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生物选择题的改编

2018-01-25 09:18云南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8年6期
关键词:易错题干提取液

云南

花2~5分钟写完36分的试题,得分在0~36分之间,指的便是理科综合测试中的生物选择题,这部分试题只能用少量时间作答,既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也是综合试卷的结构决定的。因此,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答题变成所有生物老师面临的难题。一般来说,海量“刷题”总会变成师生提高应试能力的常见方法。“刷题”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是复习的重要环节。但到了高三,不管学生愿不愿意,总会有各种试卷铺天盖地而来,过量“刷题”不仅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还会使学生身心疲惫,从而产生厌考情绪。是否存在一种既减少学生负担还能让复习高效的训练方法呢?笔者发现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师根据自己学情来改编的试题对学生的复习有不错的效果。即教师在刷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学生易错的典型试题,并针对学生出错情况对试题进行适当改编,再以一题多考的形式去检测学生的思维漏洞,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做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值得教师去尝试。以下是笔者在改编选择题方面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教师们有所启发。

一、改编试题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

改编试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检测自己审题能力、识图和图文转换能力以及对核心知识和重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检测自己对教材熟悉程度,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程度的过程,更是教师对自己的学科知识操控能力的一种挑战过程。改编试题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有好题。好题首先来自历年的高考真题,其次来自各种高考模拟试题。好题的“好”体现在题中的文字、图表的规范表述、无歧义、对知识点的考查落到实处,且学生易错的试题。研究好题的“好”是教师提升对知识操控能力的切入点,每当遇到好题时,教师总会产生再次利用或多次利用的想法,但原题用多次的可能性很小,自然就会产生改编试题的想法了。

二、改编试题的重要环节

1. 对要改编的试题进行分析

需要改编的试题几乎都是学生易错的经典题,改编试题之前,教师需要通过对原题进行分析来确定改编的层次和方向。主要抓住试题的命题意图、考查的能力、区分度、与教材知识的对接点、学生出错的原因等。这样经分析后的改编显得有理有据,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2. 对试题进行有层次的改编

教师对试题的改编可从多角度进行,同时改编可以是初级改编也可以是深度改编,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改编的层次,对学生最有效的是一道试题变为多种层次的不同试题,这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

初级改编是不改变出题者的意图、考查能力以及考查方向等。教师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改,通过给学生设置一些陷阱,达到让学生在题中找到熟悉的感觉,可仍会出错的效果。这样的改编可提醒学生不能用定式思维去做熟悉的题,需要认真审题。对选项的改编具体可采用个别词句替换的方式,考查学生学习品质的科学严谨情况;也可采用概念替换,考查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及熟悉情况。对题干的改编主要依据题干的思路改变部分条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深层次的改编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领悟,尝试改变考查能力、考查方向,知识点的迁移等方面的内容,关键是看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易错的知识展开多角度的改编,使改编前后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多角度的改编试题可在训练过程中刺激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的目的。

3. 改编试题的使用及再改编

教师改编试题的依据是自己的学生的学情,因此,建议教师改编结束后,把原题、不同层次改编的试题同时编制成一份试卷,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认识到同一知识点的多种考查方式,在答题时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对改编后学生出错率高的试题,仍有再次改编的必要。

三、改编试题的实例

【例1】(2017年,全国卷I,第4题)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1. 试题分析

【命题意图】该题以对照实验的方式设置题干,考查学生对过敏概念的理解及迁移情况,同时通过设置血糖调节、神经调节,以及呼吸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的干扰选项来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的认知情况。

【考查能力】(1)考查理解能力中的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判断的能力。(2)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中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处理的能力。(3)考查学生从题干提供的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总之,该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力。

【区分度】较大,成绩中等及偏下的考生极易出错。

【考查知识】过敏反应的概念,血糖调节过程,细胞呼吸的过程,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

【易错原因】(1)审题问题:学生从题干提取信息有误,对各选项与题干信息的关系没有弄清楚。(2)知识问题:学生对血糖调节过程与过敏的概念等知识理解不到位。

2. 不同层次的试题改编

【改编1】某兴趣小组将小鼠分成两组,A组注射一定量的某种生物提取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表现正常。注射后若干天,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该种生物提取液,A组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B组未见明显的异常表现。对第二次注射后A组小鼠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提取液中的物质导致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

B.提取液中的物质使A组小鼠细胞不能正常产生ATP

C.提取液中的物质阻碍了神经细胞与骨骼肌细胞间的兴奋传递

D.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刺激A组小鼠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分析】上述改编属于初级改编,是在不改变题目考查意图的前提下进行的。该题的核心是过敏反应的概念,即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才会发生过敏反应。教师抓住核心,合理调整题干中实验的部分操作,并对各个选项的描述进行一定的替换,改编后不改变原题所表达的意思。用这道改编题与原题同时训练学生,可以再次考查学生对过敏反应这个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学习后对比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情况。

【改编2】某兴趣小组将小鼠分成两组,A组注射一定量的某种生物提取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表现正常。注射后若干天,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该种生物提取液,A组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B组未见明显的异常表现。对两次注射后两组小鼠的表现,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第一次注射后,A、B两组小鼠表现正常说明某种生物提取液不影响细胞产生ATP

B.从第二次注射后A、B两组的表现情况不同可推知,A组小鼠呼吸困难等症状不是低血糖症状

C.从第二次注射后,A组小鼠很快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其体内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D.若要缓解二次注射后A组小鼠的症状,可给A组注入适量的相应的效应T细胞

【分析】上述改编不仅改变题干信息,还改变了选项考查的方向、知识及能力范围,加大了考查力度。属于较深层次的改编。如果需要,还可根据自己学生易出错或易混淆的知识增加选项,把题干设问改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的不定向选择题,这样全面的、相对集中的训练可再次带动学生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

四、改编需要注意的问题

改编不是随意编造,而是有依据的合理取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改编选项不等于简单拼盘

毫无原则的乱拼、没有区分度的组合,对于应对考试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当然,为追求新意,通过知识剪切后胡乱搭配,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选项的改编需要合理利用题干信息,让知识、逻辑与题干保持一致,并通过相应的加工,让选项的设置科学、规范,这尤其重要。

2. 陷阱不等于废话

陷阱不等于废话,即不相关的表述尽量不要出现在题干中。设置干扰信息时,一定要与题干中关键词有所联系。题干及选项都需要紧扣题意,以便从不同侧面来检测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要注意文字的表述,需要字斟句酌,因为个别词句的使用不当会导致题目严谨性的改变;另外,表述忌讳啰嗦重复,需要简洁但不简单。

3. 改编意图要明确

无论是初级改编还是深度改编,均需要以学生易错点为依据,把多个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查出知识漏洞或思维缺陷。因此,对于简单的维度点到为止,对于较难的维度,需要在明确出题意图及考查方向指导下进行多角度挖掘。

除了以上陈述,在改编试题时,需要遵循《考试大纲》要求,只有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加大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力度,才能使改编试题在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同时也符合教师命制试题的发展规律。

猜你喜欢
易错题干提取液
攻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易错点
数字算式
『压强』易错警示
立体几何易错警示
三角函数中防不胜防的易错点
亚麻木脂素提取液渗透模型建立与验证
穿山龙提取液不同纯化方法的比较
复方龙脉宁不同提取液对H2O2诱导H9c2 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山香圆叶提取液纯化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