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27 11:19西南科技大学肖玉洁
中国商论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精准农产品

西南科技大学 肖玉洁

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并且提出农村电子商务将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强调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成为当下热点。商务部于2018年1月发表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同比增长20.7%。截至2017年底,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207.9亿元,同比增长52.1%。在这样一个技术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有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更多的市场挑战。

汪向东等(2011)以“沙集模式”为例,论证了在助力农村减贫扶贫,解决“三农”问题上,农村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和实际价值。郭彪(2013)也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使其足以纳入我国农村扶贫主流工作体系中。汪向东等(2015)还提出了电子商务扶贫的概念,即将信息时代日益主流化的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和改进扶贫绩效的理念和实践。从近几年该领域的相关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村电商扶贫的理论研究十分丰富,但对于农产品电商扶贫具体策略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旨在从精准扶贫角度出发,探讨农产品电子商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且结合国家扶贫政策,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1 精准扶贫视域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基础设施落后

近年来,虽然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迅猛,然而对于一些贫困地区而言,电子商务的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国家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在了城市建设上,农村资金投入不足,从而使得相关基础设施落后。完备、高效的基础设施和通信设备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前提,而目前大部分农村贫困地区现有的网络通信设施落后,同时末端物流配送网络不健全等,使得当地农产品电商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要求。

1.2 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对于贫困地区农户而言,他们大多学历不高,缺乏信息获取渠道,因此,农产品大多都自产自足或在产地附近销售,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外销的比重有限。目前的问题在于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电脑操作基础的年轻人往往选择进城务工而不愿呆在农村进行农产品生产。专业院校毕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很少愿意到偏远落后地区进行创业和工作。同时,由于投入经费少,电商培训机制不完善,导致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

1.3 品牌建设力度不足

缺乏品牌特色、产品同质化严重是当前农村网商所普遍面临的问题。然而,一县一业、一业脱贫、一业富民的代表陕西省洛川县,通过将农产品产业打造成品牌,推出“洛川苹果”,成为了产业富民的典范,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其独一无二的农产品品牌。就目前而言,由于大部分农村贫困地区农民的品牌意识不足,或者无法找准当地农产品特色,缺乏推广运营经验等,使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无法得到突破。

2 精准扶贫视域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电商人才体系建设

为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应以精准扶贫为目标,针对特殊人群,如农产品电商创业者、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制定专门的电商培训计划。比如说,一方面,政府可以经常性地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在农村开展现场免费培训,大力宣传电商扶贫,让农民掌握使用电脑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理解并接受农产品电商的理念。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与大型电商企业合作,让企业专业电商人员现场教学电商从事流程和运营思路。除此之外,为吸引优秀的电商人才去到农村发展,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本地农产品电商相关从业者的待遇。

2.2 推进农产品扶贫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由于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普遍存在种植分散、小批量的现象,为推进农产品的集中化和规模化生产,当地电商企业、合作社等应作为领头单位与农户合作,形成组织,集中分散资源进行统一销售。为实现品牌化,政府应首先强化农民的农产品品牌意识,找准当地农产品特色,形成品牌,避免同质化。比如,政府可以邀请专家对本地农产品进行调研,确定本地农产品相对其他地区同类农产品的优势之处,利用特点打造品牌,发展特色产业。

2.3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是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物流配送体系作为农产品“走出去”的载体,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基金投入力度,以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保证农村互联网的普及。此外,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鲜与防止挤压,因此,要完善农村物流配送设施,提高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引入冷链物流技术,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

2.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政策相融合。搭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增强农民的电子商务信息意识,比如,及时在网站上发布最新政策等信息,上传农产品电商相关培训视频等;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发布扶贫基金等方式,为开展电商困难的贫困户予以扶持;积极鼓励贫困人口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创业,并在此过程中为其提供资金、技术等的支持;建设电商扶贫示范农户,通过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

[1] 汪向东,张才明.互联网时代我国农村减贫扶贫新思路——“沙集模式”的启示[J].信息化建设,2011(2).

[2] 郭彪.电子商务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坐标[J].绿色中国,2013(10).

[3] 汪向东,王昕天.电子商务与信息扶贫:互联网时代扶贫工作的新特点[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

[4] 林广毅.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5] 王全春,周铝,龙蔚,等.我国农村电商扶贫研究述评[J].电子商务,2017(3).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精准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