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18-01-29 00:26杜鹃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1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有效性初中语文

杜鹃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难于攻克的教学难点。阅读试题在语文考试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常见的阅读试题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阅读,这两部分阅读试题同时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部分,更是得分率比较低的部分。因此,必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语文是教授语言的科目,閱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更是建立在阅读教学基础之上开展的教学活动,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但影响到了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更对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仍然以分析教材内容为主要的授课方式,这种长期的过度的重课文内容分析,轻阅读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难易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能全面提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大行其道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学的主流模式。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在讲授课文时,依然是学生先读,老师领读,然后让学生根据所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用的比较好的词语、比较好的句子、比较好的精彩段落;然后让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出段落大意,再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找出文章的主题;最后对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进行升华。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被应用到了每篇课文的教学中,不可否认,在以分数和应试教育为中心的前提下,学生能够对课文了解得比较透彻,能够学会应试的技巧和提高答题的能力,但是站在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来说,这种单一的课文教授方法,在对所有课文进行教学时,并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也不能使学生更好地领略作者在文章中营造的情感,更不能感悟到作者对文章写作方面独具匠心的布局。

2.教学过程形式化严重

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走进语文课堂教学,都为语文老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这些新设备和新技术改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但是,很多语文老师或者为了应用而应用,或者为了省时省力而出现了过分依赖和利用这些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现象,课堂上老师不再板书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课件展示到大屏幕上,老师也不再领读,而是由多媒体音频朗读代替,类似的以前由语文老师做的工作,基本都交给了机器设备来做。这样没有明确应用目的的滥用,只会使教学过程形式化,从而使学生的鲜活思想被新设备和新技术所束缚。

3.教学过程固化与僵化

语文教师在上阅读课的前期,已经把本堂课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划都写进了课堂教案中,甚至有的语文老师把对学生的评价都用极其艺术性的言语写进了教案。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就根据教案的规划,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授课。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脱离教案规划的教学活动时,老师也只是稍微处理下,或者甚至不理不睬,继续安排教案进行授课,这样固化与僵化的授课模式,严重脱离了教学的实际过程。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进行授课,完全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没有考虑到教学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形式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例谈

1.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文章的美源于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在于作者对文章结构的独具匠心的布局。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述出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布局的精妙,感悟到有血有肉的作品,是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对创设情境的理解来感知和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走进作者写作文章的思绪当中,从作者的角度真正感悟写作本篇文章的目的与意图,真正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讲授鲁迅先生写作的《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科举制度,学生对科举制度有了真正的了解,再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写作的意图,就可以更好地明白孔乙己在课文中的表现。在讲述这课时,老师可向学生讲述唐朝诗人孟郊的故事:孟郊曾经两次科考失利,最终在四十六岁时考中进士,并在得意之时写下了千古名篇《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孔乙己是多么想入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究热情。

2.强化小组学习中的合作与竞争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都离不开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时,语文老师可就某篇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首先让每个小组阅读相关的文章,学生阅读完后,可让每个学生总结归纳出文章表述的主题,学生都把自己终结的主题说出来后,小组成员可以讨论哪个组员的主题是最接近文章的,经过谈论后最终形成本小组认为最正确的答案。这是小组学习的合作学习。对于小组学习的竞争,可抛出两个相反的文章主题,让小组之间就正反主题进行辩论。每个小组为了在辩论中取得胜利,压倒对方,都会花费精力和时间去精读文章,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点与论据。通过辩论的形式,学生加深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难而曲折的教学任务,其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们更要认识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要实现的重要教学任务,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备要素。因此,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有特色的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兴德.初中语文课堂探究式教学浅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

2.徐利英.构建探究合作型初中语文课堂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7).

3.王俊梅.浅议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8).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江东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有效性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