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方言”

2018-01-27 18:06何光渝
藏天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家乡话语汇贵阳

文/何光渝

先说一件往事。上世纪80年代,一次外出几十天,听了多日听不懂的闽南粤语,说了几十天别腔变调的“普通话”。在飞往贵阳的班机上,突然听到邻座两位老人正在用贵阳话交谈,心中大喜,竟不顾礼节地用贵阳话“搭白”插了进去。没想到,两位老人竟来自台湾台中市,40余年未回故里,猛听见我这口地道贵阳腔,一时间竟然颤不成声……

我对他们说: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老人对我说:“听见家乡话,才算到了家……”

家乡话,就是方言,就是乡音。“听见家乡话,才算到了家”,这就是方言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我自己在绝大多数场合,都说我的贵阳话。记得有一次在贵阳开会,全都是贵州人,我自然用贵阳话发言。还没说两句,一位官员就打断我,说在场的某某领导可能听不太懂方言,请改用普通话。这位领导也在场。我就问他,你调来贵州多久了?他说一年多一点。我说你在贵州当领导,这么久你还听不懂方言,如何下去调研,如何接近群众? 如何当领导? 听不懂,就应该多听,我说慢一点,你慢慢听,会听懂的……

我不是不会说普通话。我年轻时在北京混了若干时日,普通话难不倒我。我还会说点老北京话,真正的北京人(京片子)哪有说普通话的?京片子的特点是入声消失,有大量儿化音。出门在外,我说普通话;但是,在贵阳,在我的家乡,我就只说贵阳话。

我们推广普通话已有许多年,但方言消失了吗?现在要求公务员和教师等职业人等在公众场合必须说普通话,我不反对。但在非公众场合,我以为不必加以限制。民间交往,一群贵阳(贵州)人在一起聊天,都操一口“普通话”(贵普话),会是什么滋味?我想想都肉麻!

现在人人都在说“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你离开了就会想念的你的故乡,就是原乡意识和寻根意识。原乡,主要是指祖居的故乡;寻根,主要是寻找自己的根脉。你一个人,家乡话都忌讳说、不愿说甚至不敢说,还谈哪门子“乡愁”!

在许多外地旅游者听来,贵阳话(贵州话),与四川话、云南话没什么区别。这话,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云、贵、川同属于汉藏语系汉语中的七大方言之——官话中的西南官话区;说不对,则因为贵阳话在贵阳人听来,与川话、滇话有很大差别。《礼记·王制》所谓“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是也。

语言属于文化的范畴,在文化现象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作为语言的变体,方言不能脱离一定地域的文化而存在,也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这一方水土,这一片地域,决定着这一方人的生活面貌、风俗传统,这一方人的语言习惯就会保留并传承下去。随着社会的发展,贵阳的方言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些方言语汇被渐渐遗忘了,而一些新的方言语汇又渐渐流传开来。比如,“茶叶”一词,在今天的贵阳方言语汇中,已不仅仅是指饮用的茶叶,而另含有“假冒”、“骗人”之类的意义,如同上海人所说的“大兴”一样;再比如“灰豆”,成了“难堪”“碰壁”的同义词;而同样含有“完结”、“结束”之意的“归一”和“冒烟”两词语,在贵阳的方言中都有不尽相同的语感和情绪。

不少贵阳话,有着明显的贵阳特色。比如有两句“歇后语”:“大十字的标准钟——四方合”,“大十字的标准钟——各玩各”。其间就有“典故”。上世纪40年代中叶,在贵阳市中心的大十字,中华路与中山路的交叉点中心,有一架四方都有钟面的“标准钟”。刚开始时,这“标准钟”的确标准,东西南北四面的时间相互吻合,分秒不差,于是就有了前一句:“大十字的标准钟——四方合”。可是,渐渐地,这“标准钟”越走越不标准,东西南北四个钟总是合不到一个时刻上,于是便有了后一句:“大十字的标准钟——各玩各”。顺便说一句,贵阳人把“说歇后语”说成“展言子”,想来这个词组本身就含有了展示语言特色的含义。

贵阳人能用从一到十的数字,把十个“言子”排列起来,如数家珍。当然,其中有些字,在外地人读来并非同音,但用贵阳方言读来却其味无穷。且举一例:“沙虫怕鱼”(鱼读作yī,同“一”),“皇帝怕二”,“烂扇子怕煽”(煽读作sān,同“三”),“有钱人怕事”(读作sī,同“四”),“文人怕武”(武同“五”),“帽子怕绿”(绿读作lù,同“六”),“瞎子怕骑”(骑读作qí,同“七”),“马尾巴怕拔”(拔读作bā,同“八”),“烂衣服怕扭”(扭读作jiǔ,同“九”),“白纸怕湿”(湿读作sì,同“十”)。

依我看,这样活生生的方言,它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它就这样地潜移默化于民间,生动活泼于乡土乡人。它是有源头的活水,是不死之鸟。就算是现代化、全球化、“地球村”,也是拿它无可奈何的——除非你这个“人”没有故乡,是无根之人!

猜你喜欢
家乡话语汇贵阳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有必要学家乡话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有必要学家乡话
家乡话
父亲的家乡话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贵阳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亮点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