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表演游戏之特性与指导策略

2018-01-28 06:57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中心幼儿园王佩莹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造性童话创设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中心幼儿园 王佩莹

表演游戏是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之一,它是“以文艺作品的内容、情节为依据,运用语言、动作、表情,通过扮演角色,借助想象对作品加以渲染、补充的游戏”。虽然表演游戏的来源是童话、故事,但幼儿再现童话、故事时必须借助“想象、渲染、补充”等创造性的方式。因此,它也是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的游戏活动。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性

1.表现性特征——幼儿园表演游戏是依据文艺作品的内容来表演的游戏,具有“表演性”。幼儿在表演游戏过程中,需要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即儿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形式、角色、情节发展等游戏框架,因此,虽然幼儿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结构游戏都是可以充分发挥和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游戏,但在表演游戏过程幼儿的创造性在程度上要弱于其他的创造性游戏,而更加凸显其“表演性”特征。

2.本质性特征——幼儿园表演游戏是以幼儿自娱为目的的游戏,具有“游戏性”。我们说幼儿园表演游戏具有表演性,并不是把它与文艺表演相提并论,因为无论如何,表演游戏都是幼儿自主开展的一种游戏,幼儿可以灵活增减人物、情节,自由改变语言、动作,来反映他对表演作品的理解和创造性表现,而非文艺表演那般严格、固化。幼儿通过表演游戏,模仿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体验人物情感,追寻自身游戏的快乐,而不会多关注他人是否“欣赏”。

3.倾向性特征——幼儿园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具有“教育性”。幼儿开展表演游戏通常要经历一个由“一般性表演”到“生动性表演”再到“创造性表演”的过程,而在其中获得游戏的愉悦与自身的发展,也不是能轻松达到的。因此,教师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既要激发和保持幼儿自主游戏、快乐游戏的兴趣,又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幼儿实现表演水平的提升,使幼儿园表演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教育性”得以体现,这是幼儿园表演游戏的倾向性特征。

二、目前我国幼儿园表演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甚至在现在的许多幼儿园内,表演游戏依然只是被当做帮助幼儿复述和记忆故事的手段,如果教师过多干预,教学效果明显下降,其教学功能被局限于故事教学的狭隘范围中。

基于以上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性分析,反观我国幼儿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由于许多教师对此问题的认识偏失,在指导过程中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1.教师过于关注“表演”,强加干预,游戏失去乐趣。教师将表演游戏全部活动纳入教师的要求与计划之内,由教师一手包办代替,幼儿的游戏行为过多地为童话、故事内容所限制,角色的言、行等基本上是对童话、故事内容的逼真再现,幼儿疲于应付教师提出的各种表演要求。

2.教师过度放手,游戏失去方向。教师以尊重幼儿的选择与自愿为借口而对游戏放任不管。在这种指导下,由于表演游戏内容的固定性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创造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幼儿对幼儿园的表演游戏欲望低下,逐渐失去了兴趣,使幼儿园表演游戏的发展失去了方向。

三、幼儿园表演游戏指导策略

1.创设幼儿参与建设与使用的环境,搭建良好的“表演平台”。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开展表演游戏。日常进行表演游戏的活动区角,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并提供各种成品或半成品材料,面向幼儿随时开放,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随时有机会自由开展表演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探讨“为何创设”“创设什么”“怎么创设”这几个问题,以此激发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环境和材料的运用,积极参与表演游戏。

2.培养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自由表演的能力和兴趣。培养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自由表演,就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表现,允许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依靠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甚至想象来表现故事情节,这些,都是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了的作品,而不是对童话、故事的机械记忆或背诵,正因为是内化了的,所以一定有渲染的成分,也正是这一成分,使表演游戏具有创造性品质,幼儿在此过程中得到更高的发展。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使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提升。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角色的心理。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缺乏,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角色心理的把握难以到位,需要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其对所扮演的角色的情感、心理过程、愿望等心理状态进行体验。只有真正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与感情,幼儿才能在表演过程中尽情展现自己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教师应参与游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游戏,例如为孩子分配角色,选择材料或亦表演某个角色等等。但应注意的是,教师参与游戏,不是为了控制游戏的进程,而是协助幼儿能顺利的开展游戏,帮助幼儿解决其无法克服的困难。

最后,教师应注重观察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在此过程中,多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爱上游戏,通过游戏掌握知识。

【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

【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5)

猜你喜欢
创造性童话创设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