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析
—— 借鉴江苏经验 促进辽宁两化深度融合

2018-01-27 11:19中共辽阳市委党校吴欣航
中国商论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两化融合徐工工业化

中共辽阳市委党校 吴欣航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要实现这一目标,两化融合是主线;若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引领、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等特点,两化深度融合是基础。若想做大做强制造业,完成工业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基础、主线,也是重中之重。

1 推进“两化融合”的现实意义及发展

1.1 宏观意义—— 国情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我国是“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还是“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发展信息化”,或是“跳过工业化直接发展信息化”成为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问题。相关专家学者根据我国发展现状分析提出: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发展信息化,并且做到两化深度融合。中国工业化若想进一步发展并非简单地丢弃传统产业,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并通过融合促进社会的发展。能够将电子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部门的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技术和管理三者有机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工业化和信息化可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效果。

1.2 微观意义—— 省情

2014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历了一路爬坡过砍,快步前行之后,也放缓了步伐,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就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制造业发展相结合,将传统工业信息化,大力发扬传统工业的优势。

2 江苏省“两化融合”的现状—— 以徐工集团为例

2017年8月25日,“中国两化融合大会”正式开幕,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获得2017“两化融合”突出贡献单位奖。近几年来,江苏“两化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两化融合”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江苏企业“两化融合”已经迈入全面普及、深化应用、加速创新、促进转型的新阶段。

2.1 徐工信息的主要任务与成果

2014年7月1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老大”——徐工集团,正式成立了一家子公司。这家新成立的子公司,就是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尽管中国制造业企业众多,有很强发展优势的也不在少数,但像徐工集团成立自己信息公司、敢于挑战极具创新的却并没有几家。徐工早在2009年就开始大力发展信息化,徐工信息化的发展不只是依靠西方发达国家的外部力量,而是通过建立自己的信息化公司,来真正地为自身量身定做两化融合方案。徐工信息正式成立后推进三大业务,“两化融合”咨询服务是最主要的业务之一,不仅为本公司提供两化融合方案,还为“红领集团”等大企业提供了“两化融合”改革方案。短短两年时间,一个又一个知名案例跃然而起。

2.2 徐工工业云

2016年5月7日,徐工集团与阿里云签约并共同搭建“徐工工业云”,打造中国工业云平台。融合研发设计过程、生产制造过程、营销服务过程、供应链体系及产品运行过程等全生命周期进程。为客户进一步提供精准优质服务,也为企业自身提供强大的系统互联、数据采集分析和精准决策能力,同时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也可以快速支撑企业的社会化创新。“徐工工业云”对内涵盖了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管理、售后等各个环节;对外则包含了客户、供应商、经销商和创业者。这一强大的生态平台完全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模式,其中所蕴含的变革能量不仅将使徐工集团自身获得突飞猛进式的跨越发展,更有可能改变工程机械乃至整个中国工业生态的面貌。

3 辽宁省“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辽宁省“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辽宁“两化融合”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是从上到下对“两化融合”的认识尚未真正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企业对两化融合认识不够:部分企业的公共主页做得都不完善,更不要说在网上可以了解到企业的两化融合现状,企业本身对两化融合这个词语都是陌生的;企业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企业规模不大的时候,靠人力管理尚能维持,达到一定规模后,粗放模式会不可避免地碰到瓶颈;部门之间“不说话”,数据之间“打架”:企业每个部门挣了多少不知道,花了多少不清楚,增加的成本在哪,问题卡在哪个环节,都是一笔糊涂账。总的说来,辽宁对“两化融合”的推进,缺乏政策引导,缺乏整体规划,缺乏科学管理,缺乏有效机制。

3.2 辽宁省“两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观念与认识存在问题,无论是政府负责人、还是企业负责人都存在思想僵化、不愿接受新事物、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目前辽宁省对两化融合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停留在原来的形式主义,未能充分认识两化融合的重要性。政府没有两化融合专门管理机构、网站,企业没有两化融合相关介绍。导致辽宁“两化融合”发展没有实质性进展。体制机制配套政策尚未形成,辽宁省没有出台及制定与“两化融合”发展有关的专门政策举措;政府部门缺乏“两化融合”专项管理机构,在开展两化融合具体工作中没有完整的体系。企业自身对信息化认识也不够充分。人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现在连过河都没考虑。生产要素支撑条件有限,人才资源缺失、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研发投入不足、企业用于两化融合的资金不足、创新融合能力不足。

4 促进辽宁省“两化融合”

政策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在一系列实施方案的引导下政府要加强对两化融合的思想认识,将两化融合在全省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真正落到实处,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两化融合成长路线图,加大力度推进创新工程,通过财政、政策扶持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政府带动下,让企业充分认识并了解两化融合的重要性。

精准发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政府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担当好管理者与服务者的双面角色。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无疑是主体,政府要发挥好目标导向的带头引领作用,精准发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提供便利。在企业中培育服务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培育一批为企业提供两化融合技术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机构。在企业中开展试点示范,对企业互联网化提升、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等两化深度融合开展试点示范,从项目申报、试点示范评选等方面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帮助企业做好试点示范的申报工作。政府部门要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开通公共主页、官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企业进行沟通、反馈,来及时解决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加强生产要素支撑,“两化融合”涵盖面广,不同行业、领域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要求不同。大力培养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要对行业有深厚了解、专业技术足够强和实践经验丰富。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创造一个高水平、复合型的两化融合人才队伍。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辽宁老工业基地若想实现转型升级,必然要做大做强制造业,要实现这一目标,两化融合是主线;若要实现创新引领、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两化深度融合是基础。两化深度融合是做大做强制造业,完成工业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主线,也是重中之重。

[1] 周剑.解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九项管理原则[J].信息化建设,2014(5).

[2] 周剑.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13(11).

[3] 周剑,陈杰.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9).

猜你喜欢
两化融合徐工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徐工道路机械事业部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基于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在核电群堆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徐工XW1300C大型挖掘机
徐工GR190平地机
全球首台LNG平地机在徐工荣耀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