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干旱区造林影响因素及技术探讨

2018-01-29 06:01李爱华李秀华褚玉娟刘洋张明亮张国芹于丽
绿色科技 2018年9期

李爱华 李秀华 褚玉娟 刘洋 张明亮 张国芹 于丽

摘要:指出了随着气候条件的多样变化,干旱越来越成为影响林业造林成效的重要因素。从敖汉地区气候条件、林业概况入手,分析了半干旱、干旱地区影响造林成效的关键因素,探寻了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效果的关键措施,提出了在干旱区造林的技术要点,旨在为造林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干旱区;干旱造林;适地适树;造林成效;敖汉旗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166-03

1 引言

干旱胁迫在近几年的气候影响中日趋严重,对我国林业方面所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特别是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造林成效影响,是近期面临的主要矛盾[1~4]。林业各项工作应该着眼于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发现干旱缺水的重要因素,研究抗旱造林的关键技术,探寻造林工作中技术应用的要点,真正为林业工作的发展保驾护航。

2 敖汉概况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偏东南部,燕山山脉东段,努鲁尔虎山脉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向松辽平原相连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2′~20°54′,北纬41°42′~43°01′。总土地面积为836000hm2,其中林业用地410000hm2

2.1 敖汉气候概况

敖汉旗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气候,气候条件十分恶劣。雨量相对集中,雨热几乎同季,年平均降水量为320~470mm左右,蒸发量2100~2500mm,为降水量的6~8倍;敖汉旗内有5条河流,年均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有限,作物需水主要靠有限的天然降水供给。在干燥度分级上除个别地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区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干旱缺水,成为农林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从敖汉旗的气候条件看,其主要特点是干旱多风,从1957年到21世纪初期的50年里,发生旱灾的年份多达40余年。敖汉旗平均风速为4m/s左右,风向春季多西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全年6级以上大风平均为79~100次,8级以上大风达30~60次,多出现在4、5月份,最大瞬时风速为30m/s。干旱多风也是制约敖汉旗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2.2 敖汉林业概况

从1978~2000年,敖汉旗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23年间全旗造林保存面积达378万亩,有林面积达到34.3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37.11%,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防护林体系;从2001年开始,敖汉旗承担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生态建设由自主投入为主转变为国家投入为主,全旗生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10年间营造林201万亩,年均20万亩,有林面积达到5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生态成果得到有效巩固。2015年以来,敖汉旗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全旗503万亩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占集体林地面积的97.88%,生态建设主体由集体建设为主转变为以个人和社会经营主体为主,生态建设更加注重经济效益。5年间共营造林110万亩,全旗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农牧业发展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截至目前,全旗有林面积572万亩,森林覆被率43.8%,林业总产值5.5亿元。

3 影响干旱区造林效果的关键因素

(1)水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效果的关键因子。敖汉地区十年九旱,不但降水量小,而且蒸发量很大。这种情形下,土壤中含有的水分,不能满足较大面积的林木成活和正常生长发育时所需要的水量,而且严重亏缺[1]。

(3)树种选择是影响干旱区造林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是灌溉条件没有或不好的,造林绿化的优势树种应选择本土树种,并且尽可能保护并不断发展利用。因为经过自然选择的本土树种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适应能力强,具有优良的抵抗干旱胁迫的特性。

(3)造林技术和方法的正确选择是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主要因素。科学的造林方法能够在立地条件和灌溉条件不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达到事半功倍的造林效果,所以选择科学的造林技术和方法至关重要[3]。

(4)造林密度是否合理也会影响干旱、半干旱区的造林成效。确定树种以后,就应该设计合理的种植密度。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强度越大,造林密度是否合理对造林成效的影响越显著。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往往小于400mm,如果仍旧按照国家林业局造林规程的密度要求营造乔木林,加上没有灌溉条件或较好的集流条件,营造较大面积的林木往往不易成活,即使成活,效果也只会是“小老树”,遇到干旱严重的年份就不能存活[1]。在人工林的培育初期,林业学者们深人细致的研究了人工造林密度问题,并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一段时间,把经济产量作为密度是否合理的衡量标准。因此,适当密植一度成为固沙造林的有效措施,而且在许多地域被相关人员和单位大力提倡。但是,随着生产实践中固沙树木的生长,造林密度往往偏大,而且在生长过程中,林木密度没有及时调整到适宜范围,水分和养分明显匮缺严重,直接导致林木生长衰退,林分退化严重,甚至死亡。自然稀疏的天然林經过了生存竞争的自然选择,适宜的稀疏和林分生长的优良证实人工造林密度宜稀不宜密。人工造林实质上是模拟天然更新逐渐成林的过程,所以固沙造林初植密度宜采用适宜的造林密度,保持合理的经营密度[1]。

4 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效果的关键措施

在气候条件干旱半干旱、风沙大,土壤营养层贫瘠的敖汉地区,由于上述几项因素是影响干旱造林的关键因素,应依照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适地适树”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基础工作。造林树种和造林地两者要做到相辅相承,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或者根据造林树种选择适宜的造林地。

(2)根据造林地立地类型及立地条件,确定科学的造林技术和方法。科学的造林方法可以促进幼龄树的良好生长发育,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3)造林后的林分经营管理工作也至关重要。造林初期,幼龄林要及时进行灌水、追肥、除草、除萌等抚育管理作业。

(4)控制适宜的林分密度。将林分郁闭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使林分保持光照通透、良好通风,经常进行修枝打权,适时进行间伐,使林木光合作用达到最佳。

(5)林木的病虫害防治也是林分经营管理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林木病虫害的侵入,会造成病虫害泛滥成灾以致造成木材质量和产量下降,所以要进行积极防治,掌握科学的最佳防治时间,将病虫害在发生初期消灭,才能保证好的造林成效[3]。

5 干旱造林技术要点

5.1 坚持深翻整地

依据造林立地条件的不同,应该适当的调整整地方法。深翻整地可以改变土壤深层结构,降低土壤板结度,有利于初植苗木生根成活,以及根系充分利用深层土壤,提高造林成活率[6]。整地方法主要有深沟带状整地、大坑穴状整地、机械整地等几种方法。条件好的地区,对生荒地可采取全面机械整地方式进行整地。拖拉机进行地面深翻不少于40cm,土地整平,大块土块敲碎耙细。风沙小的地方可以秋季起垄挖坑。风沙大的地方春季现开沟即造林。对采伐更新地块要把旧树树根挖干净运走,杂物清除后整地。对盐碱化严重的地块必须进行客土,再整地。

5.2 优选良种壮苗

造林树种的选择要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选择适宜本地区的抗旱树种并培育成壮苗,充分发挥抵御干旱的能力和潜力。乔木树种多以本土树种赤峰杨、新疆杨、馒头柳、樟子松、油松、银中杨等为主。亚乔木树种多选山杏,碧桃等。用材林樹种主要以赤峰杨、新疆杨、樟子松、油松等树种为主。壮苗是指一定生长期内达到规定的苗高和胸径,根系发达、组织发育完好、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健壮苗木。

5.3 苗木处理

苗木自身的活力是否旺盛是苗木成活的关键。所以即使是优质苗木,从起苗到栽植这一系列过程,苗木失水降低活力的机会有很多,直接影响造林成效。因此,在造林开始前,即从起苗到栽植的全过程,苗木要进行相应的科学处理,以保持水分平衡不流失,提高造林成活率。

5.3.1 浸泡苗木

部分苗木因前一年气候干旱导致的生理干旱,因而造成苗木缺水,苗木浸泡可使苗木水分吸收充足,增强自身抗旱性[6]。苗木经冬后体内水分匮缺严重,苗圃地应及时灌越冬水和掘苗前水。从外地购进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失活机会多,更应该重视浸泡这一步骤:应在运输到达后造林前,立即将苗木立于河水或清水池中浸泡48~72h,可使其体内充分吸水,延长造林后抵御干旱的时间,增强其生活力,加快萌发速度,方可造林。

5.3.2 保护苗木根系

苗木根系完整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所以起苗时要保护好根系,劈根苗必须剔除。起苗时立即用湿土埋好苗根,要做到不晒根、不裸根,保证苗木根系水分不流失,起苗后要及时进行假植。运输过程中要注意苗木的包裹,可以适当补充水分。运输结束后应及时将苗木浸泡方可造林。造林时用植苗桶或其他保湿容器盛苗随取苗随栽植,苗木不能长时间曝晒在造林地中。

5.3.3 苗木修剪侧枝

植苗前应及时处理苗木侧枝,将其全部剪除,有过大苗木需要去头再进行栽植。修剪侧枝既可以降低苗木展叶耗水,也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协调苗木地上部分枝叶蒸腾耗水和地下根系生根用水间的矛盾;还可以减少风对幼树的摇动,有利于生根,提高造林成活率。

5.4 栽植方法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不利于苗木的成活。主要表现为:早春天气温度回升速度快,但是土壤经过冬季的低温,解冻慢、温度上升慢,从而导致苗木发芽展叶快,蒸腾耗水量增大,而根系在低温的土壤里生长缓慢,吸收水分少,加之本地区春季风大使苗木耗水量增加,导致苗木失去水分平衡而枯死[6]。因此,造林方式的正确选择,可以增加苗木根系生长的优势,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5.4.1 适时早栽

对苗木进行适当的提前栽植,可利于苗木根系先生长,后展叶,增加根系生长优势,缓解地上部分需水和地下部分蓄水的矛盾,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苗木栽植过晚,生根的同时展叶,根系不能足够吸收水分和地上部生长消耗水分的矛盾加剧,使苗木水分流失严重导致死亡,降低造林成活率。

5.4.2 适当深栽

适当深栽是指在深沟大坑的基础上,造林时在沟(坑)内再挖植树穴,使苗根又深一步,达到70~90cm,处在土壤水分较好,较稳定的部位。将苗木地径部位埋在植树穴面下的适宜深度,埋土至苗木根径以上2~3cm处,做好树盘,有利于水分蓄积。由于栽植较深,不但能使苗根完全处在土壤水分较高的深度,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又能使苗径裸露较少,减少了苗木蒸腾耗水,有利于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提高造林成活率。

5.4.3 坐水造林

植苗前先向挖好的苗坑浇满水,使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栽植穴内仍存留有等于或少于1/3水时,将苗木植于坑中,边填土边踩实,提苗,舒根。

5.4.4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造林

将苗木根系速蘸500×10-6的ABT生根粉后栽植,或在50×10-6生根粉中浸泡半小时,还可以用1:10浓度的根宝液浸根5min后造林,都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5.4.5 覆膜造林

覆膜可以分为穴内覆膜和整垄覆膜,有利于保水增熵。穴内覆膜在苗木栽植后将黑色塑料薄膜覆盖在树盘内,条件好可整垄覆膜,条件不允许地区也可用秸杆或杂草覆盖。覆膜利于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使苗木易于生根成活。

5.5 管护措施

造林结束后,管护措施要到位,及时扶正苗木、踏实土层,修除多余侧枝,并进行涂白。涂白既可以防止日灼伤等病害,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家畜野兔的啃咬损坏。管护过程中及时预防林木病虫害的发生,随时进行间伐、修枝,适时适当控制林分密度。要明确管护责任,健全管护组织,巩固造林成果[2]。

6 结语

敖汉地区林业要充分认识抗旱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从建设绿色科技林业和生态经济林业两个方面高度重视抗旱造林工作,认真分析干旱区造林成效的影响因素,探寻解决干旱造林的关键措施,研究抗旱造林的技术方法要点,通过全面掌握科学的抗旱造林技术,提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造林质量。随着气候的日以转变,在实际造林工作中要加强抗旱科技的应用,逐步推广抗旱造林工作的范围,可以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上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容易产生更好的示范效果,使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更快更好[4]。

参考文献:

[1]王林和,姚喜军.干旱、半干旱区造林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4(1):36~42.

[2]徐立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1):45~46.

[3]谭丽娟,张秀丽.辽西干旱地区影响杨树林分速生丰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4(3):75~77.

[4]徐志辉.论抗旱造林技术和技术要点[J].科技创业家,2013(11):57.

[5]胡新生,王世绩.树木水分胁迫生理与耐旱性研究进展及展望[J].林业科学,1998(2):77~89.

[6]韩春智,王艳丽.简议干旱地区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