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名

2018-01-30 00:41徐建英
南风 2018年35期
关键词:嬷嬷紫荆花艾米

○ 徐建英

院子的两旁,一溜儿开着紫红色的花。五瓣的朵,挨挨挤挤地和着艾米咿咿呀呀的唱腔,缤纷了整个小院。

休息的间隙,艾米问:“嬷嬷,金紫荆花的决赛您陪我去吗?”

她伸出布满青筋的手,摸着孙女的头说:“去啊,怎能不去呢?我是你故事里的女二号呢!”

艾米咯咯地笑,摇着她的手晃:“太好了!嬷嬷,能讲讲您的故事吗?”

“嬷嬷没故事。”

这是真话。

她的一生,波澜不惊,按父母制定的要求读书,按步就班参加工作,相亲,结婚生子。

唯一变的,香港回归后,有了孙女艾米,她因此在52岁那年提前退休。

跟所有国企退下来的老太太一样,她退休后负责买菜、做饭,盘点一家人的琐碎,还有,照顾小艾米。

偶尔的,她也会出去打牌,偶尔也去剧院,到艾米渐渐长大,多是陪着孙女艾米去剧院,因为艾米喜欢听戏。

有时她也教教艾米,唱念做打,以她本不精湛的水平。艾米呢,却是愈发欢喜,整日绕着她咿咿呀呀的。

儿子见此征求她的意见:“阿姆,艾米喜欢粤剧,要不送她去学学?”

她还没回答,一旁的儿媳答话了:“这主意不错啊!香港艺术发展局回归后拨款助办的少儿粤剧班,现招生呢。”

“那让小艾米去吧!闲时我在家还可以辅导辅导。”她非常赞成。

从此,她陪着六岁的艾米学基本功,练唱腔,练身段,唱念做打一样不落。到艾米八岁,已经能把《救父记》《宝莲灯》《太阳神话》咬得字正腔圆。她在一边跟着常哼哼,哼着哼着,常陷入沉思。

和所有从佛山移民,在香港出生长大的孩子一样,她踩着唐楼临街的廊道长大,自小跟母亲一起去赶廊道粤剧班的小场,她被那咿咿呢呢的优美唱腔古色古香的唱词深深吸引。

有一次听《蔡文姬》,其中有一段长花:“洒坟头,惟泪酒,设奠营斋你都系难沾口。幽冥渺渺恨悠悠,爹呀!恕女客过长安,明、明日就走……”她当时听得泪流满面。

到小戏场散去,她挂着泪痕拉住母亲:“阿姆,我想学戏。”

“你疯了!”母亲摇摇头。又狠狠地瞪了她说:“不务正事,你想以后去街上揾食吗?”

“我学戏后当然去粤剧团工作啦!”

母亲指着她的头骂:“你疯了!香港随处都是这样临时搭班的粤剧班,演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演戏只是有需要了才临时搭一把。你去,谁付工钱你?”

看着她委屈得直掉泪,母亲又换了换语气:“如果你热爱艺术,芭蕾舞和管弦乐团都是可以选择的,港英政府在这方面投了不少钱,至于学粤剧,你别去想了!”

从此她没再去小廊道听戏,被母亲强制性地送去了学校隔壁的英文补习班。

“嬷嬷,您说我这次能进决赛吗?”艾米软柔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她微笑地抚摸艾米的头:“艾米自己有信心吗?”

“有,只要有嬷嬷陪着,艾米一定可以。”艾米一脸坚决,在孙女的眼里,她看到了同样是一脸坚决的自己。

半月后,香港世界“金紫荆花奖”艺术大赛总决赛如期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赛选手云集香港,赛区门前人流如织,彩旗猎猎。

演厅第五排,坐的是她。

台上的艾米,脸上画着白底红腮,勾浓眉墨眼,片子石釉亮,弦琴箫笛和着锣钹鼓板响过之后,艾米水袖轻甩,波浪音抑扬顿挫,台下掌声雷动,最后一奏煞科鼓响,台上帷幕轻垂,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

当主持人宣读完“金紫荆花奖”的获奖名单,她眼含热泪看着领奖台上的艾米,布满青筋的双手一个劲在鼓,喉咙打着颤音,情不自禁地吟出声来:“欲偷折隔篱花,追忆堤边柳,容我一诉往事……小常喜哎!”

“小常喜呀……”她在心里悄悄地喊了一声,轻轻呼唤着这个50年前就为自己取好的艺名。

猜你喜欢
嬷嬷紫荆花艾米
“紫荆花开二十五载”港珠澳大桥诗词交流会暨《紫荆花开二十五载》大型诗词作品集征稿启事
紫荆花 美丽的“误会”
艾米未来农业文旅小镇
紫荆花
紫荆花
请善待艾米
请善待艾米
敬爱的“容嬷嬷”
白嬷嬷和小常
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