断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6]Serra,M.J.,& England,B.D.Magnitude and accuracy differences between judgements of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J].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12,65(11):2231-2257.

[7]张越美.框架效应对儿童元认知监测与控制的影响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8]叶靖春.框架效应对练习伴随低估现象的影响[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9]刘宁,张峰,张庆林,&梁娜.重复学习判断中的低自信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788-794.

[10]Koriat A,Bjork RA,Sheffer L,& Bar SK.Predicting one's own forgetting:the role of experience-based and theory-based processes[J].J Exp Psychol Gen,2004,133(4):643-56.

[11]Koriat,A.Monitoring one's own knowledge during study:a cue-utilization approach to judgments of learning[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997,126(4):349-370.

[12]Rhodes MG,& Tauber SK.The influence of delaying judgments of learning on metacognitive accuracy:a meta-analytic review[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11,137(1):131-48.

[13]Nelson,T.O.,Narens,L.,& Dunlosky,J.A revised methodology for research on metamemory:pre-judgment recall and monitoring(pram)[J].Psychological Methods,2004,9(1):53-69.

[14]贾宁,白学军,&沈德立.学习判断准确性的研究方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3):103-109.

猜你喜欢
元认知范式研究者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元认知量表构建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元认知与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