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基础教育之辩

2018-01-28 18:54
商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高效能母语教材

经过我们多年对中国学校的走访发现,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存在很大不同。首先是美国教育特别突出道德教育,而中国则更倾向于追求分数。还有就是母语教育差异很大,我们调查发现,中国小学一周平均母语教学即语文课时间为300分钟,而美国小学教英语时间能达到一周900分钟,足足是中国的3倍,这应该引起中国教育界重视。美国母语教育还十分重视情境学习,很多课程都穿插着母语教育,比如音乐课就结合语言改成音乐语言课,在音乐教学中接受母语熏陶。

——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

为什么美国的基础教育会给人快乐教育的印象呢?主要原因是制度设计。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和要求充分遵从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尊重儿童活泼好动乐于探究的天性,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和接触大自然和社会,从中获得基本常识;从初中阶段开始,加大课业负担,通过提供选修课等方式,让学生发现并强化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选择空间;在高中阶段,在提供选修课的同时提供大学预选课程,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求,同时为学生开放各种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为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或就业做好准备。另外一个原因是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比较教育研究室主任李韧竹

美国的教育绝对不比中国的中学、小学、大学的教育好。我觉得目前整个中国的家长也好,教育家也好,可以说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觉得美国的中小学好。我再三讲过,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比如80分的学生,如果能够考进中国一个比较好的大学,那么在这个学校念四年,得了学士学位,再可能的话送到美国去念研究生,这是最容易接近成功的一生。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后来本科教育、两年硕士教育都是在西南联大,这给我打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宇

最近几年,我经常去美国,我感到美国的小学基本上是放养,中学也比较轻松,但正是这宽松的环境让一批优异学子得到了自由发展的空间。美国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学习很刻苦,中国大学生放松的4年,正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积蓄人生能量最关键的4年。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龚放

在国内的教学中,有一个很根本的问题:把课本和教材作为唯一的或者是最高的知识来源,这跟其它国家对教材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在美国的课堂上就没有通篇教材,甚至老师上课不用教材,而是自己准备一些资料。中国教育把教材的功能强调到过于重要的地步,而且把每一个问题转化成一个标准答案。例如,语文教研当中也追求标准答案,每一个符号、每一句话的意义,中心思想都标准化了,这个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改革正在超越教材的局限,例如清华附小的“1+X”课程,把国家课程作为l,然后将阅读课、演讲课、古文欣赏等作为“x”,尽量给教师施展的空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

对学生成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教师效能,而仅仅依靠项目和资金投入并不能直接带来教师效能的提升,必须要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培训。这点在美国做得更好一些。高效能教师有三大特质:第一是积极期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语言、态度、表情等各种关怀与行动方式鼓励学生;第二是课堂管理,高效能教师不会简单地用纪律来约束学生,而是通过“程序”和“惯例”管理学生,通过“一致性”文化引导学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第三,掌握课堂,高效能教師不需要大喊大叫、发号施令,他们知道如何设计课程来帮助学生进步,如何创建一份有效的作业和评估学生的进步。

——美国教育专家黄绍裘

就基础教育来看,一般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比美国好,比美国更加扎实,我刚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经过我20多年的研究才发现并非如此。我觉得美国教育是真正的打基础,是“授人以渔”,而中国的教育给了孩子太多的鱼,但鱼会死,也会吃完。美国孩子则是慢慢学会钓鱼,能力越来越强,钓的也越来越多,同龄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就弥合了。

——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能母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母语
教材精读
母语
一种高效能金红石型钛白粉颜料的制备方法
基于高效能感应取电技术的无源视频监测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