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形成定义分类及其作用关系①

2018-01-27 11:19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郭贵祥
中国商论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诚信理念国家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郭贵祥

1 诚信与非诚信的定义

(1)诚信:既是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办事,维护善良和正义,制止非理非法获利。(2)非诚信:既是不实事求是,不依法依规办事,既是背善弃义,从中获取非理非法利益。

2 诚信分类

2.1 按照形成的意识过程分类

(1)自发诚信:指不受外力约束而产生的诚信。指人们未认识、未掌握客观规律时而产生的诚信。(2)自发非诚信:指不受外力约束而产生的非诚信。指人们未认识、未掌握客观规律时产生的非诚信。(3)自觉诚信:指受外力约束而产生的诚信。指人们认识、掌握客观规律之后而产生的诚信。(4)自觉非诚信:指受外力约束而产生的非诚信。指人们认识、掌握客观规律之后而产生的非诚信。

自发诚信、自发非诚信、自觉诚信、自觉非诚信相互关系:自发诚信、自发非诚信是人的自然反应,是人类活动的动物属性,是人类活动的低级阶段,自觉诚信、自觉非诚信是人的社会反应,是人类活动的社会属性,是人类活动的高级阶段。两者尽管都具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但攫取的方式方法截然不同,前者是无规则、无约束下任意进行,后者是在规则、约束下适应并利用规则进行。

自发诚信、自发非诚信为动物的诚信与非诚信,自觉诚信、自觉非诚信为人类社会所独有的诚信与非诚信。前者遵循的是自然界的丛林规则,后者遵循的是人类社会的国家、组织、个人、社会的交往规则。前者是诚信的低级的非文明阶段,后者是人类诚信的高级文明阶段。

2.2 按照诚信的行为主体分类

(1)个人诚信:既是个人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办事。(2)组织诚信:既是组织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办事,既是组织依照国家、组织的正义、善良、科学、高效、节约、安全的规章制度实施的运行和发生组织行为,进而实现组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3)国家诚信:既是国家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办事,既是国家管理机关依照其制定的正义、善良、科学、高效、节约、安全、完整、严密的规章制度运行,为民谋福的过程。(4)社会诚信:既是社会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办事,既是社会风俗、习惯、交往规则依照国家制定的正义、善良、科学、高效、节约、安全、完整、严密的规章制度运行,为民谋福的过程。

个人诚信、组织诚信、社会诚信、国家诚信之间的相互关系:军队、法庭、监狱的国家力量,要远远大于组织力量、个人力量,致使国家为社会制度、社会法律、生产规则、生活秩序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其他的组织和个人都必需遵守,而不能违背,否则很可能会面临惩罚。介于国家是社会规则的最终制定者与强制实施者,组织诚信、个人诚信必须服从,而国家诚信要通过组织诚信加以贯彻执行到个人诚信,说明国家诚信是通过组织诚信决定个人诚信的。这种强力的制约性,说明国家诚信决定组织诚信决定个人诚信。

社会诚信是国家诚信、组织诚信、个人诚信的作用结果。个人诚信是组织诚信的构成,个人诚信、组织诚信是国家诚信的组成,个人诚信、组织诚信、国家诚信都是社会诚信组成部分。故此,国家诚信制约着社会诚信。个人诚信、组织诚信、国家诚信共同形成的社会诚信,本质上讲既是个人诚信、组织诚信、国家诚信运行形成和未来生存的人文社会环境。这种未来生存人文社会环境并非完全被动僵死不变,而是具备着强大的能动性,又反过来制约着国家诚信、组织诚信、个人诚信的运行与实施。社会诚信环境一旦形成,实质上也就是今后国家诚信、组织诚信、个人诚信的运行规则,它具备着强烈的国家、组织、个人的稳定性和惯性。缔造的好,国家诚信、组织诚信、个人诚信,在其缔造的社会诚信环境里生长、生活都会运行的很舒服;生成的不好,国家诚信、组织诚信、个人诚信就会相互掣肘矛盾冲突不断,彼此倾轧、内耗严重,代价高昂。

综上所述,国家诚信制约着组织诚信、个人诚信和社会诚信。国家诚信,社会、组织、个人不得不诚信;国家不诚信,社会、组织、个人难以诚信。而国家的诚信与不诚信,关键在于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所制定、运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否真正的是正义、善良;科学、高效;节约、安全;完整、严密,为民谋福利。据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又可以进一步将上述的诚信具体分为行为诚信、制度诚信和理念诚信(既是思想诚信)。

2.3 按照诚信与非诚信的层次分类

(1)理念诚信:既是国家的细分、定位是什么,国家到底要如何发展,最终的目标是什么。(2)制度诚信:既是国家的理念诚信基础上所制定出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3)行为诚信:则是依据上述国家理念、制度所产生的具体组织和个人的行为现象。

理念诚信、制度诚信、行为诚信三者的关系:理念诚信决定制度诚信决定行为诚信,行为诚信影响制度诚信影响理念诚信。

综上论述,不难得出,理念诚信决定制度诚信决定行为诚信决定国家、组织、个人诚信,并最终决定社会诚信。

3 如何扭转不诚信

那么,理念诚信与否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理念诚信又受于制哪些因素呢?

当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科学发现这些决定的力量已经具备了的时候,文化进步、教育学习就应该顺应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科学发现是决定的力量主动推动,否则就很有可能阻止社会前进。相反当当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科学发现这些决定的力量尚不具备了的时候,过度超前的文化进步、教育学习的推动也很可能比较有限。

但同样,文化进步、教育学习的力量也不是完全被动的,文化进步、教育学习的力量的能动力,在于唤醒民众,启发智慧,知难而进,帮助实现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科学发现决定力量的快速、高速发展,甚至是实现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科学发现决定力量的跳跃发展。进而实现包含社会所有诚信在内的社会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内的整体快速、高速、跳跃发展。这也恰恰是文化进步、教育学习的力量,亦即是人类文明区别于自然文明的自觉进步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体制改革固然重要,但对文化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特别是高考、和高考扩招很可能会是更为重要。

任何改革,首先都要转变观念。人的观念诚信是可以引导、教育和培养出来的。有介于上述的观念诚信的重要决定地位,为保证观念诚信之后的制度诚信、行为诚信,国家、组织、个人诚信,社会诚信,为此有必要实施进步文化、诚信教育、诚信学习。以便有利于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当人们的观念诚信建立起来了以后,制度诚信、行为诚信,国家、组织、个人诚信,社会诚信,也就必然为期不远了。

最为重要的是,当一个社会、国家、组织、个人的理念、制度、行为误入歧途、出现不诚信的时候,此时在继续依靠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科学发现上的生产力要素和已经被扭曲了的生产关系刚性推动,很难自发地完成扭头转向,调整回正确的轨道,甚至会出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硬性的、带有破坏性、非理智推动,这时尤其需要进步文化、教育学习与引导,才会避免这种硬性的推动,这也恰恰是人类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智慧所在。

其具体的引导方式方法如下:(1)道理引导(说教引导)。对于脑袋灵活,一点既透,通情达理,善学活用的人只要晓之以理,即可达到纠正错误回归正理的目标。(2)利益引导(奖励引导)。对于视财如命,爱占便宜,惟利是图之人,可以用一点小利,加以诱导,借以使之纠正错误,回归诚信。(3)唤醒引导(提问引导)。对于天生愚笨、理解力差,认识水平低,可以采用,提问引导,如你们需要一个好的国家、组织、个人,还是需要一个坏的国家、组织、个人?什么是一个好的国家、组织、个人?一个好的国家、组织、个人有什么作用?一个好的国家、组织、个人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够建设成一个好的国家、组织、个人?建设一个好的国家、组织、个人我们应该做那些事情等。(4)惩罚引导(吃亏引导)。对于那些执迷不悟,固执己见,顽固不化,死硬到底的就应该动用规定制度约束,加以规范其出现的非诚信行为,通过打击使其感悟。

[1] 陈宗义.英美成熟P2P商业平台运营模式特征解析及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1).

猜你喜欢
诚信理念国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把国家“租”出去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