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心”出发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纪实

2018-01-29 17:59
江苏教育 2018年40期
关键词:心育辅导师生

一、环境铭“心”

1.建设绿色校园熏陶人。

大自然是最好的心灵疗愈师。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秉承“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绿色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将关爱心灵的情感倾注其间,用绿色校园熏陶人。

在做好绿化的基础上,学校提升水平,打造绿色文化,建设了一厅、一馆、一墙、二场、三亭、四园。一厅,即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展厅,以图文、案例介绍为主,致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珍爱生命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一馆,即数字生命科学馆,该馆占地200平方米,以保护人类的家园为主题,从地球的结构和演变到生命的诞生和进化,从生物的多样性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图文、模型、化石、标本、生态复原场景、多媒体等表达环境保护的意愿,彰显呵护地球、关爱生命的理念。一墙,即国学文化墙,以孔子讲学、孔子游学、古代六艺的场景为主要内容,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二场,即孔子广场和孝道广场。三亭,即行知亭、践行亭、规矩亭。四园,即法制文化主题园、廉政文化主题园、交通安全文化主题园、《弟子规》主题教育园。

学生漫步于特色各异的楼道,徜徉于绿意盎然的校园,凝望点缀其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文化石,品味心灵寄语,就能得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心灵浸润。每周常规评比、少先队活动、宣传画廊、图书漂流等,共同形成了主题鲜明、赏心悦目的育人氛围,充满着心灵的关怀,洋溢着成长的味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收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良好效果。

2.打造专业环境引领人。

建校初期,学校就高标准配备“心灵绿洲”心育成长中心,按要求配备基础设施,设置接待室、个体咨询室、放松室、测量室、团体活动室、沙盘室、宣泄室等,并且每年持续递增投入专项经费。每天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轮流值班,接待预约来访的师生,保证心育成长中心的正常开放和高效使用。另外,购置心育书籍和心理健康教育测量软件、光碟等专业辅导资料,满足教师专业提升的需要。

3.优化专业机制规范人。

学校确立校长总领,德育主任分管,德育中心具体负责,“心灵绿洲”心育中心具体落实、班主任反馈落实的“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强化心理健康活动的总体规划与目标达成的督查考核工作,做到开学有计划、过程有落实、期末有总结;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专兼职教师绩效考核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常规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

在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同时,学校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如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制度,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规范和主体责任,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专业护“心”

1.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心育校本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学习生活中的自我情绪调控、抗挫能力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交际心理与同伴交往、安全与道德、疾病与预防等不同的主题,分高、低年级两个学段,梯度呈现主题。目前,共两册的心理健康校本教材《让生命更加灿烂》已经使用1年,师生反映较好,正在进行第二轮修改提升中。

2.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路径。

学校探索了心育成长指导中心(心灵绿洲)、心理咨询部(年级组)、心理委员(班级)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每班级选5位心理委员,每周对其进行团体辅导等心理培训;心理委员再对班级同学进行朋辈辅导,发现有异常学生立即向年级负责人汇报。心理委员还负责对班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当学生有困惑时可以向心理委员倾诉。每学期由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指导心理咨询部开展工作,建立部门工作制度及考核制度,建立部门工作群以及班级心理委员群;定期给心理咨询部成员进行心理知识和心理沟通技巧培训;指导心理咨询部召开心理委员会议,并对全校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增强朋辈咨询的力量,提高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开展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学校每年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如“绽心灵之美,展校园风采”。在活动方案设计上,既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创新、操作性强,又注重活动全员性、整体性的教育实效。根据省文明办“八礼四仪”教育的要求,结合创文明城市的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心理素养的活动,如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感恩去哪了”“金钱去哪了”“礼仪去哪了”的心理探索活动;还组织了“法制歌曲大赛”“校园童话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追求心理辅导的实效性。

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师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运用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心理适应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等心理量表对小学生测评,根据调查测评表做出相应的调查分析报告。

根据分析报告,每学期学校有计划地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组建同质心理辅导小组,进行持续系列辅导。如:自信心培养系列团体辅导“在心中播撒成功的阳光”“做最好的自己、成功的我”,感悟学习的乐趣系列团体辅导“我最感兴趣的科目”“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等等。

学校每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如:针对教师的心理辅导系列讲座“破解幸福密码”“做个欣欣向荣的人”等;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系列讲座“做情绪的主人”“如何应对网络诱惑”“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我是个快乐的孩子”等;针对学生家长的心理辅导系列讲座“一年级新生适应”“做最优秀的家长”“家有小考生”等。为了巩固讲座成果,学校还在每周五下午组织家庭教育读书会,阅读《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吸引大批家长参与,心理辅导工作辐射作用日益突出。

学校设立“心理广播站”,定期对全校师生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放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剧场,开展十佳心理委员评选活动。通过活动的组织和参与,提高师生自我心理维护意识,提升师生心理素养的水平。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教研活动,探讨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

三、文化育“心”

1.依托课题研究,助推专业成长。

2014年,学校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开展课题研究,完成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策略研究”。2017年,以非暴力沟通为视角,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非暴力沟通视野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师生沟通的策略研究”。在课题引领下,学校每学期组织心理健康教师集中举行1次理论学习研讨、1次心育公开课评比、1次心育经验交流会,期末进行总结表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2.借助课程基地,促进学科融合。

2015年,学校的“绿色生命教育”被江苏省教育厅确立为“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三年多来,学校大力倡导绿色生命教育,构建核心文化体系、三级课程体系、四大活动体系,重点挖掘各学科课程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唤醒生命意识的系列课程。每个学科教研组每学期举行一次心理健康与学科渗透的研讨课和论文评比活动,极大促进了师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如:把“曼陀罗”引用到美术课堂中,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体育课上开展心理拓展游戏,如刮大风、松鼠和大树、手指操等,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科学课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坚持、勇敢、团结协作的心理品质提升。

3.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引领专业提升。

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省市各级心理研讨会、成果展示会、心理工作坊,持续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心理教育培训,通过网课、专家讲座、心理拓展训练等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技能。现有两位教师参加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初级班专业培训,三位教师参加了全国抗挫力训练师专业培训,八位教师参加了沙盘课程培训。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网络心理健康培训,为他们选购《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由心育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带领阅读,组织读书研讨会,要求班主任结合班级管理进行灵活应用,撰写班级叙事,让全体班主任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许多教师主动借阅心理辅导书籍,研究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积极运用心理学理论撰写论文,全员心育的观念已经深入师心。

我们将时刻铭记“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的”办学理念,一切从“心”开始,用如火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引领全校师生人格健全发展,让每一个生命都灿烂绽放!

猜你喜欢
心育辅导师生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