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作文教学设计

2018-01-28 19:54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温溪镇第三小学潘海珠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4期
关键词:意图爸爸儿童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温溪镇第三小学 潘海珠

一、设计理念

本次教学内容为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父母的爱”。这是每一个儿童都能深切感受到的,极为熟悉的写作内容。因此,在内容呈现上,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教学重点放在“用一两件事”上。如何选择一两件事,如何凸显“父母的爱”。这就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儿童写作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教学予以指导的部分。本次教学中心就是攻克这些难点,为学生顺利写作保驾护航。

二、教学目标

1.选择父母关爱你的一两件小事畅所欲言。

2.抓住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表达真情实感。

3.体会父母的爱,学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2.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教师激情朗读小诗:

孩子,当你很小很小的时候,

我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教了你很多很多的东西。

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

教你系鞋带,扣扣子,

教你梳头发,擤鼻涕,

教你读拼音,认汉字,

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是多么令我难忘!

孩子,是否还记得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

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

是否还记得我们穿越了千山万水,

与动物们一次次的亲密接触;

是否还记得博物馆、科技馆内,

我们一同惊叹历史,探索未来;

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们绞尽脑汁,

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

这一路的欢声笑语,千疑百问,

是多么的让我留恋!

师问: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父亲、母亲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爱。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述父母爱的故事。

(板书: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以一首优美的小诗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本次习作的主题产生亲切感,这样的导入自然具有亲和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习作期待。

(二)爱的回忆

1.看图,让“爱”清晰。

(播放父母之爱的图片)同学们,看一看这些画面,你一定很熟悉。父母对我们的爱说也说不完。

2.教师提示:爱的方式不同,如生活中的爱、生病时的爱、学习上的爱、游戏中的爱等等,让我们一起说说,关于父母的爱,你能说出几件事呢?

3.教师激励:请同学们准备一下,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口语交际大赛,说一说父母是如何关爱我们的,比一比谁说得好。

4.说话,让“爱”浮现。

1)想一想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把事情的过程想完整。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小组交流。每人说一件事情,谈谈父母的关爱。

4)全班交流。

5)这次写作的内容是“用一两件事写父母的爱”,请问大家,你将如何选择一两件事呢?

设计意图:选择能力,是儿童写作中总被忽视的能力,但又是影响儿童写作质量的关键能力。会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比动笔更为重要。“直觉即表达”,思维的先行是写作的有力保障,同时也应该视为一种写作过程。

(三)“爱”的感悟

1.如何把你的故事讲得让大家都能感动呢?

2.学生展开讨论。

A.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

B.还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来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展示片段一:

爸爸的记性

放学我走出校门,就看见爸爸从对面街走过来,接过我的书包。上了车,爸爸叫我系好安全带,坐好。

爸爸把用毛巾包着的饼打开,并递给我一盒牛奶叫我吃。我一边吃一边说:“爸爸,天气冷的时候可以用毛巾捂,但是现在天气热了,就不用捂了。”爸爸说:“哦,不好意思,习惯了,习惯了。我都忘了,现在已经五月啦。”

我吃着饼,心里好感动。爸爸年纪大,记性确实不好,但我知道爸爸真的爱我!

学生交流讨论:聊一聊,这位学生选择的事件能不能表现出爸爸的爱!

4.展示片段二:

爱唠叨的妈妈

妈妈非常爱唠叨,她对所有她看不顺眼、不喜欢、做得不对的事,都一定要唠叨个没完没了,直到她筋疲力尽的时候,才肯停止那烦人的唠叨。

周二的晚上,我很早就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完了。于是,我捧起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打算等到书看够了,再去练琴。我才看了一会儿,就听到妈妈温柔又烦人的声音,叫我去练电子琴。我只好放下了我心爱的课外书,没精打采地开始练习电子琴。我刚弹谈完一遍所有七级的曲子,妈妈那讨厌的唠叨声又传过来了:“你有没有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去练?那首《翅膀》的第一段和结尾的那一段有没有开着节奏打拍子唱几遍,再跟着节奏弹熟悉……”妈妈连续唠叨了二十几分钟,我越听越没精神,所有的好心情全被这讨厌的唠叨声破坏了。

但是,妈妈的唠叨中有对我的关心和督促,我知道这也是一种爱。

交流讨论:文中的这位妈妈是爱孩子吗?像文中这位妈妈的爱,你体会过吗?

师:母爱似水,父爱如山,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对他们说吗?

学生自由说。

5.师:生活需要用眼睛观察,用心体会。

创设情境,体会真爱。

A.在下面诗句后面补上一句“感受”。

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

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

啊,妈妈的爱( )。

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雨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打在妈妈身上,

啊,妈妈的爱( );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着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她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 )……

师小结:一篇文章要想把它写的有血有肉,就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学习写法的目的就是运用。举一反三地运用方法,自己选择素材,合理表达,这就是儿童写作教学的最根本要义。

(四)文题指导,画龙点睛

一篇好的文章不但要注重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还要有好的题目。好的题目,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你们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出精炼的而又能抓住读者眼球的东西。你想为这篇作文取个什么标题呢?如:严厉的爱、爸爸的背影、妈妈的鼓励……

设计意图: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文眼不仅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使文章熠熠生辉。

(五)“爱”的表达

1.把生活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只要能够表达你心中所想、心中所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由你做主。

2.给大家十分钟,写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想好的话,埋头快写;二是一时写不出来的字,跳过不写;三是来不及写,心中有数;四是写完之后,反复读读改改。

3.学生写事件。

设计意图:学生读读、说说、品品,充分调动了多种感官,此刻,唯有一吐为快。

教后反思:如果将写作比作一次心灵航行的话,那么心中所思就是船长,手中之笔就是船桨,整个写作过程就是美妙的航程。教师是写作之旅的护航者,确保航程顺利、平安、快乐,不断到达心得彼岸。本次习作,作为教师,始终陪伴儿童,从构思到行文,教师出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给儿童心灵慰藉,随时准备为学生排忧解难。而且,“教”和“练”不脱节,不隔离,带来即时性、互动性、有效性的效果。

猜你喜欢
意图爸爸儿童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我和爸爸
爸爸
留守儿童
爸爸冷不冷
六一儿童
可怜的爸爸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