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港台华文小说创作探源

2018-01-28 14:38鲁炜中西南科技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绵阳621010
名作欣赏 2018年17期
关键词:现代派古龙琼瑶

⊙鲁炜中[西南科技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张瑞娟[西南科技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王 静[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10]

⊙潘昱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一、引言

香港华文小说可谓流派纷呈,有关注香港本土的生活,对香港各式各样的人物及生活进行描绘的社会写实派小说;有强调开掘“内宇宙”,即充分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强调用“意识流”“意象”“象征”等艺术手段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心理的现代派小说;有从表现这种痛苦的挣扎开始的“新移民”作家群小说;还有武侠小说、科幻小说和言情小说等通俗小说。台湾文化小说创作亦成就卓越,多元化共存,出现了大批著名作家。其中,以钟理和、林海音、钟肇政等为代表的作家着力描写台湾农村浓郁的乡村风情,创作了表现下层民众的普通生活,反映台湾日据后期严酷的社会环境以及祖国大陆20世纪40年代的历史面貌等的乡土小说。而以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为代表的小说家们在现代主义的前卫中融入较多的写实因素,创作了从重在表现自我到侧重反映社会,完全背离了原来的现代主义路线,而只是保留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技巧的现代派小说。此外,历史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消费文学”在台湾依然盛行。

二、20世纪中国香港小说的创作

香港文学起步较晚,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香港的文艺刊物刊登的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及侦探奇情之类作品也还不是真正的新文学。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香港新文学开始萌芽,一些文艺刊物才开始刊登白话、半白话的小说。此时,香港小说创作技巧、艺术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但也由此进入正式的发展轨道。总的来说,在20世纪特别是后半期里,香港小说创作可谓流派纷呈,从创作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社会写实派小说、现代派小说、通俗小说。

(一)社会写实派小说的创作

香港社会写实派主要的代表作家有侣伦、黄谷柳、舒巷城等,他们大都关注的是香港本土的生活,描绘香港各式各样的人物等。

1.侣伦的社会写实派小说创作

侣伦(1911—1988),原名李霖,笔名李林风、林下风等,当过编辑、编剧、教员,还创办过通讯社,在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方面的创作都颇有建树,其中小说创作成就最为突出。其代表作《穷巷》发表于1948年,讲述的是香港一群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卑微者”在战后沉重的经济压力下团结互助与恶势力做抗争的故事。对抗战胜利后香港现实生活中的混乱、严酷和社会的不合理进行了形象的反映。小说人物从过去的梦幻状态走向现实生活,情感描写也不再局限于男女间的纯爱,而是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这不仅标志着作者创作艺术上的成熟和创作倾向上的变化,也标志着香港文学的成熟。

2.黄谷柳的社会写实派小说创作

黄谷柳(1908—1977),原籍广东梅县,在《循环日报》社当校对人员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黄谷柳最重要的小说作品是《虾球传》,被称为香港社会写实小说的奠基之作,同侣伦的《穷巷》曾被誉为香港文学早期创作的“双璧”。《虾球传》是由《春风秋雨》《白云珠海》《山长水远》这三部内容相连贯的中篇小说组成的,讲述的是流浪少年虾球怎样从一个江湖小混混成长为一个游击队队员的故事。小说通过虾球的转变过程,既展现了黑暗势力的内幕,也表现了他所走过的漫长道路,可谓是“大时代写照”。

(二)现代派小说的创作

现代派小说注重的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经常使用“心理独白”“意识流”“时空交错”“意象”“象征”等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各种各样的心理,如性心理、变态心理、变态性心理等。香港的现代派小说作家以刘以鬯、西西等为代表。他们的共同点是大都学贯中西,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颇深,由此也为香港的小说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1.刘以鬯的现代派小说创作

刘以鬯(1918— ),原名刘同绎。他借鉴现代派的新技巧手法,探求内在真实,热衷于撰写“实验小说”。他的“实验小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运用新技巧、新手法创作的,有别于传统的“性格”小说,如居港初期的名篇《天堂与地狱》。该小说将寓言与现实相结合,以苍蝇为视角,有力地讽刺了当时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第二类虽也运用新技巧、新手法,但主要侧重于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这类小说的代表作为《酒徒》。这是刘以鬯的第一部代表性实验小说,也是目前公认的中国第一部意识流长篇小说。小说没有故事情节,只写“我”在外界压力下,心智失衡,只能借酒解愁。小说中哲理性的议论,散文化的抒情,排比句的运用,没有标点符号的长句等,都与酒徒形象和小说的内涵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小说充满艺术张力。

2.西西的现代派小说创作

西西(1938— ),本名张彦。西西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但主要文学成就体现在小说方面。西西的小说创作受西方存在主义的影响,其创作观念性浓郁,作品色调灰暗。其代表作《像我这样一个女子》描写了殡仪馆女化妆师“我”的内心困惑和忧愁。小说的主线是“我”和夏之间的感情及其引发的“我”的思想意识的流动。实际上还有一条辅线,即怡芬姑母的感情经历和性格变化。小说中多次出现了类似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的叙述,“其实”一词显示了主人公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无能为力,还有一点自责和懊悔。“我”渴望爱情,但因职业的原因又害怕爱情,所以当夏出现以后,“我”就一直处于担忧的状态中。

(三)通俗小说的创作

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香港经济发展迅速,报刊业兴盛,市民阶层逐渐庞大,对通俗小说的需求也随之增大。这个时期,香港通俗小说中影响较大的有武侠小说和科幻小说。

金庸(1925— ),本名查良镛。金庸武侠小说成功的关键在于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且鲜活的人物形象,如郭靖、黄蓉(《射雕英雄传》)、乔峰(《天龙八部》)、令狐冲(《笑傲江湖》)、韦小宝(《鹿鼎记》)等。金庸笔下的人物已突破了旧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单一呆板的模式。这些人物不再是神秘莫测的英雄豪侠,而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金庸注意写人的复杂性格,正邪混杂,智愚合一,还展现了人物性格渐次发展的成熟过程,由此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三、20世纪中国台湾小说的创作

20世纪的台湾小说受各种文学思潮的影响,创作实绩突出,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作家和作品。这里主要分析的是乡土小说、现代派小说、通俗小说中的突出代表作家及作品。

(一)乡土小说的创作

台湾乡土小说是台湾乡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有钟理和、林海音、钟肇政、黄春明等。

1.钟理和的乡土小说创作

钟理和(1915—1960),原名里禾,笔名江流。钟理和是台湾现当代乡土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台湾乡土文学之父”,在台湾乡土文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小说中还描绘了台南农村浓郁的乡村风情,表现了下层民众的普通生活。他的作品主要特点是结构严谨,脉络清楚,写景抒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2.钟肇政的乡土小说创作

钟肇政(1925— ),笔名九龙、钟正、洛家、洛加等。钟肇政的乡土小说创作跨越台湾乡土文学两个发展阶段,被誉为台湾乡土文学“承前启后”的小说大家。钟肇政的小说创作十分丰富,其代表作《台湾人三部曲》由《沉沦》《沧溟行》和《插天山之歌》组成,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民族史诗型小说。作品以台湾开始沦陷至光复的五十年为历史背景,通过台湾北部的山寨——九座寮庄陆家世代的抗日斗争,展现了台湾人民半个世纪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反抗殖民统治的奋斗生活。这三部曲互相连贯,又可以相对独立,连串起来便构成一部形象的台湾近现代史。其结构严谨,人物众多,场景丰富,气魄雄伟。

(二)现代派小说的创作

在现代派小说创作中,重要作家有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聂华苓、於梨华、李昂、施叔青等。

1.白先勇的现代派小说创作

白先勇(1937— ),白崇禧之子。白先勇的小说作品多为短篇,主要作品是其三部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台北人》。其作品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较重,主要回忆少年生活,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和主观幻想成分,大多表现了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以及诸多矛盾冲突、价值观进行严肃而认真的思考。

2.王文兴的现代派小说创作

王文兴(1939— )。王文兴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龙天楼》《玩具手枪》,长篇小说《家变》《背海的人》。在台湾现代派作家中,王文兴是一个始终如一,一直坚持现代派文学主张,而且付诸创作实践的人。他的现代派小说创作有着独特的叙事视角,主要以儿童为视角,借儿童的天真无邪的心理情绪和眼光去审视社会现实。

(三)通俗小说的创作

20世纪50年代后,通俗文学在台湾表现得非常活跃,亦被称为“消费文学”。其重要的代表作家名声赫赫,家喻户晓,如古龙、琼瑶。

1.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

古龙(1937—1985),原名熊耀华。古龙一生创作、发表了八十多部优秀的武侠小说,直到1979年才进入衰退阶段。在中国当代武侠小说史上,古龙与金庸并列为两座高峰。古龙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代表作有《苍穹神剑》《孤星传》《楚留香》《绝代双骄》《陆小凤》《多情剑客无情剑》《武林外史》《七种武器》等。古龙的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创造性地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古龙式武侠小说风格。古龙成功地运用了写景、写情、写心态的新派写法,又兼顾中国传统小说环环相扣、扑朔迷离的情节安排;有实写,有虚写;有重笔描摹,有轻笔带过;有警句格言,有精彩对话;有对内心世界的挖掘,有对氛围的巧妙渲染;有张有弛,有情有味;有峰回路转,有绝处逢生;有悲凉也有幽默;有扣人心弦也有驰骋想象;层出不穷而叙而不乱,悬念迭起而合乎情理;感人肺腑而催人泪下,欲罢不能而回味无穷。

2.琼瑶的言情小说创作

琼瑶(1938— ),原名陈喆,笔名心如、凤凰等。1963年,琼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脱稿,发表后一举成名。至今,琼瑶已创作长篇小说六十多部,代表作有《幸运草》《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彩云飞》《心有千千结》《彩霞满天》等。这些小说大都已经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在琼瑶的大多作品中,人物不必为衣食所忧,一心一意地纠葛于情感之中。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是琼瑶小说的一大特点。大量诗词歌赋的运用让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飘逸气质。虽然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有个性且有独立意识,但她的一些男女性别观念仍然比较传统。

琼瑶的小说符合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朴素、最原始的渴望,虽然故事有明显的程式化倾向,只能够“一次性捧读”,但精神内核却能令每一部作品都达到让读者同喜同悲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港台华文小说和内地(大陆)文学的关系很特殊。首先,港台华文小说并不能简单地视为内地(大陆)文学的延伸和扩展。其次,由于港台和内地(大陆)的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发展状况不同,两者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近年来,随着内地(大陆)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加速融合,港台文化小说与内地(大陆)文学和的面貌已日益趋同,但仍独具其韵味,值得学界进一步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现代派古龙琼瑶
琼瑶 从灰色成长中生发粉色浪漫
探出城市日常生活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评介
主持人语
活到四十多岁,才知道古龙有多天才
朋友间的分寸
开胃
古龙墙
现代派绘画教堂尝试
现代派雕塑家明大多.罗索的肖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