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职工远程网络教育对策

2018-01-29 07:56重庆市公路局万雅芬
中国公路 2018年2期
关键词:公路局重庆市公路

文/重庆市公路局 万雅芬

重庆市公路局自主研发了“重庆公路网络教育平台”,并于2015年3月正式上线运行,其服务终端涵盖全市公路行业各级机构,一线养护职工足不出户即可学习公路工作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业务,以及最新的专业技术信息。

从行业特征看网络教育的针对性

路线长,布局散

公路行业最基本的特征是路修到哪里,职工就分布到哪里。重庆地形主要以山陵重丘为主,在8.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交错着12.7万公里的公路。公路所经之处,高山逶迤,江河纵横,地质地形和环境条件极其复杂。个别公路道班所在地极为偏僻,远离集镇、少有人烟,在这样的条件下,培训部门分区开展培训工作,难以达到百分之百覆盖。

年龄大,人才少

重庆公路行业中,29岁及以下的职工仅占总人数5%,34岁及以下的职工约占总人数16.15%,40岁至50岁年龄段职工占据主流。同时,大部分职工基本上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顶岗工作”来的,之前多数待业在家,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为初中文化乃至小学文化水平。他们的继续教育,不仅是新知识、新技术培训,还要加上基础文化知识的提高。但公路行业的管理人员又大多具有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等不同文化程度。面对这样一支结构复杂的职工队伍,用整齐划一的培训方式和培训教材,显然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时间紧,任务重

当发生灾情时,公路职工必须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从某种程度上看,公路养护工作的时间安排是由天气状况决定。这种行业特征的逻辑延伸,必然使培训时间难以预定,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但是,不少一线养护工也热切期待参加学习培训,但由各种客观因素,很难付诸实施。

针对上述的行业特征,开展远程网络教育,能突破传统的职工培训格局,让公路职工继续教育由刻板的分批次集中培训变为灵活的无批次分散学习,有利于公路行业职工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技能;构建虚拟课堂,及时传递最新科技信息,让公路职工继续教育由有限空间变为无限空间,有利于引领更好地学习知识,缩小与时代的差距;有效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广大公路职工顺利学习,降低公路职工教育培训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

从传统培训方式看网络教育的创新性

面对日益繁重的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任务,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过去传统的教育培训教学方式方法,逐渐不适应变革时代公路事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批次培训知识更新滞后

重庆市公路局历来重视对干部职工的专业知识培训,建立了稳定的职工培训机制、专门的培训中心、固定的师资队伍,还多次组织专家开展“送教上门”技能培训,培养了近20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但随着公路事业快速发展,加之知识大爆炸、信息流高速涌动,传统的培训模式渐渐不适应新的环境。因为每批次培训都有一个循环周期,要实地调研,准备教材,安排行政管理等,而在此期间又有了新的知识点、新的发明创造,上级检查又要以新标准、新规范进行,因此刚刚培训的内容已是“昨日黄花”,不能有效满足公路发展的形势需求。

传统的批次培训职工覆盖面不宽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应当加快职工全员培训进度,尤其是一线养护职工技能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但市(省)一级的培训往往针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一线工人的培训少之又少。而技术工人又都是各区县、各单位的业务骨干,要把全市的技术工人组织起来培训特别困难。有的基层单位职工将培训理解为变相旅游,根据培训地点决定是否参加,偏离了培训的本旨。

传统的批次培训差异化学习需求难以满足

工学矛盾造成了选择培训对象时的无针对性,导致培训针对性衰减,结果精心准备的培训成了“大杂烩”,缺乏层次感。不同文化背景的职工被迫接受同样内容的“填鸭式”培训,个性和优势难以发挥,培训效果差强人意。同时,还易产生“培训与否都一样”的错误认识,影响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健康开展。

从重庆公路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看其可操作性

公路信息化建设为职工网络教育提供了基础条件

重庆市公路局是较早开展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单位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推行网络无纸化办公,将机关发文、收文等公文(涉密文件除外)运转流程全部转移到办公网上,公文处理不再受“8小时”和“办公室”限制,拓展了办公时限。通过近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投入,重庆市公路局信息网络已初具规模,其终端已覆盖到全行业,在养护质量管理、桥梁视频监控、公路出行信息发布、网上超限运输审批等,已能常规运行,实现了市级与区县联网同步,网上申报与网上审批同步,并日臻完善。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开展网络培训,将终端延伸到道班和治超站,在一线基层单位配齐电脑等相应设备,能有效实现远程培训。

网络平台为实现网络教育培训提供了必要条件

重庆市公路职工网络教育平台,其重要特征是实现现场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该系统含网络视频学习、在线考试、个人学分排名等多个模块。学员输入账户进入平台,可查看自己必学课程、必考科目等。单位考核个人情况时,可以具体查看每位职工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考试成绩等。该平台目前已基本成熟,能有效运用于职工远程教育。

职工培训体系为建立网络教育机制提供了重要条件

重庆市公路培训与信息服务中心成立30多年来,有设施齐备的教学基地、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及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还有多年的资料积累,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职工培训体系。稍加利用,便能胜任远程网络教育。基于这一点,重庆市公路局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庆市编办出台《关于市公路局职工培训中心更名及调整事业编制的复函》(渝编办〔2015〕8号),新增了信息化服务职能,赋予新的内涵。为此,培训与信息服务中心经过资源重组,抽出专人建立了远程网络教育平台,进入了重庆公路行业职工技能培训的新阶段。

公路职工远程网络教育应对策略

基于公路行业的工作特点,笔者从以下三方面探索提出,公路行业发展远程网络教育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加快建设基于重庆公路网络教育平台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推进教育培训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精准化,使培训单位能尽快了解和检查职工的学习培训情况,推进培训工作和管理有效衔接,从制度上建立职工学习的长效机制。同时,还应坚持适时、分阶段地对各区县公路部门的上线率、参学率、完成率的检查、督促和通报,确保职工在线学习规模与培训质量。

适时更新课程学习内容

针对重庆公路网络教育平台的远距离和虚拟性等特点,课程资源建设重在整合,即通过“引进、购买、共建、自建”等途径,汇聚并统筹运用好国内外、省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邀请百家讲坛做客教授、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培训讲师,借力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同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着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坚持根据课程资源时效性和干部学习满意度、选学率,适时动态上线、下线部分课程。

丰富网络在线学习模式

通过设置行业交流论坛等形式,构建职工移动网络学习平台,让职工不受客观因素的限制,在手机上就能实现上线学习、在线培训。同时,利用重庆公路网络教育平台、重庆市公路政务信息网等多种网络载体,发布各种学习资料和辅导材料,动态更新最前沿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让职工能随时查阅相关资料,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公路局重庆市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耀眼的橘红色——河南省焦作市公路局养护工区养护机械队速写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