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阅读状况分析

2018-01-28 19:54福建省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4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语文教师

福建省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王 瑾

一、目前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状况

(一)阅读时间不够

新课程提倡发展个性及趣味熏陶,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而在素质教育倡导下,学生的作业量相对从前减少了。语文作业也不超过两本练习册。按理说孩子支配时间变多了,知识面应该更广,阅读视野应该更广阔。然而我们的学生却常常喊时间不够用。原来除了学校老师的家庭作业外,孩子的父母担心孩子做少量的练习掌握不了知识,于是报课外辅导班或买练习进行加强巩固。因而孩子的阅读时间只能越来越少,阅读量并未因为老师的作业少而增加。

(二)阅读数量有限

在众多的文学丛书中,儿童文学则只占皮毛。虽然近些年在书店的一些醒目的位置上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到“义务阶段必读书目”,整列书柜都是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名著。推荐书目如下: 童话:科迪洛《木偶奇遇记》、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还有儿时百看不厌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等;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如余光中《乡愁》,冰心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在长篇文学名著里,除了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以外,就是大家们的巨著,如老舍《骆驼祥子》、巴金的《家》《春》《秋》……还有增加了外国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托尔斯泰《复活》、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等。

(三)教师经验不足,无法融会贯通

新课程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是教师“填鸭式教育”里的“鸭子们”。可是传统观念的转变并非是一朝一夕,有些小学教师已经开始关注与课堂以外的“世界”。他们开始接触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儿童文学表现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心理。教师们也逐步把儿童文学带进到教学中,可是有这意识,却无从下手。不仅仅是语文学科可以把儿童文学利用到课堂,其它学科同样可以利用它们特有的特点,利用儿童故事等形式开展教学。可是教学设计是很好,然而在实践中,数学和英语教师利用儿童文学来辅助教学的很少。同时,有意识并不表示就会在课堂上实施,因为后面涉及到对儿童文学作品了解时,很大程度上表明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薄弱,自己不知,便无法将此授之于学生。

二、 儿童文学阅读中问题对策

(一)作品科学选择

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这是教师关于掌握相关资讯的来源,便于支持与帮助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自主阅读。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由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与支持,但是必须尊重文学阅读的个性化取向,在适当时机传授阅读策略和技巧。

关注当代教育,从现今教育现状看,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知之甚少,甚至还不如学生。这种现状严重削弱了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也不利于教师把握当代儿童的心理。因而对教师的培训要注重最新的儿童文学的信息的指导,令教师树立正确积极的儿童文学学习态度,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儿童文学。总而言之,儿童文学作为重要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并发挥它的作用。关心儿童是全社会的义务,关注儿童文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坚信,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儿童文学对少年儿童的重要意义将会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识,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二)多渠道拓宽视野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知识经济席卷整个世界,传媒信息的爆炸,打开了读者的视野,电视、网络、电影,更造就了中国一大批外向型读者。在新媒体、出版业发达冲刺我们生活的今天,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也大量产生。像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曹文轩的《草房子》一类优秀作品也竞相呈现在读者面前。政府如果借助新媒体的传播,重视儿童文学的宣传与发展,那么为儿童文学的“成长”可谓是添砖加瓦。《哈利波特》风靡世界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作品翻译为多国文字流传于世界,大人小孩都乐此不疲。官方媒体宣传,政府对儿童文学的重视,作品不仅得到世人的认可还影响了一代人(80、90)。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扫清家长心中的偏见,社会的偏见,还需要中国政府及媒体人多多“出谋划策”。

(三)儿童文学伴教师、学生共成长

加强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新课改背景下,要进行符合语文基础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的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师,必须加强儿童文学的修养,无论是在确定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手段上,都应该积极采用配合儿童文学的方法来指导相应的课内外文学阅读活动的开展。当然这些活动是否能顺利地举行,取得真正的效果,还须建立在教师拥有丰厚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基础上。教师儿童文学修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大量地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组织开展阅读活动的能力和技巧。

【结 语】

体验是使教育进入生命的唯一通道。体验到的东西更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中,因此教育的过程必然是倾注着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引导学生们去体验阅读的乐趣,还要引领他们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在精神家园中不断地拓展自己心目中的那片净土,与生命一起对话漫步,实现心灵的升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思考,诱发童心,体会童心,亲验童心,放飞想象。

【参考文献】

【1】刘 晗.文学经典的建构及其当下的命运【J】.吉首大学学报, 2003(3)

【2】郝月梅.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圆我教师梦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