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性质与成本粘性的关系研究及对策建议

2018-01-27 11:19云南省工商学院李杨阳
中国商论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粘性程度国有企业

云南省工商学院 李杨阳

成本粘性问题是管理会计研究中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概念中,成本的增减变动是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线性变化。而在对成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更多的研究者发现,单位成本伴随产量的变化呈现出不对称的线性变化,即成本粘性。当存在成本粘性时,业务量增大后产品成本变化的幅度要大于业务量减少时产品成本变化的幅度,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等量变化。我国的上市公司可以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在我国特殊的产权背景下,产权性质的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成本粘性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别。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产权分离现象使得管理者的各种行为对于所在企业的成本粘性程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企业的各种绩效激励制度下,管理者基于盈余管理的需要,在企业的成本规划中加入了较多的人为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企业的成本粘性研究产生影响。

1 不同产权性质下成本粘性产生差异的原因

通过研究发现在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成本粘性的现象,并且企业性质是影响企业成本粘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按照企业性质划分,我国上市公司可以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而我国国有企业成本粘性的程度要高于非国有企业,究其原因,企业性质在根本上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简单地说,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而且政策补助力度大,市场化的程度低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较高。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较高,就是说在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而导致的需求量增减时,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稍显“死板”。以下笔者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产权性质的不同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

1.1 承担社会责任程度的不同

从企业创立的初衷来讲,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就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企业的根本目标来说,非国有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国有企业除了实现这些盈利性的目标以外,还要承担更多稳定社会秩序的附加目标。因此在需要进行成本变动时,国有企业除了考虑基本的企业目标以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因此在成本控制上会稍显迟缓,不能够灵活应对,使得其成本粘性要略高于非国有企业。举例来说,当社会宏观经济状况较差时,非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快速裁员或者减少供应商合作来控制成本,减少损失,但是国有企业由于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够轻易裁员,一旦裁员会在短时间内造成社会的恐慌和动荡。因此可以发现,当经济情况变差,企业的销量减少,非国有企业的成本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国有企业,此时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较强。当社会宏观经济状况变好时,非国有企业又可以通过快速扩大生产线,增加基础生产设备和人力,来应对迅速增长的需求。但是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如果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了基础设施投入,就会影响当年非国有企业的盈利,这会使得管理者在一定范围内缩小原来预想需要投资的规模。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环境好时要响应国家号召,增加生产设施投入,虽然从一方面来看,这会影响企业近期的盈利水平,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增加投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通过增加就业提高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所以此时随着企业销量增加,国有企业的成本增加幅度要大于非国有企业的成本增加幅度,此时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较强。综上所述,由于社会责任的存在,使得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要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

1.2 国家政策补助力度的不同

国有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能够获得较多的政策性补助以及当出现亏损时对日常亏损进行弥补的补助。与非国有企业不同的是,国有企业在经营中的亏损一般都由国家财政来弥补,而非国有企业显然很难通过政策补助获得亏损弥补。而且,由于国家对于国有企业发生亏损的原因很难进行深入地分析。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只要经营出现了亏损,就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来买单弥补,对于企业创收的积极性不高。而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首先,政策性的补助就很少,即使是获得了一些政策补助,与国有企业相比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其次,对于非国有企业的经营亏损也不会由国家买单,通常只能又企业自己买单,综上所述,非国有企业承担着更多的经营风险,因此管理人员通常面对较大的经营压力,往往在工作中会细化到企业生产过程的各各环节,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非常细化的控制,优化成本配置。在这种情况下,非国有企业对于成本粘性的依赖较小。一般的经济变动就会使得非国有企业迅速进行成本调整,而往往国有企业并不会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地反应,因此从国家政策即国家补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这一方面的影响来看,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较大。

1.3 面临行业市场化程度的不同

国有企业在我国特殊国情的背景下多处于垄断行业或社会支柱性行业,因此和非国有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在该行业中多处于垄断地位。在国有企业所处的行业中市场化程度一般较小,而市场化程度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非国有企业在社会宏观经济变好时,能够快速面对市场变化产生反应,当企业需要某项生产资源时,能够从市场中快速获得,当企业闲置了某项生产资源时,又能够通过活跃的市场将资源处理出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资源的流动性。较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受市场化程度影响也较大。但国有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较差,生产所需的生产要素的生产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因此大大增加了国有企业调整资源的成本。相对而言政府对非国有企业的干预较少,市场化程度较高,非国有企业自身的灵活性使其能够在市场上较迅速地获得所需的生产要素,并使得调整资源的成本降低。而当国有企业将所需的生产成本测算出较为合适的数据时,当初面对的社会大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较好的机会已经消失,较为恶化的形势已经扭转,国有企业已经付出了较多的调整成本,却不能够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所以,综合市场化程度对不同产权性质下企业的影响,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而言成本粘性较大。

2 对策建议

2.1 尝试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引进非国有企业进行竞争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控制国家支柱性产业存在较大的弊端,在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履行国家责任对于重要的支柱行业进行控制有利于集中国家之力办大事,维持社会稳定,稳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但是随着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崛起,其在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呈现巨大优势和丰富的创造力以及对市场反应的应变力。逐步放宽一定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规则,不仅可以为原本发展略显疲软的国有企业引入竞争者发挥鲇鱼效应,也可以对于引入较为领先的发展理念,迫使国有企业做出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尤其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非国有企业先进的经理人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真正做到较低行政干预对于管理者行为的影响,由于市场的经理人普遍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行业发展眼光,管理人才的引入可以快速提高国有企业的智力水平,对于市场进行真实反应,降低国有企业管理者自利行为的程度,促进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2.2 提高基于财政补贴门槛,鼓励企业自负盈亏

就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来讲确实相比较非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这个原因并不能一味地成为国有企业无限度获得财政补贴的借口,需要究其原因来考虑这个问题。很多情况下国有企业的亏损是由于不当的经营决策以及运营效率低下造成的。盲目的给予财政补贴只会造成国有企业缺乏反思自己的考虑,改变不了效率低下可能继续亏损的现状。国家在基于企业财政补贴时首先要进行较为彻底的调查以及要求企业自查分析其造成亏损的原因到底是客观因素还是由于企业的错误决策造成的。对于企业的错误决策基于改正的机会但是也要给予警告,给相关的决策人员一定的压力。对于确实是由于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造成的亏损国家再给予补贴。并且逐步放开企业的经营尺度,鼓励企业自负盈亏,对于经营不善的企业从这政府角度给予资源整合,更好的利用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优化企业效率。

2.3 提高市场化程度,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造成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大多处于支柱性行业,本身在行业中就是处于垄断地位,市场规则与市场动向制定的话语性较强,因此市场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基于地方政府的政绩要求使得国有企业大多担负着提供地方税收带动当地就业的作用,因此从政府角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外来企业竞争,降低地方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程度。这些原因造成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程度的减小从短期看确实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从长期的发展来看,企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竞争者会造成企业发展止步不前,缺乏改革动力,降低投资效率。因此需要适当提高国有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这样从长远看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降低成本粘性。

3 研究前景展望

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为成本粘性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背景。无论是考虑地区差异抑或是行业差异都是成本粘性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范围。各个地区市场发展程度和政府政策的不同,以及不同行业中市场竞争程度以及企业效率优化方式的不同都能够为进一步的成本粘性研究提供突破口。在广泛的研究基础上尝试构建更加高效的成本控制系统以及对于管理者或者政策决策者进行成本决策约束都能够提供较为有效的参考。

[1] Banker,R.,Byzalov,D.,Plehn-Dujowich.Sticky Cost Behavior:Theory and Evidence[R].Working Paper,2011.

[2] Balakrishnan R.,Gruca T..Cost Stickiness and Core Competency:A Note[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25).

[3] 江伟,姚文韬.所有权性质、高管任期与企业成本粘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4).

[4] 聂建平.管理者预期、盈利目标激励与成本粘性[J].财会通讯,2015(18).

[5] 江伟,涂柳媚.金融危机、竞争战略与成本粘性[J].财会月刊,2014(18).

[6] 崔亚男.市场化程度、所有权性质与成本粘性——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2(33).

[7] 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11).

[8] 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

猜你喜欢
粘性程度国有企业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2维带部分粘性Tropical Climate方程的整体适定性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皮革面料抗粘性的测试方法研究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家庭医生增强基层首诊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