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教学的一汪活水

2018-01-27 00:1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吴晓丽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吴晓丽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而这些方法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在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各种栏目、各种手段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极其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新教材的使用为情境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借助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做数学”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但往往有很多老师存在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情境教学只在课的开始阶段运用,课的其他阶段用不上,或者即使用上了,也觉得起到的效果没有课的开始阶段那样吸引学生。是不是这样呢?不是的。只要巧设情境,以“情”入境,唤起情感,情境教学在课的任何阶段都能运用,并且效果斐然。

结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效能的核心理念在于激疑而诱思,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巧设情境进行了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新课导入,巧设悬念情境,让学生更想学

新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拉进课堂,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常规的新课导入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不起来,成为抑制状态,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只有当所设置的情境具备新异、兴趣的特点,有一定具体物象的“疑”境,造成一种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不协调”,才能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刺激,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因此我在新课导入中巧设了悬念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如在“求代数式的值”的教学时,本人设置了以下的情境:同学们,你们敢不敢跟老师比赛,请一位同学随便报出一个数,再将这个数乘以3后加上4,再把结果乘以2减去8,看谁能第一个把结果算出来。在教师快速准确地说出结果时,学生的惊讶之情溢于言表: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从而能更有吸引力地引导学生进入“求代数式的值”的教学中。又如在学习“旋转”一节时,我准备了一副扑克牌,从中选出1、3、5、7、9的梅花、红心、黑桃,然后把梅花、红心、黑桃的方向调向一致,让前排的学生从中任意抽取一张,与其他同学记住这张扑克是什么,随后把那张扑克旋转180度放入,并跟学生打赌我一定能把这张牌找到。这样创设的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悬念,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必然会聚精会神地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

二、讲授新课,巧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更敢学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在讲授新课环节,知识不应都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应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利用必要的材料,通过自主意义上建构而主动获得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巧设探究情境,做到以动助学,让学生不惧怕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更敢学,真正地掌握知识的内涵。

1.动手参与,亲身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思维与动作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教师的演示之外,更应该要有学生的动手参与、亲身体验。例如,在“旋转”第一节课中,对于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特征等知识点,如果按照书本上的安排进行教学,势必比较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我是这样巧设探究情境的:

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是旋转,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旋转吧!请大家伸直右手臂,你可以绕着肘关节或肩关节顺时针旋转90度。请大家相互看看,你们做得动作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问题出在哪里?

生:旋转中心。

师:那我们现在绕着肩关节旋转一定角度,再请大家相互看看,你们做得动作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问题出在哪里?

生: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师:旋转缺不了这三个元素,所以我们把这三个元素称为旋转的三要素。请大家再来一次:绕着肩关节逆时针旋转90度(结果是每一位学生都高高举着手)。

师:很好,以后上课就要这样积极回答问题。请问你在刚才的旋转过程中,手指在做什么运动?你的手臂在旋转中有没有变胖或变瘦?

通过学生动手参与、亲身体验,把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浅显化,形象直观地得出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这样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通过观察主动探求知识,不仅在课堂情趣创设方面有奇妙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角色扮演,兴趣大增

角色扮演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主要重点目标,教师在设定一个教学目标后,让学生不论是亲身体验或是从旁观察,都务必将注意力专注于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借着自身经历的过程来学习并获得知识。

常规内容采取非常规性的教学方式。如针对“余角与补角”这一节课,讲授新课互余概念之后的例题,常规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写几个角度,分别求出它们的余角。而我做了这样的处理:在课前预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写有一个角度的纸,也就是每位同学扮演一个角度,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又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各象限内点的坐标时,可设计如下的角色扮演:让班级中的某一位同学扮演坐标原点,所在排为x轴,所在列为y轴,且分别规定这位同学的右边和正前方为正方向,设计以下问题:(1)让学生说出自己所代表的坐标;(2)请学生任意说几个适合的坐标,请相应同学站起来;(3)请在坐标轴上的同学站起来;(4)请在第一(二或三或四)象限的同学站起来;(5)请在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同学站起来。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兴趣大增,使原本不活跃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进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学,也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三、课堂练习,巧设挑战情境,让学生更乐学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也是巩固、深化、提高的过程,所以有目的、有选择地创设挑战情境,让学生更乐学,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学实践也表明,适当的良性竞争很能激发人的情绪和潜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在课堂练习环节,本人采用小组协作竞争的方式来创设挑战情境。“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极大地消除了学生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例如对于课堂练习,可先进行分组,模仿电视台的闯关竞争模式,题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

设置这一情境,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每个学生才得以参与和体验,才能使学生充分地展开思维,成为问题的主角。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亲历一个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能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四、课堂小结,巧设延伸情境,让学生更会学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之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的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对于课堂小结这个环节,可引导学生一起概括本堂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也可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揭示本课的精髓。无可否认,课堂教学确实完成了教学任务,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这对于当今教育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每节课或每段知识结束时,尽量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可以为以后的课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相乘法则”后,可以提出“同底数幂相除法则”是否也能以类似的方式来探究,让学生通过课后自己探究、思考、同学间讨论等得出相应的结论,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无穷乐趣,感受到自己会学数学了。因此在课堂小结时巧设延伸情境,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主动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若能恰当巧妙地创设情境,准确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1]康纪权.试论数学情境的创设[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1):12-12.

[2]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7).

[3]黄毕年.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J].辽宁教育,2006(3).

[4]温小军.论课堂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之诉求[J].当代教育科学,2009(4).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