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2018-01-29 15:59刘卫红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护理人员

刘卫红

(淄博市高青县中医医院,山东 淄博 256300)

心血管内科是针对心血管疾病而设立的一个临床科室,主要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因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等改变,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逐渐趋于年轻化,同时我国近年来老龄化发展加快,促使心血管疾病成为一类社会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1-2]。因心血管疾病致病因素较复杂,且难以彻底治愈,在临时需注重治养结合,以增强疾病控制效果,避免病情发展,故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3-4]。但心血管内科疾病在临床治疗期间病情易反复,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直接对治疗效果产生负性影响。故为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224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均经影像学及心肌标志物检查确诊,无严重功能障碍及疾病较危及者。其中男128例,女96例;冠心病45例,慢性心力衰竭25例,心肌梗死76例,高血压52例,其他26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2.78±6.85)岁;学历:高中以上32例,高中及以下192例。

1.2 方法

分析患者护理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于风险事件发生后进行原因调查,根据医院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专业能力、护理质量、患者依从情况等多方面制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经统计,患者护理期间发生跌倒或坠床11例(21.15%),压疮16例(30.77),感染9例(17.31%),急性起病6例(11.54%),用药不规范10例(19.23%),总发生率为23.21%(52/224)。

2.2 风险因素分析

经调查,52例风险事件中与技术缺陷相关6例(11.54%),与护理断层相关5例(9.62%),与护理不全面相关6例(11.54%),与护理沟通不足相关16例(30.77%),护理人员责任缺失14例(26.92%),患者依从性较差5例(9.62%)。护理沟通及护理人员责任缺失所引起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5、7.220、5.765、7.220,3.962、5.216、3.962、5.216,P<0.05)

3 讨 论

护理风险因素在临床护理中容易引起风险事件的潜在或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224例患者护理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21%,说明在心血管内科中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需加强预防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经调查,本研究中引起风险事件的危险因素与技术缺陷、护理断层、护理不全面、护理沟通不足、护理人员责任缺失、患者依从性较差等因素相关,以护理沟通不足和责任缺失为主,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规章制度不全。科室中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相关规范较模糊,且难以贯彻执行,提供商缺失较为完善合理的排班制度,致使出现护理断层,在患者需要是护理人员无法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导致急性起病或坠床等发生。(2)护理人员专业综合能力不足。医院各科室工作人员每年都会出现变化,致使部分新入院的护理人员因临床经验不足,且缺乏较规范的职业培训,导致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及责任意识不足,在出现突发情况时难以及时有效的处理,致使患者病情反复或改善不明显,或在进行常规护患沟通是态度不够温和、亲切,致使护患之间有明显距离感,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影响护理质量。(3)护患沟通不足。患者在临床发病后对会产生不良心理,对疾病相关症状、治疗情况较敏感,对治疗结果的过度关心,而心血管内科治疗注重治养结合,治疗疗程较长,医护人员在用药治疗期间会要求患者进行休养、调理,当患者多相关治疗及护理认知不足,且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全面、详细的解答时,患者对内科治疗及护理信任度下降,难以配合护理;或在护理工作开展期间护患之间交流沟通较少,对疾病、治疗期间风险因素、日常保健等健康教育力度不够,致使患者盲目相信网络信息及自身主观想法,并对治疗期望过高,若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则致使护理信任度下降,导致依从性差或难以根据要求用药及护理[5-7]。

根据上述所分析原因,可将采取以下防范对策:(1)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医院规章制度,以患者为中心制定基本服务规范,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开展护理工作时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给予足够的尊重;同时根据科室护理人员资历、工作能力等建立护理小组,制定24h无缝式排班制定,促使临床护理及交接班更科学、规范,避免护理断层,使患者24 h均能接受较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以及时根据患者需求给予必要的护理指导及帮助,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利于患者病情好转。(2)加强临床培训。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观培养及专业技能培训,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护理相关规章制度及患者需求实施临床护理,并随时针对患者应急能力、专业技能等反复进行模拟考核,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同时将投诉中与护理人员相关的追究责任至个人,给予相关处罚,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增强工作责任心,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3)加强护患沟通。在患者入院第一时间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护理计划,之后将护理计划与患者或其家属分享,根据其要求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以促使临床护理更满足患者需要;同时针对患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等进行健康宣教,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支持,提高护理信任度;且在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治疗或护理存在疑问时及时给予解答,纠正其错误认知,避免沟通配合不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8-10]。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且主要与护理沟通不足及护理责任缺失相关,临床针对风险因素加强预防管理,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护理人员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