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何以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2018-01-25 22:11王来法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王来法 张 艺(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今年的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把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那么,马克思何以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

一、为什么说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之所以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因为他作为主创人和恩格斯一起创立并发展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壮丽、影响最深远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发展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找到了一条光明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包括哲学,而且包括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军事学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又是一个彻底严整的科学体系,用列宁的话说是一块整钢。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必然结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品”字,而是一个“王”字。

那么,把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各个层次甚至各个阶段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二是实践第一的根本原则;三是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线索;五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价值目标。这五根红线又可以分为三股:第一股是实事求是和实践第一,它代表着求真;第二股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它代表着求善;第三股是唯物辩证法和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它代表着求美。马克思主义就是把求真、求善和求美统一起来的理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掌握上述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毕生追求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对历史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创造了社会主义阵营,而且深刻地影响了资本主义世界;不仅指导中国人民“站起来”,而且指导中国人民“富起来”。今天,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正在指导中国人民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为什么马克思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登上人类思想的顶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有战友和爱人的无私帮助。

(一)伟大的时代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个大变动的时代,是自由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代,是无产阶级自觉起来进行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时代,是自然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丰硕成果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经济基础,无产阶级成长和工人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实证科学带来的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等一系列新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而法英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等一系列成果则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奠定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没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不可想象的。

(二)伟大的精神

马克思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除客观条件外,还有他自身的主观条件。

1.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早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树立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志向。8年以后,马克思将为人类工作的志向具体化为自觉承担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伟大使命。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了用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伟大社会理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对于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价值目标的确立促使马克思不断地追求真理,探索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探索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从而创立马克思主义。

2.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众情怀

马克思非常关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上大学时他站在平民一边反对贵族,并为了维护平民子弟利益与贵族子弟决斗。在《莱茵报》工作期间,他非常关心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反动政府和容克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后来更是关心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状况。资料显示,从1845年后的20多年里,马克思每年至少去一次英国的曼城,而且每次待的时间都不短。他走进那里的贫民窟,了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工人们的悲惨状况,聆听他们希望联合起来改变现状的心声。曼城工业化进程中的黑暗状况令年轻的马克思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为他后来完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曼城工人阶级早期表现出的觉醒意识,也帮助马克思树立了联合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3.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的领先精神

马克思非常关心社会发展的新事件新动态,非常关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新发现新成果,并且非常注重从这些新事件新发现中探索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关注现实,把握未来,这是马克思之所以在资本主义尚处在自由资本主义的阶段就能预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重要前提。

4.为了探索真理甘于清贫、不畏艰辛的奋斗精神

马克思创立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作高峰期,也正是马克思一家颠沛流离、贫穷困苦的艰难时期。马克思从普鲁士出走到巴黎,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到了布鲁塞尔,又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境到了巴黎,在巴黎短暂停留后回普鲁士参加欧洲革命,革命失败后被普鲁士政府驱逐出境到了法国巴黎,很快又被法国政府第二次驱逐出境,直到1849年8月才在伦敦定居下来。马克思没有固定的工作,研究成果不为当局所容,很难发表,发表了也少有稿费。尤其是从1845年到1870年的25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里马克思一家都很贫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是饭还没有咽下就回到工作间。由于贫困交加和过度劳累,马克思很快疾病缠身。1870年,52岁的马克思身体已经很差,但他依然笔耕不辍。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马克思还在修改《资本论》。

5.渊博的知识储备、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方法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马克思不仅精通哲学、历史、文学和各门社会科学,而且数学及自然科学的造诣也很深。马克思的科学研究态度非常严谨。为了写作《资本论》中关于英国劳工法的20多页文章,他翻阅了图书馆里堆积如山的蓝皮书。马克思的科学抽象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至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资本论》就是一部生动的辩证法教科书。马克思在他涉足的每一个研究领域,包括数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一生获得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论这样两大发现,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他用但丁的诗句鞭策自己:“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2]

6.亲自参加和领导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投身社会、变革现实的实践精神

1947年春,马克思、恩格斯加入了由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成立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在同年6月将其改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从1848年3月到1852年11月他一直承担同盟的领导工作。1864年9月,马克思在伦敦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并承担领导工作一直到1872年9月。马克思一直关注巴黎公社起义的情况,起义失败两天后,他就向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宣读了总结公社经验教训的《法兰西内战》。1875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调解下,德意志工人联合会和全德工人联合会统一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此后一直到逝世,马克思都是该党的灵魂。亲自参加和领导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为马克思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伟大的友谊和爱情

马克思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其中,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厥功至伟。

恩格斯不仅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的政党,而且给予了马克思一家无私的援助。1849年下半年,为了帮助马克思一家,恩格斯毅然放弃自己喜爱的理论研究,去曼彻斯特到他父亲的公司当职员,做自己最不喜欢的事情,并且一做就是21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全力以赴地整理出版马克思的遗稿,包括《资本论》第二、第三卷及许多其他著作。如果没有恩格斯的无私帮助,马克思一家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维持;而恩格斯杰出的理论贡献更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色很多。

自从和马克思结婚以后,一向生活安定、不知柴米油盐贵的贵族小姐燕妮一直追随着马克思,承受着颠沛流离和极度贫困,她对马克思的爱情不仅丝毫未减,而且日益醇美。燕妮始终不渝的爱情是马克思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不懈追求真理的有力精神支柱。对于马克思的研究工作本身,燕妮的贡献也很大。她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去以前,都得由她誊写清楚,其间,她会和马克思讨论稿子,纠正错误并加以润色。

马克思在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中奋勇登顶,是人生成功学的最佳案例。我们要引导学生像马克思那样树立崇高理想、养成大众情怀,学习马克思的领先精神、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

[1]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2]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