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鼓舞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研究

2018-01-29 04:47王金荟舒永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成员社区

王金荟,舒永智

(滨州学院艺术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一、社区特色文化发展已成趋势

社区作为一个生活共同体,以地域、意识、行为以及利益为特征。

社区是一个地缘性和区域性的社会,有以下几个基础特征:

1.地域要素。指为城市干道所分割或自然界限所包围,具有生存发展的硬件设施、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地域。

2.人口因素。指由一定规模、数量、分布状况和类型构成的人口。

3.结构要素。社区由一些群体和组织所构成,如家庭、邻里、商业、学校、医院、民间团体、政府机关等。

4.社会心理要素。群体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心理取向。社区成员对本社区具有归属感,产生参与群体的集体意识和行为。

在对社区的定义和特征中,“意识”和“社会心理要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他们使得社区更像是一个“意识上的共同体”。在城市化开始之前,各地域都有较完整的地域文化,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集聚使得各地人员开始“流失”,区域文化被逐渐“肢解”。然而幸运的是,各地域的特色文化、传统艺术并没有因为城市化的进程而彻底被人们遗弃,而是在城市化扩大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发扬、巩固。因为在城市化初期,经济水平、人民对文娱精神的追求都还不具备发展“小众文化”的基础,随着“超级城市”的出现,人们的分工注定会进一步细化,兴趣爱好也将会随之不断细分,从各行业工种的变迁来看便能得出上述结论,这已是大势所趋。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意识形态、共同价值观的人民群众将会集聚在各具特色的社区上,在这一条件下,就为发展社区文化提供了土壤,社区特色文化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文化与社区息息相关,是不能也没办法割舍的。文化的形成取决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社区对于文化来说是文化发展的空间,社区的发展方向同时又取决于文化的发展,文化与社区的关系是不断发展、不断践行、不断修正、不断进步的过程。

黄河三角洲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二点六五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九百八十五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上述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近年来不但没有停滞迹象,反而还在继续增长。可见,黄河三角洲地区完全具备发展特色文化的底层条件。

二、黄河三角洲地区鼓舞文化可以使社区文化多元化

现如今,各地区对“社区文化多元化”的认识有着严重的认知偏差。社区文化成了广场秧歌和广场舞的代名词,这显然扭曲了社区文化的含义,久而久之,使得群众对社区文化也形成了错误的认知。社区文化不仅仅是人们普遍理解的“社区文化=老年人群的广场舞活动”,而更多的是一个特色各异文化的集合体,是多种文化的交融。文化由传统和现代文化两个部分组成,同时也是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集合。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做到客观且辩证地认识来自民间的鼓舞文化。一个完整的优秀的社区文化应该囊括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文艺、社区教育、社区体育。

在《山海经》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黄帝杀夔,用夔的皮制鼓,声振五百里。“以鼓作舞,鼓之舞之”。可见,鼓舞在远古时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并不是单纯的乐器,后世将这种活动叫做“鼓舞”。鼓舞的活动形式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发扬,已经呈现出特色各异的表现形式,古人将鼓用于祭祀、战争和庆典表演等方面,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受中国北方人民喜爱。

中国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民间鼓舞文化是山东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华,不仅在山东地区,即使放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比较,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腰鼓、行鼓、转鼓这些鼓舞活动,不仅在国内渊源流传,即便是国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薪火相传,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就是这些文化滋养着人民的文化生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将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对于建设山东文化强省将会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让人骄傲的是,我国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世界上的奇迹,但是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流失也到了不得不关注、不得不保护传承的阶段。以黄河三角洲民间鼓舞为例,当下就出现了“无人传承”的局面,黄河三角洲鼓舞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正在渐渐被“流失”。鼓舞表演者已经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45岁的中老年演员已经成了鼓舞文化的主力军,更重要的是当“主力军”退出舞台后,将出现无人登台的悲惨结局。仔细分析一下,也不难发现鼓舞文化的发展当下所面临的难题:没有专业人士进入、经费短缺、场地短缺、人员断层,重重现象叠加在一起,使得鼓舞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文化委员、西安交通大学艺术系谷玉梅教授曾经对陕西的鼓舞文化这样说过,陕西民间鼓舞的发展和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但由于政府职能部门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其在研究民间鼓舞问题上重视不够,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笔者觉得这些建议对黄河三角洲鼓舞文化的建设也可以参考。

三、国家支持社区文化建设

优秀的社区文化对于社区建设、社会稳定的意义极大,如果社区氛围能够做到和谐温馨,那社会面貌也会因为“社会组成单位”的改变而随之改变,这样的社区氛围是每个社区公民的愿望。在这样的社区中生活、学习,会大大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曾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从国家领导人的指导中不难看出,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从未放松过的,这为大到发展本地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小到发展社区文化都提供了最为坚实的保障。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精神文化的建设不应该只是单一的政府组织,而是人民群众自发组织、政府部门负责引导支持,或许会出现崭新的面貌。

四、社区文化与鼓舞文化的融合过程,“社区成员”是重中之重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以社区为单位的鼓舞文化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黄河三角洲的城市化基础再加上本地悠久的鼓舞文化,二者是非常切合的匹配。

对于鼓舞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首先不能急功近利,其次并不是所有的社区都适合发展鼓舞文化,而是要找到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有较高认同的地区来进行宣传。这样形成的社区文化才是稳定的、自发的,这种“精确制导”的传播方式往往比单纯的“填鸭式”推广要更加高效。一旦这种稳定的社群关系形成并稳固之后,每一个社群成员都可能成为鼓舞文化的宣传人、代言人,他们会为鼓舞文化赋能,为鼓舞文化带来大量的低成本流量。

为了完成上述对社区成员重要性的论证,重新审阅一下“社区文化”:

(1)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所构建的。

(2)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社区实践中所构建的各种成果。

(3)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社区实践中所构建的各种生活方式或样式。

(4)社区是社区文化的生存地、生产地和传播地。

在对“社区文化”的定义中,不难发现“社区成员”是核心,出现的频次也是最高的,其重要性由此可见。因此,找到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认同度高的社区,是推广前最为关键的一环,这将会直接决定社群后期的稳定和发展。

五、社区文化与鼓舞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建设素质优良的专兼职社区文化工作队伍

对于传统文化,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这种地域性的传统文化,受众人群主要是无专业基础的中老年人群,受众的专业程度不高或是完全没有相关基础,因此,指导教学的师资力量是关键。

虽然教学人员是关键问题,但是好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鼓舞文化渊源传承,从民间或是相应的培训机构、本地的艺术院系学生中仍然可以聘请到优秀的社区文化专干。优秀的、专业的师资力量对社区成员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社群成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加强社群成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和认可,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领导能力。当社群成员中逐渐有学员学成之后,又可以对新成员或是学习进程相对较慢的成员进行指导,这种“以点带面”的学习方式将会形成一个良性的正循环。通过各种节日举办文艺队伍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文艺队伍骨干力量的人数,在壮大文艺队伍的过程中,能够影响更多的社区居民关注文化活动、参与文化活动、支持文化活动,社区文化的形式将更加丰富。

(二)与社区物业公司取得合作

首先,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建设仍旧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仍然非常低下,很多社区完全做不到自给自足,一般的文艺活动还能勉强做到“有场所、有器材、有师资”之外,其他只能用“短缺、简陋”来形容目前的发展窘境。社区发展的主要资源来自相关的政府部门及社区的自我创收,资源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这种前提条件下,能得到物业管理公司的支持也尤为重要。

其次,在社区中进行鼓舞表演,难免会对部分社区住户造成影响,所以有合适的场地也是关键的问题。这点需要与社区的物业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务必与之达成合作关系。社区文化的开展和营造对于物业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社区活动,有利于加强用户与管理公司的沟通,化解矛盾。现在在房地产限售方接受的投诉案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物业管理不当而引发的矛盾与冲突。审视其原因倒也不复杂,其一,不可否认,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内部管理混乱,专业素质低;第二,物业管理公司忽视了与社区成员的交流。但是物业公司与社区文化队伍达成合作关系,开展各种社区文化活动,对物业公司对社区的了解和管理将起到巨大作用,因为有了与社区居民的多重互动,有了互相信任、互相了解的基础,物业日后的各项工作将更容易展开。其次,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能够制造“名牌效应”,所以,好的社区文化对物业管理公司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三)打通各渠道的社区文化经费来源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社区文化的建设也不例外。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募资方式来为社区文化活动筹备经费是至关重要的。政府、企业、社区物业部门、私人等渠道,都可以纳入争取对象。各地方政府都有用于帮扶本地传统文化建设的专项经费,用于对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的扶持。向相关部分提供相应文件,说明意向,争取取得政府部门的经费支持。社区文化活动的开设对物业公司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塑造公司的品牌形象、企业形象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区文化形成的良好氛围会对社区管理公司形成“隐性宣传”,对企业来说,这样的效果无疑是重大利好。其次,争取到物业公司的经费支持也是完全可行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众多的优秀企业,在企业举办晚会、文化活动时,社区的鼓舞队伍可以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借此既可以展示社区队伍的学习质量,又可以取得企业的活动经费,也是可行的。

(四)建立社区文化财政预算机制

社区文化建设经费应该得到合理的预算,经费的分发应该根据社区文化活动具体的规模、内容、次数、场景等因素,用切实合理的态度和预算机制去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经费,消除社区文化活动经费“常年亏空”的恶性局面。并且,应该积极争取各渠道、采用各种合理合法的募资方式,形成较多元化的经费筹集机制,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各地政府单位、艺术单位,都可以作为资金募集对象。

(五)实行合理的奖励机制

司马迁在《史记》129章的《货殖列传》中就写到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利”字就道破了其中的玄机,给能产出优质内容的成员给予更高的回报,进而让有能力的成员不断产出更加优质的内容,这对社群成员、创作者来说可能都不是坏事。虽说社区鼓舞文化的建设过程是本着“自发”“自愿”“自觉”的原则来进行的,但是在合理的情况下给予优秀、尽责的成员以相应的汇报,能极大地提升成员的积极性,能调动起个人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还能对其他成员起到激励作用。合理的利益分配对社区的长远发展能起到巩固作用。

六、总结

社区文化与鼓舞文化融合所需的基本条件现在看来都已具备,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到物质水平、经济水平、精神需求等各个层次、各个维度都已满足。在基本条件满足但存在个别困难的情况下,即使有阻碍,也应该开始进行大胆尝试。黄河三角洲鼓舞文化社区化的发展,将会使得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弘扬。在弘扬传统艺术的篇章中,这注定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成员社区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黄河三角洲地区民间戏曲生态研究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黄河三角洲东路梆子的传承发展与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