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小微农产品企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研究①
—— 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阈

2018-01-27 11:19大连艺术学院王俊奇
中国商论 2018年10期
关键词:辽宁省小微供给

大连艺术学院 王俊奇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随后辽宁省发布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优化辽宁省的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提高辽宁省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1 辽宁省小微农产品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辽宁省的小微企业迅猛发展。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已有小微企业数量75.3万户,占注册企业总量的90%以上,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上看,这些小微企业达到总数的60%以上,税收占全部税收总额的一半以上,创造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其中就有很多农产品贸易和加工企业,尤其是在解决农民收入和农村赋闲劳动力上贡献显著,这些小微农产品企业正在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在改善民生、促进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常态的经济形势,面对飞速发展的 “互联网+”,小微农产品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的条件愈加成熟,小微企业所具有的竞争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质在互联网创新应用的背景下成功缩短了和龙头大型企业竞争的差距,加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辽宁省的小微农产品企业正在实现全面发展。

2 辽宁省小微农产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对辽宁省小微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影响因素来看,有着国家对于农业的政策调整、经济支持、农业种植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改进、互联网销售方式等好的方面,但是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和小微型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因为“新常态”的本质是提质增效,“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现在的问题是,供给端与需求端的信息不完全对称、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消费者需求了解滞后,无法满足新需求;产品质量差、标准等级低;农产品加工程度初级、产品附加值低、服务不够便捷等。

归结来看,比较根本的问题就是辽宁省的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实力不强,互联网创新应用能力低。高技术人才较少,缺少互联网人才和市场分析、决策人才,市场信息分析能力差,供给商品滞后,营销渠道不健全。虽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但是所使用的设备不够先进,进而生产出的产品还停留在低端农产品加工水平,质量和等级不高,市场美誉度差,市场竞争力不够。另外,企业实力不强,对于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服务上就无法投入大量资金保证产品包装、装卸运输、仓储、保鲜、防疫等做到位。最终导致大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形成品牌,只能供给低端市场。

3 供给侧改革思维下辽宁省小微农产品企业发展策略

本文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结合小微企业特点,对小微型农产品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进行研究,使小微农产品企业通过需求侧向供给侧的改变,更好地研究消费市场,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提供高附加值的“三品一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定的产品),进而成功建设一批高端优质的农产品区域品牌。

3.1 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农产品小微企业区域集群化

针对辽宁省小微农产品企业实力不强的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农产品企业多是依据该地域的农产品生产情况零散发展,资源分散,加工能力多是简单技术应用为主,员工的技术和文化水平不高,基本没有自主创新应用能力,而且这些小微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像大型龙头企业那样完善整个产业链,所以要想既利用小微企业的优势,又能规避其实力上的劣势,我们可以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合力建设企业ERP系统,或是通过互联网对市场监测、农业种植、生产、加工与销售进行整合和产业链建设,形成产业化,再以产业促进品牌建设,可以不是某个企业的品牌,而是地域品牌,以规模经济来拉升经济效益。然后发挥地域品牌的引领作用,先抢占市场,然后通过推动需求结构升级,每个小微企业再进行加工生产。这样对于信息的共享、销售渠道的完善和产品的质量优化都有积极作用。

3.2 挖掘农产品的新价值,形成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生产模式

当企业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时,需要重视和提升创造消费需求。从当前我国消费品市场的总体情况上来看,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落后的生产供给不能满足当前消费者日益快速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消费品市场由于标准化的生产思路,忽视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已经发生的变化,由此形成了供给与需求之前的落差愈来愈大,产能过剩。从农产品市场的情况来看,现今的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国际化、城市化进程加快,80、90后成长壮大,互联网主导生活,老龄化趋势渐现。进而导致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变得多样化和碎片化、理性化。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产品出现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注重品质。购买行为上看,消费者对于增值服务的需求旺盛,期待便捷的消费方式。因为经济能力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者除了追求物质消费也同样重视精神消费,产品的文化内涵变得重要。

在这些变化下,就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时要预先做好市场调查,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市场信息获取,就需要互联网的应用,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城镇居民的消费信息,避免由于信息不充分造成的产品滞销问题,实现科学生产、系统定位、精准销售。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目标客户需求,顺应生产出高品质符合要求的产品。对于通过增值服务增加产品附加值,社区O2O模式逐渐成为农产品企业经销的未来趋势。通过手机APP消费者就能够实行预约、选购、网上支付等,再到社区的实体店取货,或是网络订购送货到家,提供便捷的服务可以刺激需求,增强这些小微企业的竞争力。

3.3 提升农产品质量,优化销售流程,构建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新模式

随着人们对于饮食健康的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功能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由原来单纯的吃饱、吃好,变成了吃“健康”、吃“品位”。因此,农产品经过加工后中体现的健康理念和人文关怀越来越吸引人。农产品生产企业可以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包装上粘贴一个简单的二维码,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得知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信息,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同时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国际上的质量安全标准认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在农产品质量上获得认可来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强消费者对产品本身,同时也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获得信任和支持。

鼓励在辽宁省建立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品牌涉农网站,许多农业大省都已经建成或是已在筹备建设一批这样政府政策引导下的农产品交易网站,可以是政府根据区域特色农产品等集中建设的网站,也可以是有能力的农产品企业自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或是在集群化发展的同时小微企业联合打造区域农产品信息门户和电子商务联盟。也可以单纯从拓宽销售渠道的角度,借力互联网营销,借助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开设网店、旗舰店、或是区域农产品特色馆。尤其是近几年,移动手机端的商品交易量明显激增,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已经悄然改变,所以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开发APP、建设企业的微信公众平台,或是单纯的在移动端平台上开店,这些方式可以在获取大数据的基础上向企业提供有忠诚度和活跃度的用户,进行客户分析,消费习惯分析等,还可以根据各类平台提供的分组,客户资料查看等功能实现对订阅或购买客户的管理。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媒体手段的使用,每一个人企业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同时采用公共关系手段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使消费者体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有效供给。

4 结语

新常态的经济形势,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小微农产品企业本就生存空间不足,而从一个省的经济来看,小微企业却有着重要的作用,提供的税收,带来的就业,带动的一系列发展却是有目共睹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做强小微农产品企业,这“民之本”的农业产业,大企业曾经垄断的农产品加工领域,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恰恰给这些小微农产品企业带来了无尽的机遇,虽然与挑战并存,但是这种电子商务方面的尝试,新媒体、大数据等的应用,让辽宁省的小微农产品企业不论是从生产还是终端销售上都看到了可以改革的空间,找到了从消费者和市场角度出发,从自身供给角度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出路。

[1] 夏金梅.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选择[J].北方经济,2017(4).

[2] 季伟,姚依彤.基于供给侧改革思维的“互联网+农产品”营销问题研究——以克山县为例[J].世纪桥,2017(3).

[3] 杨瑞,李学工.基于供给侧结构改革下的农产品跨界营销模式创新——以山东省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7(4).

[4] 黄军平.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农产品电商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7(4).

猜你喜欢
辽宁省小微供给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小微企业借款人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