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28 10:41霍莹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对策

霍莹莹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中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拥有一流的学者团队,即建设过硬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有力保障。建设一流本科过程中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目前高校教师在专业素质发展上存在着素质结构缺失、重科研轻教学、师德缺失等问题。通过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招聘、考核体系;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个人增强责任意识与内在动力等发展路径,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一流本科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34-02

2018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举行,会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会议中提出回归本分,即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首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否能建设成为一所一流本科关键取决于它是否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和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而教师队伍是高校师资建设不可忽视的。其次,要成为一所一流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容忽视,高等教育要向内涵式发展、改进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归根到底在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改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面对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出的要求,教师需要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为其提供有力保障。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概念的界定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两种阐释: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即教师教育[1]。游小培在《教师职业与发展》一书中提及四个“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第一,教师专业在注重学科专业性的同时,也要强化教育专业性;第二,提供专门的教师教育进修机构;第三,建立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性、持续性的过程,这种界定着重突出了高校教师首先要有自我专业发展的需求,然后才能进行自我内化洗涤,进而提升个人内在修为,另外,首都师范大学王长纯教授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主题报告中提出教师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强调教师应注重提高个人的专业化水平和提升职业的专业化地位,只有将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塑造教师的内涵式建设[2]。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首先,教师自身应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包括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专业态度等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其次,应在教师资格认定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高校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将教师的论文、学术成果、课题作为考核指标,而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关注较少。在高校评定教师职称中,科研项目、专著、论文、学术成果、专利等所占比重较大,将科研成果、发表文章的数量和期刊级别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忽视对教学的要求。在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下,部分高校教师就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科研业绩上面,对教学工作采取应付态度。在“成都宣言”中,强调要抓好本科教育,重视本科教学质量。由此可看出,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本科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在建设一流本科中,教育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而教学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师理应平衡好科研和教学的工作,不可厚此薄彼。由于教学与科研收入差距较大,使得教师不能积极主动地从事教学研究和投入到教學改革,最终导致教师专业发展有名无实。

2.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不完善。

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高校教师数量持续增加,现在许多高校在招聘教师,刚从学校毕业的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师的主体,这些教师一般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还有“海归博士”,在招聘的这些教师中,我们不可否认他们的专业性,但是他们并没有教师教育的背景或者没有接触过教育学,这些青年教师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既没有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缺乏教学实践的锻炼与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师知识与技能的缺失,导致他们往往是凭经验教学抑或是模仿别人的教学方法,上课也只是“照本宣科”,这些都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不完善的体现。

3.聘用高校教师缺少对教师素养的考核。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高校招聘教师的要求中来看,一般都有学位、年龄、学历的要求,但几乎不关注新教师是否有有教学实践的经历。许多高校在引进教师时,首先是看学位和科研成果,不重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查,但事实上,优秀的学者未必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经常听到有学生埋怨老师讲的不好或者不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走进课堂,要么拿着讲义读,要么照读PPT,教学效果和质量都无法保障。另外,我国高校教师一般都是“无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上岗,不像现在中小学教师一样,上任之前必须有教师资格证。对高校来说,低要求的教师准入制度只会削弱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无法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面对现在的“人才抢夺战”,高校在招聘录用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4.师德:缺乏师表作用。

“学高为师”是对教师的概括和基本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道德规范上,教师必须是楷模,是标杆。学生如何做人,怎样才能成为高尚的人,它不是书本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学校,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书育人的前提。但就目前而言,部分高校教师只是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识,对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并不关心,没有做到“传道”、“解惑”。甚至近些年来,高校教师对学生猥亵、性侵等事件不断发生,虽然只是少数教师,但对高校教师的形象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有些高校教师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打工仔”,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教师师德建设体现出重要作用。

三、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1.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完善教师招聘制度。

首先,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在评价高校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应尽可能把多方利益主体包括进去。比如,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中采用的“360度评价法”,来完善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其次,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科研与教学所占的比重进行调整,改善重科研轻教学现在的严重失衡,另外,严格把关对高校教师的聘用、晋升、解聘,定期对高校教师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3]。最后,逐步完善教师招聘制度,在招聘要求中可以适当对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做出要求。在高校教师招聘制度中,国家应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认定制度,要求高校任课教师在上岗前必须拿到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2.增加并重视教师教育专业,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

一方面,为了建设一流本科,基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不完善,我们可以从改革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开始,从源头上为高素质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做准备,增加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模块,补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素质上的缺失。众所周知,教师其实是一个“双专业”性的职业,要求教师既有学科专业,也要教育专业,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合格的教师。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特别是师范类学校、有一流教学学科的大学,应开设“教师教育专业与教师教育课程模块”,鼓励研究生辅修教师教育专业,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将来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培训机制。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将教师培训与收入、晋职等相联系,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政府也要增加对师范教育的投入,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3.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立德树人”。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人,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以教师个人为出发点,教师自身无疑是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专业化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师德的提高,良好的师德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只有自己重视专业化发展并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在教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而且将育人落到實处,以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和行为风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高校教师的师德表现对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高尚学术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专业水平是建设一流本科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2]姚伊忱.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内涵式建设之浅析[J].大学教育,2017(12):176-178.

[3]赵恒平,戴绯.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6.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