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8-01-29 10:56张悠哲
科教导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双一流

张悠哲

摘 要 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宏观背景下,陕西省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四个一流”计划。本文以西安工业大学为例,探讨汉语言文学“一流专业”的内涵和发展路径,旨在为该专业在省“一流专业”培育和建设以及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双一流 本科院校 汉语言文学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27

Abstract In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the state's promo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Shaanxi province has comprehensively deepened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mplemented the "four first-class" program. Taking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first-class professionalism"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iming to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specialty in the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velopment path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陕西省提出,将实施“四个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计划,这是适于本地要求的“四个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西安工业大学是有着深厚工科背景的地方高校,中文专业具有后发优势,中文专业教师连续多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专著、CSSCI文章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和提高。2016年陕西省教育厅启动陕西高校“一流专业”项目遴选工作,2017年9月西安工业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列入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这有利于该专业今后的发展和建设。对于学院而言,应明确“一流培育专业”的建设要求和验收标准,根据原有的学科专业基础,紧密结合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分层次、按阶段建设一流专业,为推动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做出贡献,同时应明确当前的优势和不足,加快平台建设,开创“一流专业”培育和发展路径。

1 “一流专业”的内涵和基础

创建“一流专业”不仅是高等教育办学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肩负建设国家的时代責任。专业建设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和保证,专业建设的好坏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地方本科院校要在“双一流”背景下获得发展,必须重视专业建设。一般来说,专业指的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学业门类。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设置的各种专业,体现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1]专业主要由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以及从事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的人构成。其中,专业培养目标对整个专业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专业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设计和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合理、完善与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相关情况,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发展。专业中的人包括教师、学生或从事相关学习和研究的人员。

西安工业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于1998年开始招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专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经过多次讨论和实践,明确了专业建设思路和专业发展规划。形成注重德行修养、强调一专多能、突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关于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具有相应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本专业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5人(含校外兼职),副教授10人。学院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统领,以质量工程为标准,重点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训基地与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生综合素质、社会服务功能等环节和内容,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展开重点建设,依托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该专业已探索出具有西安工大特色的文学教学和科研模式,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中文人才。

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该专业拥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艺术哲学”三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2016年被学校列为“一流专业”开展建设,“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史”等8门课程被列入校级核心课程。经过前期的建设和发展,该专业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在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效果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2 “一流专业”培育和建设路径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5)第三十一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2]培养复合型、拔尖型人才是高校及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首先应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中文学科应该紧密关注国家及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定位,培养适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专门性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承载着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表达“中国气质”的光荣使命,并在跨文化发展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endprint

其次,一流的教研团队也是建设“一流专业”的重要保障。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高级职称比例老师46%,95%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3名,已经拥有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两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梯队,形成一整套教师发展、教师监督和评价体系。

再次,专业教学管理秉承“高起点,精内涵,多功能,导引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建设”的发展定位,以“手腦并重,一专多能”为育人理念,总结审核性评估的经验教训,全面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学风持续改善、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和教学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为了稳步提升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风教风,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跟踪监控系统,落实学院人才培养特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在总结近年实施本科专业导师制基础上,特制订《人文学院本科生培养实行专业导师制实施办法》。以专业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师生互动教学(研究)小组,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力和学习研究兴趣,强化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培养,在优化教风学风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促进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以育人为本”的理念。

最后,建设“一流专业”必须对接国家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和生产能力。汉语言文学属于传统的长线专业,就业市场需求平稳,但增长缓慢,在诸多行业的竞争中压力很大。理工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必须适应国家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语言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其社会功用不能小觑。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了多次论述和阐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子,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应该而且能够自觉承担起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建立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 “一流专业”的文化建设和价值

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提升的当下,“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建设除了在人才培养、师资团队建设、管理层面以及与社会需求对接方面应能落实推进外,“一流专业”的文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专业文化不仅承载着本专业师生的理念、价值与态度,也是大学文化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已经提出专业文化的概念,但当下关于专业文化意义界定并不明晰。文化的概念相当宽泛和驳杂,专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需要明确。有研究者指出,“从广义的角度看,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形成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看,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专业组织成员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由此可见,专业文化能够指导和规范其组织中成员的行为,并且体现了组织中成员的共同理念和追求,是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的。

地方本科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明确和建立专业文化,形成有特点的专业内涵,培育专业核心竞争力。专业文化建设重在教书育人,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高等教育旨在完善和提高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的综合素质。我们既要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提升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明晰专业内涵与定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专业发展要注重落实效果,教育中的师生和管理者是专业文化的主体,专业文化建设则仅仅围绕课程体系、教研团队等展开。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生近年来不断摸索进步,已经连续举办了“汉字听写大会”、“校园诗词大赛”、“微电影剧本大赛”一系列有特色并体现专业文化内涵的活动,在形成专业文化特色的同时,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该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办《弘文报》,建立“千树声”网络朗诵平台,形成“大学读书会”等具有专业文化品牌效应的一系列成果,切实地将专业文化建设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

在国家建设“双一流”的大趋势下,本文探讨了西安工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一流专业”的内涵和建设现状、培育和建设措施以及培育和建设的意义,强调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研究、社会化服务等问题。也探讨了在“一流专业”建设中,专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当然各地区和各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其发展定位、目标、效果及评价机制方面都有不同,本文以期为地方院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发展中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本文系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微课的“人文类”公共课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17JGY3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焕勤.实用教育大辞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N].人民日报,2016-03-30.

[3] 周永雄.“双一流”背景下专业文化建设探析[J].铜仁师范学院学报,2017(7).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双一流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探析汉语言文学中国学文化的魅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