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财富管理新格局

2018-01-28 15:03刘昌慧
商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财富青岛实体

刘昌慧

“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这副常常悬挂于古代商店中的对联表明自古以来财富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个人财富规模达到126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财富国家。在巨大的财富积累下,“财富管理”已经从一个经济领域的重要词汇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那“财富”二字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学问?

教育家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2017年6月16日到18日,2017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将世界各地财富管理专家与人才汇聚一堂,在他们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构建出中国财富管理的新格局。

把创新之马放在监管之车前

有人说,2017年是银行资管业务十余年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监管年”。监管文件频发,资管产品统一监管制度也有望出台。在金融创新飞速发展之时,金融监管也逐渐被提上日程。

“金融的创新与监管是永遠的话题,尤其在中国金融体系或中国改革进程中,是需要高度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我的判断来看,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发展来说,创新是完善监管改革的重要动力。所有准则的完善以及所有法律的调整,实际上都通过创新来推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金融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进展,得益于过去相对宽容的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只要科学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金融就能得到健康发展。

那我们该如何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是先有创新还是先有监管?亚洲银行家主席以理(Emmanuel Daniel)运用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信贷等种种事例证明,创新应该诞生在监管之前。“监管的职责,应该是把马放在车前。换句话说,创新应该是在监管之前。在人类历史上,从来都是先有创新,后有监管。”而以理认为我们更应该是去探讨监管如何追上创新的步伐,如何尽快适应金融创新发展的规律和防范风险的规律。

作为金融的监管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文红从监管者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金融创新有利于金融服务质量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对于监管机构来讲,我们应该密切跟踪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业务模式和风险特征,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遵循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的要求,形成依法合规、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

而作为被监管者,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提及:被监管者一定要练好内功。在普惠化与个性化并存、全球化与特色化并存、互联网化与特色化并存、规范化与多元化并存的中国财富管理背景下,被监管者应该以监管保稳定,稳定中增加市场信心;以监管求创新,在创新当中提升监管金融机构的活力与市场活力。

金融的创新是工具,而不是目的。“近些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关键创新的引领者。这种创新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我们拥有创新精神,拥有企业家精神。但是创新并不是我们做事情的目的,创新是一种工具,它可以来改进或者是创造我们要做的事情,而不要为了创新去做创新。”伽利略国际顾问公司董事长、摩根斯坦利原董事总经理、纽约证券交易所前副总裁乔治,乌杜说道。

创新边界和监管革新是与金融创新发展一路相随的问题。在金融发展中,既要弥补金融监管中旧有的漏洞,同时又要给予金融创新适度的自主空间。找好金融与创新的平衡点,才能让金融创新之路“善花结出善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财富管理这场旅途中,我们好像绕不开“实体经济”这个必看的风景。

“金融与实体经济”这个话题,历来是大家争论的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有人说,实体经济是皮,金融是毛,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印度埃迪亚贝拉集团首席经济学家Ajit Ranade则这样看待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行业就像实体经济的随从一样,所以金融应该遵从实体经济的发展。曾有一位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说过,经济一旦萧条,金融会马上跟着萧条,所以它是实体经济的一个仆人,而不是主人。”

2017年,中央多次强调金融机构要服务实体经济,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通过这些措施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实体领域,弱化房子的投资属性,强化其居住属性。

房地产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财富管理要从本源上为实体经济服务。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看来,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全社会应该进一步明确一个共识,金 融不论多么重要,它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定是落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上。在中国实体经济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这是金融的功能和意义之所在。”

推动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推动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王宇从利率、汇率市场化角度分析了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化价格,不仅能反映实体经济的要求,更能以合理高效的方式将利率、汇率市场化,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就金融与实体经济如何发展这个问题,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书坚表示,财富管理必须加强与实体经济的对接。“财富管理要根植于实体经济这片沃土,结出产融结合之花。如果‘脱实向虚,不仅会导致实体经济萎靡,而且孳生以钱炒钱、过度投机的倾向,还会埋下风险隐患。”

“实体经济和金融,这两者密不可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的性质是逐利,实体经济利用了金融资本,也要为它提供效益。在宏观政策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背景下,金融与实体经济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共同创新。”花旗集团中国区主席蔡红军表示。

打造财富管理的青岛品牌

2014年2月10日,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改革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复,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自2014年正式获批以来,已有两批60项创新试点政策落地实施,累计落户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595家。2017年3月,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改革试验区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升至第38位。

青岛的财富管理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山东省副省长王书坚表示,在中国发展财富管理刚刚起步的时候,青岛财富管理实验区建设要借鉴国际现有经验,根植港口物流,服务海洋经济,拓展国际视野,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财富管理的青岛品牌。

青岛财富管理品牌的打造着眼于不同领域,力求在各领域有所突破。

当前,金融聚集区建设对于金融产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青岛市崂山区副区长黄应胜表示,青岛金家岭金融区是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核心区和聚集区,承担着探索形成财富管理发展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财富管理体系的重要任务。

崂山区依托金家岭打造金融聚集区,而市北区则投身于“保险示范区”的打造中。

“市北区作为青岛传统的老城区、老工业区,人口总量大,对于保险产品、保险服务的需求十分旺盛,保险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几年我们加快实施保险+战略,以建设保险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探索运营市场化机制,先后引入各类保险机构22家,陆续推出像电梯安全责任险、拒载综合保险等险种,努力打造保险业创新发展的市北模式。”青岛市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旭东对市北区“保险示范区”的打造有着自己的规划。

金融聚集区、保险示范区、特色小镇、健康产业……这些都是青岛在打造财管管理青岛品牌过程中的不断探索。

当某一天,大家提到青岛,就会联想到它是一个财富管理中心、财富管理聚集区。那时,便意味着青岛财富管理品牌的成功诞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富青岛实体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青岛明月申牌?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