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语文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2018-01-25 08:30王丽波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王力普通话语文课程

王丽波

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曾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同时他又长期从语言学的视角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文教育理论。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纲要》《汉字改革》《王力论语文教育》等。王力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应用,在语文教学、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普及工作。他在专著《汉字改革》(1940)中系统分析了现行汉字的优缺点和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并提出了改革的方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汉字简化、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研究等工作。1962年由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代汉语》教材直到今天仍为国内大多数高等学校中文系所采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并将“语言建构与运用”确立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的语言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引领。研究语言学家的语文教育思想恰恰就是为语文教师提供语言教育理论和教学策略,为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引导。王力在语文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中学语法教学、写作教学、文言文教学和语文现代化等五个方面都发表了极为独到的见解,其中许多重要观点与“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新理念不谋而合。

一、中学语文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培养我们的学生阅读跟写作的能力”

王力认为在中学的课程里,最基本的一门课,就是语文课。语文课应该是语言文字课。“我们应该培养我们的学生阅读跟写作的能力,这个就是语文课的目的,也就是我们的任务。”

王力特别强调要注意两个错误偏向:一个偏向是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另一个偏向是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要不要在语文课上进行一些思想教育呢?我看还是要,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比方我们在某一课讲到关于人生观的问题,就可以进行思想教育了,讲讲我们建立什么样的革命人生观。但是也不宜多讲,因为讲这课的目的不在这方面。所以我认为凡是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或差不多等于政治课的,就是背离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培养的中学生将来是不是都成为文学家呢?这个不可能。所以我们不能希望用语文课来培养文学的人才。因此凡是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的,我觉得也不妥当,不应该。”

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方面,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作为“语文核心素养”重要基础之一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要以阅读和写作两个主要的方面作为抓手,进行培养和训练。

二、中学语法教学:“语法总是非教不可的”,语法教学要指导语言实践

王力非常重视中学语法教学。1957年7月王力在青岛中学教师汉语文学讲座上指出:“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材,语法总是非教不可的。”

关于语法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王力认为:“语法教学的目的是结合着一般的语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语法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能初步掌握祖国语言的结构规律。”

关于语法教学的方法:

第一,应抽出固定的时间讲语法。

王力认为:“教语法不是一件很简单的工作。”“在语文课的时间,抽出固定的时间来讲语法比较好。”

第二,结合课文举例子,慎用市面上流行的语法参考书。

王力说:“大家都知道结合语文课本的课文来举例是好的,因为学生容易懂,并且容易发生兴趣。”“除非经过研究认为有把握,不可随便采用流行的语法书上的现成例子。”因为“市面上流行的语法书很多,其中有的还好,有的就很有问题,千万不可随便用为参考书”。

第三,“让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的规律,运用他们”,“不能光让学生知道些术语和定义”。

王力强调语法教学要紧密结合语言实践。他认为,《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虽然是一个比较好的系统,但在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只努力阐明这个系统,而不和语言实践密切联系起来,那就有失败的危险。

王力认为:“语法教学中,布置练习是十分重要的。咱们教语法不能光让学生知道语言里各种现象的解释,就算完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的规律,运用他们。这就非靠多做练习不可。”

在学校语言教育中强调语言实践,是中外语言教育家的广泛共识,须知“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

第四,中学语法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王力先生认为:(语文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该做到的事情有两件:第一是充分掌握教材中的语法体系,要求自己先懂得透彻了,然后能对学生们讲得明白;第二是通过语法的讲授把学生们带到语言实践中去,不应该引导学生们把注意力都放在术语和分类上头。”“语法教学不是把体系传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的。我们要使语法教学起积极作用,也就是使它能指导语言实践,使学生们都有了语言的修养,不说不通的话,不写不通的文章。”。

王力提倡和鼓励汉语语法研究中自由争论的风气,同时,他又告诫中学语文教师:学校语法不同于科学语法,在学校语法中,语法体系必须统一,“在教学中要按照课本的体系进行,科学上的争论不应该带到课堂上去”,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语法理论的基础,还没有对复杂的理论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即使有独到的见解,也不应该对他们发挥”。

关于语文教师如何正确看待学校语法和科学语法二者关系的问题。王力认为,学校语法着重在实践,科学语法着重在理论的提高,学校语法要以科学语法为源泉,科学语法要以学校语法为出发點。作为学校语法的研究成果——《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是编写汉语课本语法教学知识体系的依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在2000年前后,语言知识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受到严重削弱,200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要求是:“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首次提出要“培养语感”。紧接着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继续坚持了“培养语感”的基本理念,后者罕见地多达八次提到了“语感”二字。这种重语感、轻视语言知识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的倾向,客观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受到严重影响,自然也受到了质疑。倪文锦教授尖锐地指出,语文新课程改革最大的缺失“恐怕要数时下语文教学的去知识化、技能化倾向了”。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历时四年修改最终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新提法,并且把“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首要方面,“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我们认为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言知识教学和加强语言实践的提法是值得肯定的。

三、写作教学:“语文课要把写作放在重要地位”,要重视习作评改和逻辑问题

王力说:“语文课要把写作放在重要地位。把学生的习作拿来做公开的评改。这样做,会有好的效果。”“教语文不要着重在教文学,而是要着重教语言,特别是教他们把文章写通了。文章什么叫‘通呢?也是逻辑问题。所以我们在教语法修辞上指出了很多中学生写文章的毛病,表面上看,好像是语法问题,实际上也是逻辑问题。所以单从语法上教不解决问题,要教写作,就应该从逻辑思维来教。”“能够把逻辑教好了,写作也就教好了。”

回顾语文教育历史,20世纪80年代,中学语文教材中曾经编有逻辑知识短文,在语文教学中也有一种提法——“八字宪法”,特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其中的“逻”指“逻辑思维的知识和教學”,但是在1987年的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中,出于降低难度的考虑,删去了教材中的逻辑知识短文,所以在一线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知识和教学也随之被淡化,甚至被彻底取消。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发展逻辑思维”,“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律,判断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新课标这些看似新颖的提法与王力早年关于写作教学中逻辑思维教学的观点高度契合,甚至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王力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中学生写文言文和半文不白的文章,他多次强调:“我们老一辈的人,包括叶老、吕先生都反对写文言文,反对写半文不白的文章。有人因为我主编《古代汉语》,就认为我主张写文言文。其实,我很反对。”他进一步解释说:“科举时代,读书人费了十年或二十年的苦功,专门揣摩古文的‘策法,尚且有‘不通的。现代青年们脑子不是专装古文的了:英文、数学之类盘踞了脑子的大部分,只剩下一个小角落给国文,语体文还弄不好,何况文言?”

四、文言文教学:“先教白话文,后教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必须多读古文”

王力是古代汉语研究大家,关于文言文的教授方法,王力说:“中学里如果还教文言文,应该把文言文和白话文区别开来,先教白话文,后教文言文,就不会乱。又教白话,又教文言,学生不知道哪是文言,哪是白话,乱了。难怪他们写半文不白的文章。”

关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王力说:“必须多读古文,最好是能熟读几十篇佳作,涵泳其中。这样做法,即使不会分析古文的词汇、语法等,下笔自然皆中绳墨。”

学习文言文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但是长期以来中学生中间流传一句话,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为什么中学生怕文言文?因为文言文难懂,很多篇目还要求背诵,所以造成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情绪。王力对语文教师提出“先教白话文,后教文言文”的建议,客观上遵循了先易后难的教学原则,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五、语文现代化:在中小学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的简化字

关于中小学大力推广普通话,王力说:“首先要在学校里,特别是在中小学里推行。听说现在并不是全国中小学教师都用普通话教课,那不好。教师不会说普通话,就学嘛!说得不好,总比不说好。单是语文教师说普通话还不行,要各科教师都说普通话。要把学校营造成一个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关于简化字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王力说:“汉字简化是文字改革的第一步。汉字简化,使本来难写难认的字变为易写易认。举例来说,从前小学生入学,语文第一课就教‘开学了三个字,当时,‘开学写作‘开学,小孩学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现在,‘开字从十二笔简化为四笔,‘学字从十六笔简化为八笔,不但易写,而且易认了。”针对社会上任意自造简化字的不规范现象,王力特别指出:“简字是从群众中来的。简化汉字是自然的趋势。但是我们也不能任意自造简字,以免造成混乱。”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的简化字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直到今天一些农村学校仍然有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使用普通话教学,汉字书写教育尚有不同程度的欠缺,语文教育现代化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作为语文教师理应带好头,领好路,做出表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要把写作放在重要地位,尤其要重视习作评改和逻辑问题。在中学语言教学中,语法是非教不可的,语法教学要指导语言实践。文言文教学要先教白话文,后教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必须多读古文。在中小学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的简化字,从而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王力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强调重视阅读和写作的同时,尤其强调了语言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的重要地位,以及语言教学与逻辑思维培育的高度相关性。这就是王力的语文教育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

猜你喜欢
王力普通话语文课程
保险理赔知多少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你到底是谁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一份炒面
王力教授戒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