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中的情绪因素分析及调适

2018-01-25 19:00卜惠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情绪大学生

卜惠子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当代大学生们逐渐面临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考验,大学的学习不再仅仅是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如何与他人相处。本文将分析情绪和人际关系的不同属性,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绪因素及其调控策略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应调控策略,有针对性地从不同角度总结产生原因,提出情绪的调控方法和人际交往障碍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情绪 人际交往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1情绪和人际关系

1.1情绪的定义与作用

通览有关资料,会发现任何情绪的定义都不完美,由于情绪本身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当我们使用这个词语时,每种含义均有较为广泛的差异,孟昭兰曾试图将其描述为: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1.1.1情绪的作用

(1)适应与进化:各种情绪具有不同作用,根本上是为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同时我们既可以对每一种不同情绪采取生理上的不同反应,又可以解释自己的感觉;

(2)社会交际:从个体发展而言,情绪情感的传达要早于言语的交流,情绪信息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部分,具有保障人际与社会和谐的作用;

(3)唤醒和动机:当情绪成为诱因,并唤醒行为,直到达到目标,情绪可以放大内驱力,更强有力的激发行动,甚至可以脱离内驱力独立起作用;

(4)组织心理活动:表现在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知觉,解释和记忆多种情境的特征上,对当前的信息加工过程起到组织协调作用。

1.2人际关系的具体含义与对大学生的意义

人际关系具体是指个体与他人在交流与沟通的一系列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心理上的联结关系,以及感情上的连接。而良好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关系的确立要首先选择交流对象,进行初步沟通;然后在交流中发现双方共同可交流的邻域,扩展范围;接下来双方的信任感增强,会有评价性的信息出现;最后交往双方的自我暴露更加广泛和深刻,允许对方进入自己心理的私密空间。

1.2.1人际关系的对大学生的意义

(1)人际交往是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们,生理发育发展趋向平稳成熟,独立性不断增强,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迫切。大学生的思维活跃,精神生活丰富,良好的人际交往过程和交流内容有利于建立积极,进取的思想。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重要保障

大学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与他人交流可以交换思维观点,增长见识,将书本理论与社会实际结合。与他人的交往能让我们反思他人的错误与失败,也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

(3)大学生社交能力普遍弱:如今的大学仍然不能将实践完全引入理论的课堂教学中去,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够充分和细致,许多学生也并没有形成主动的锻炼自身交际能力的意识。

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不良情绪

2.1焦虑

焦虑是人类处于负性情绪中和情境中的消极适应,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由个体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或其他身体症状所伴随产生的,对未知危险和困难的预期,对需要努力但又无能为力的事件的烦恼。

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焦虑情绪:(1)自我形象焦虑,觉得自己哪里都比不上别人,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感觉自卑且没有信心,害怕暴露缺点;(2)表现的焦虑,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说话或发表看法,与他人谈话时容易变得手足无措,过于关注他人的眼光;(3)与学习有关的焦虑如考试焦虑,这在考试期间尤为突出,还有对自己学习成绩等不正常的关切;(4)情感焦虑,身处青年期的大学生们身心发展趋向成熟,可能出现由于恋爱受挫而引发的自我否定。

2.2抑郁

抑郁的人对自己的处境和现状有适当的认识,会感觉生活没有意思,没有精神,缺乏活动的动力,比其他负性情绪持续时间长,在这种情绪中的大学生会逐渐变得冷漠,悲伤,习惯自我责备,感觉他人无法理解自己,没有积极的的自我意识,通过睡觉等回避的方式减少与他人接触,丧失基本的欲望,思维迟钝,自信心下降,甚至会出现自杀的想法。

有些人的性格中天生就带着抑郁的气质,拥有这样性格的人可能人缘不太好,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一般而言,每个人都会有抑郁的体验,而这种抑郁单指情绪低落,闷闷不乐,这属于正常的情绪波动范畴,大多数人能通过自己和周围事物的调节逐渐从中解脱出来。这种情绪在性格内向,好孤僻、敏感多疑、依赖性强、不爱交际,生活遭遇挫折,努力得不到回报的大学生身上容易产生。

2.3愤怒

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或因愿望无法实现时,人们内心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它可以与其他任何一种情感相伴,常与攻击行为相联系,强烈愿望受到抑制和阻止都会引起愤怒。

不良的人际关系是愤怒情绪的主要来源之一,当我们受到欺骗,阻碍,侮辱或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时,都会引起愤怒的感受。处于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情绪情感发展上往往容易产生好激动、易动怒的特点。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的好激动、易动怒的不良情绪特点,在一些大学生身上时有体现。

3情绪调节与人际交往途径

在研究情绪与疾病,健康的关系中我们会发现,适时适当的表达我们的情绪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虽然我们也并不提倡随心所欲地宣泄不良情绪。它既是行为的指挥,调节者,也是需要被控制和调节的对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建立正确的情绪态度,比如经常表达自己情绪的行为并不代表我们是弱者或没有涵养;一個成熟的人所代表的不仅是拥有情绪还包括会正确处理和表达情绪;既然那些情绪就算我们暂时不去想它也不会消失,那么我们不如自己学会如何控制和表达它们,这样似乎更有益。endprint

3.1情绪调节的含义和内容

情绪调节是原本的情绪和行为在适应社会交流的现实情境中的体现过程,不仅包括削弱和去除消极情绪,还可以增加,保持和减少积极情绪;它利于个体自身生存发展,以实现个人目的为主要目标。

情绪的调节涉及很多不同内容,包括情绪发生的情境和持续的时间;某种情绪的触发事件和潜伏期;交流双方各自的生理反应,心理体验,行为表达等的复杂动态变化;还与个体社会交往,人际能力,社会适应,心理健康能力的发展完善有关。

3.2情绪的控制和人际交往的方法

3.2.1情绪的控制方法

(1)个体

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利用有意识的动作改变心情,利用好情绪改变行为,帮我们度过困难时刻;积极学习,增加相关情绪的知识;了解控制情绪冲动的方法;有时感受与表达不一定一致,这是正常的,但要保持一定限度;学会将负面情绪升华,转为实现目标的动力;不封闭自己,多与他人交流,同时善解人意,保持正面情绪比负面情绪多。大学校园环境开放,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不同如果调节不好容易产生碰撞,引发矛盾,因此需要改变原有的认知,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而不仅限于语言,感觉,想象也有相同效果;受到伤害时理智地表达情绪,而非压抑或不顾一切的宣泄,掌握适合自己的克制;面对情绪即将失控的时刻应向他人倾诉,换角度思考;不良情绪的转移,憧憬未来,与人倾诉,回忆愉快的情境。拥有自制力,抑制不良情绪反应,防止情绪污染,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不否认自己的情绪,面对误解,保持理智,可以寻找误会原因,消除委屈的情绪;在感觉到自己可能无法很好的控制情绪时,应当立即脱离刺激环境,不在情绪冲动时做决定,更不要头脑发热地采取行动。

(2)环境

有解不开的情绪问题时,应用积极的态度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发展心理咨询服务,配备专业人员,设备,环境等增强咨询效果。具备家长,朋友,同学,老师等有效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心理支持网络,学会向他人倾诉;加强家长,学校的沟通联系,通过多种途径相互配合;注重培养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创建健康心理社会环境。重视心理辅导,开拓情绪疏通渠道;普及心理健康专业课程,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教育;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及早发现,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入各科教学当中。

3.2.2人际交往的方法

(1)个体

转移注意力,发展积极地自我感觉,增强自信心;适时适度,有分寸的乐观幽默有利于建立轻松的交流氛围;有时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需要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用建设性的方法帮助自己,进入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承认个体差异,包容,求同存异;注重情商的培养,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通过语言,想象等对自身施加积极的影响;学会不夸大失败的伤害,避免过分自责,不扩大事情的严重性。不过分较真,坦然,心胸豁达,学会“健忘”;善待他人,学会微笑面对,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正确态度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增强同伴意识,主动敞开心扉;悦纳自己,不苛求他人;有主见的同时擅于倾听他人,吸取好的建议。

(2)环境

对于大学生活,学业,情感,重要他人的丧失等可能产生负性情绪事件的影响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消减;发展人际交往关系网,维持部分较亲密的人际关系;与身边的人分享积极感受,学会表达善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强制改变他人,不过高要求他人,心胸豁达;减少依赖性,丰富提高社会经验和独立生活能力。由于长时间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端,学校多重视知识的灌输和学生外在价值标准,对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价值观,是非判断,对生命的敬畏等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应全面,应设立有关人际交往的专业指导课程等,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家庭条件,家庭对教育的态度,内容与方式,家庭成员间的亲疏关系等对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因此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不仅仅指物质上的支持,還要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激烈,对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是一种冲击,需要社会树立正确理念,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氛围;公众舆论,尤其是媒体在宣传报道时必须遵循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陈少华.情绪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3] (美)K·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M].张燕云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4] 李贤瑜,郑勇军.人际交往心理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5] 杨明桂.以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

[6] 孙朦.情绪调控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情绪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大学生之歌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