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的应用

2018-01-29 03:07
保健医苑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全血制品抗原

实践证明,大约80%以上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所缺乏的不是全血,而仅仅是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如贫血患者所需要的只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所需要的是血小板、粒细胞;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低下而大出血的患者需要补充的是血小板等。

1959年吉伯斯提出成分输血的概念,即根据患者的需要输入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以代替输全血。

把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这就是成分输血的新概念。成分输血的出现和发展,是现代输血的一个里程碑。成分输血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国际上输成分血的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输全血不到10%,发达国家比例已经超过95%。

输全血有时可能既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又会引起某些不良反应,而且对血液也是一种浪费。全血输入的主要缺点有:①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因为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所以血容量正常的患者输血量过大或速度过快可发生急性肺水肿。②全血输入越多,代谢负担越重。由于全血中细胞碎片多,全血的血浆内乳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高,故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③输全血比任何血液成分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因为人的血型十分复杂,同种异体辅血,尤其是输全血,将有大量的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无效。

成分输血则优点多多:①提高疗效,患者需要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成分,特别是将血液成分提纯,浓缩而得到高将近价的制品。②减少不良反应。血液成分复杂,有多种抗原系统,再加上血浆中的各种特异抗体,输全血更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③合理使用,将全血分离制成不同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成分,供不同的目的就应用。④经济实惠,既可节省宝贵的血液,又可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我国的成分输血应用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但在大城市成分输血比例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北京市的成分输血率已达到96%以上。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已做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但提高成分输血比例,加强合理用血,提升检测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全血制品抗原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浅谈食品接触之“竹纤维”制品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