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2018-01-28 19:54江苏省常州市焦溪小学黄丽丹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教师应效率

江苏省常州市焦溪小学 黄丽丹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新课标教材使用以来,教材就以容量大、密度高、内容新的特点,再加上教学时间缩短、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目标突出“三维”等客观因素所致,课前预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成立了“预习单应用与反馈”研究课题组,旨在通过课前预习单的研究设计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自主学习,发挥预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但反观教师与学生的表现,似乎这推动力又成为了一项无法不完成的负担。就教师而言,每天备课上课、各类作业的批改已让他们疲惫不堪,再加上预习单的设计,学生完成之后还需批改分析以及课题组各项材料的上交,听起来确实是个很大的包袱。就学生而言,已有的学习任务已经很多,再加上预习单,似乎也是负担。所以,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预习任务都是为了完成而完成,这样的预习是低效的,谈不上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呢?我认为,只有老师、学生都将“被预习”转变成了“要预习”,真正将预习当作一项兴趣来做,预习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这就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入手。

一、转变观念,让“包袱”变“动力”

要让学生爱上预习,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先得爱上预习,也就是说教师先得抛去“预习包袱说”这一概念,真正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被动了,这样的课堂就像老师在唱独角戏,即使讲得再细致,学生的效率还是不尽如人意的,教师也将吃力的很。课堂上学的不好,在课下布置再多的作业也并不会有好的效果。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做不来作业,只好多布置,布置得太多,就只好乱做,甚至抄袭。结果是老师累,学生累,家长也累。但反之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在预习中真正发现自己欠缺的地方,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问老师,问同学,并且因为自己查资料的方式不一样,获取资料的途径不一样,所以他们往往能解决别人所不知道的问题,这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带劲,可见预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作为一个教师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二、改变做法,让“蛮干”变“巧干”

之所以觉得预习是一种负担,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教师设计预习作业的方向有偏差。许多老师都会这样布置预习作业:不管是哪一课,预习内容总是千篇一律,既没有层次性,也不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没有个性化的要求,如:不是生字的认读,就是新词的释义,要不就是提出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预习作业学生做起来枯燥,继而就不喜欢做,然后教师检查起来困难,即使是做的同学,老师也会发现都是无价值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预习的兴趣,教师也就失去了设计预习作业的动力。

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既能让学生乐于完成预习作业,又能节省教师工作时间呢?这就需要教师“巧干”了,即巧妙的设计预习作业。首先教师可以考虑印发预习单,而预习单上的题目如何设置呢?个人觉得所有课文的预习不外乎这样几件事:熟读课文、自学字词、圈画批注、理清文脉。所以几乎所有的课文预习题目都可以使用这样的模式,另外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以及每个单元不同的训练目标,只要将预习要求详细化。比如对于有些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简练、清新的,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爱读爱看,也有感悟,那么预习的重点可放在朗读上;有的课文内容较深,离学生生活较远,不易理解,学生缺少情感体验,预习的重点可放在资料的查找及质疑问难上……其次还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分层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带“☆”为必做题而其他为选做题。这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是适当降低了难度,而对优秀学生来说则是提高了层次,增加了分量。

如此一来,其实教师用于设计预习作业的时间可以缩短,另外学生也不会再将其当做负担来完成。

三、优化使用,提高课堂效率

只有当教师重视了预习作业,学生才能认真去做,认真完成的预习作业就必然对课堂教学有价值。所以我觉得教师要想真正发挥预习的价值,首先该做的就是认真检测预习效果。

课前,教师应认真细致地批阅、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鼓励预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使其成为大家的榜样;另一方面,通过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情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案。课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对预习进行有效的评价,展示学生获得的过程。如理解词语时,我要求学生不但能说出词义,还要说说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何在上下文中体会的。凡是通过训练能揭示规律的,教师应及时总结归纳,当堂练习。课后,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要求学生及时补充、修正预习单上的内容,从而不断提高预习水平。

也许表面上,设计预习单,完成预习作业,不管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增加了负担的,但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预习作业的使用一定是百用而无一害的。有效使用预习单,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的教更有价值,也能让学生的学更轻松。如此有用的方法,我们何不试着去爱上他呢?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教师应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教师应如“水”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做好课前预习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