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利和古拉
——运用绘本故事开展儿童戏剧活动

2018-01-30 03:36江苏省如东县新苗幼儿园徐朗煜
家教世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古拉范式戏剧

◆江苏省如东县新苗幼儿园 徐朗煜

《古利和古拉》是一本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讲述的是两只可爱的小田鼠古利和古拉在森林里玩,遇到了一只巨大的蛋,想尽办法运回去却没有成功,只能从家里运来锅碗铲勺,在广阔的森林里做美食并与伙伴们分享的有趣故事。

活动一:大家来阅读

我们班的阅读区设在洒满阳光的前阳台上,那里有温馨的帐篷、可爱的小沙发,图书就陈列在随手可得的布袋里。孩子们总是结伴而往,挑上心爱的绘本来翻阅,好不惬意。时常有小朋友把我拉过去问:“徐老师,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孩子们热情这么高,何不就此来一场“绘本分享”活动呢!我引导他们用调查表、讲故事,亦或是亲子表演的方式展示对绘本的理解。最后通过“贴星星”活动,大家一致选出了《古利和古拉》为最受欢迎的绘本。

阅读区里,孩子们议论开了,笑笑说:“古利和古拉是一对双胞胎吗?好像长得一样!”琪琪指着封面说:“他们衣服的颜色不一样,你看!”豆豆说:“竟然有比古利古拉还大的蛋,太神奇啦!”……

看来,孩子们对绘本的内容很感兴趣,也有一定的读图观察能力,但容易忽略画面中的细节,不太关注画面的关联性。于是,我带领幼儿在集体活动环节精读这本书。在“封面猜想”中感知作者按照颜色对应来区分古利和古拉的诀窍;在“去森林”中掌握“跨”“跳”“钻”“爬”等动作;在“巧运蛋”中尝试各种各样运蛋的方法……

活动二:小小剧作家

在阅读区,我发现孩子们自发表演起了《古利和古拉》中有意思的对话,我尝试以戏剧的形式扩展幼儿对故事内容及意义的认识,通过扮演与创作,体会作品的特点与趣味,了解作品中的情境、人物与情节。

演戏要一幕一幕地演,把它分成几幕呢?于是我问大家:“《古利和古拉》的绘本讲了几个故事,你觉得哪个故事最有意思?”大家经过讨论一致决定将其分为遇见巨蛋、运蛋妙想、美味蛋糕和做蛋壳车这四幕。

戏剧的框架有了,那就开始创作剧本啦!我为每一幕剧本的创作都设计了表格,包含的内容有场景、角色、语言和动作。在语言区中,每个孩子都有一本自己的全剧剧本,他们可以运用我设计的表格进行绘制,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来“编写”剧本;在表演区中,幼儿结合自己创编的剧本,邀约好伙伴们大胆表现,他们忙碌的样子俨然就是一个个“导演”“编剧”和“演员”。

在“剧本创作”中,争执是必不可少的,不是为了用谁创编的动作就是为了用谁创编的对话,往往是各执一方,僵持不下。每每这时候,“投票”“重组”,屡试不爽,我们总会尝试着“做加法”“做减法”,找到大家都满意的答案。

活动三:范式游戏化

戏剧范式也称戏剧策略,这是儿童戏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支架。我们试图将戏剧范式“镶嵌”在儿童自己创编的剧本中,帮助儿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以“即兴扮演”习得各种范式。

“魔术弹,魔术弹,变成什么最好玩?”魔术弹的暖身游戏拉开了范式学习的序幕,孩子们变换着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在第一幕“遇见巨蛋”森林场景的建构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或独自或组合创造出了树桩、蘑菇、小树林、石头等等造型,进行建构空间。

“动作传真机”也是范式学习中常用的游戏,在第三幕“美味蛋糕”创作中,孩子们尝试将做蛋糕按照敲鸡蛋、打蛋清、撒点糖、加面粉、揉面团、倒点油、放进锅等步骤,并按顺序将动作传下去。

常用的范式还有诸如进入空间、史诗剧场、旁述默剧、动感口号、主题歌等等,我们均在自由与开放的氛围中进行,融游戏化的方式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四:音乐巧利用

音乐的合理选用是儿童戏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用动作表演戏剧,我们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发展需要为导向,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

在征集备用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了家长资源,让家长与幼儿的互动成为了儿童戏剧游戏中新的生长点。幼儿带着任务,将戏剧的情节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将自己对音乐选择的要求说给爸爸妈码听,让爸爸妈妈当自己的小观众、小听众,爸爸妈妈成为了孩子们音乐选择的忠实伙伴。

当然,不同风格的家长,选来的音乐也是风格各异的,经过大家的斟酌,我们作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古利和古拉刚出场时,我们选择了活泼欢快的《蓝精灵》音乐,将之剪辑成AB段结构。在表演过程中,幼儿跟随着A段音乐在森林里找榛子、栗子、松果等好吃的东西,并随B段音乐与幼儿建构的蘑菇、树桩、大树等造型进行互动舞蹈;遇见了巨蛋,我们选择了幽默又略带滑稽的音乐《恶作剧》将古利和古拉想把蛋装进篮子装不进,想抬着走抬不动,想滚着走又怕被磕破的种种矛盾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做蛋糕时,我们选择了曲调轻松愉快的《农家乐》,表现了做蛋糕既自在又愉悦的情趣……

活动五:角色我做主

幼儿既是儿童戏剧的演员,又是观众,人人都有可能扮演剧中的某一个角色,人人也会坐在下面看表演。在日常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习惯了自由组合。因此,孩子们为四幕剧的排演自然分成了四组,每组担任一幕剧,这样保证了每一个孩子都是演员。

在表演区,我问其中一组孩子:“你们想演什么角色?”话音刚落,可可说:“我想演蘑菇!”乐乐说:“我想演古拉!”笑笑说:“我想演古利古拉的朋友。”……虽然剧中的主角是古利和古拉,但孩子们早已将许多的场景角色化了,他们只想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角色。有时候也会出现某一个角色有多名幼儿同时想要扮演的情况,我们就跟孩子共同协商,通过多人扮演一个角色或者角色竞聘活动来确定演员。

由于每一个角色都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是幼儿通过自我挑战获得的,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每一个角色都是他们心目中最好的角色,他们也是极其投入的,我在放学时捕捉到的一幕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放学时,孩子们总是这样来跟同伴打招呼:“再见,古利!”“再见,古拉!”“再见,树桩!”……

活动六:演绎倒计时

《古利和古拉》进入了排演阶段,马上就要演出了。几个小伙伴一边在表演区装扮自己,一边谈着话,可可说:“我们演出时肯定要化漂亮的妆,还要穿漂亮的演出服!”乐乐说:“你就臭美吧,我们哪来的观众呢?”童童说:“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啊!”

孩子的一番话提醒了我,对于“剧场”他们还没有概念。于是我决定在戏剧表演前,带他们看一场真正的演出。在去看演出前,我让孩子们罗列了关于演出想知道的问题,孩子们带上调查表出发了。

这一去收获可真不小,孩子们用自己看得懂的符号在调查表上密密麻麻记下了一大串,他们知道了可以用制作海报的方法为演出做广告;知道了演出还得有服装师、化妆师;演出前要报幕,演员上场、下场都有讲究……

回来后,孩子们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会,最后他们准备这样来解决问题:“海报上就画古利和古拉的形象,然后贴在幼儿园宣传栏;演出服来不及制作,可以向其他班去借,还可以亲自动手装饰漂亮一点;笑笑的妈妈平时爱化妆,就请她来当化妆师;报幕就毛遂自荐了,这个不难……”征得大家的同意后,孩子们开始分头行动。其实,演出是不是完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孩子的成长。

活动反思:

一、读懂儿童、读懂绘本,探寻来源于生活的素材

读懂绘本首先要读懂儿童,以儿童的视角去发现、去体验。绘本《古利和古拉》中的角色爱玩爱吃;调皮好奇,遇事愿意尝试,最终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与大家分享了美食,孩子们阅读此书就像在读自己的故事,沉浸其中。诸如此类充满了生活化、情景化、趣味化的绘本无疑是受幼儿欢迎的,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精选此类绘本作为生发儿童戏剧活动的素材,引发幼儿情感共鸣、激起幼儿的表演欲望。

二、放权儿童、鼓励探索,优化戏剧活动的学习过程

在整个戏剧活动中,从绘本的选择、剧本的创作、音乐的利用、角色的扮演到海报的制作,教师都放权给幼儿,鼓励幼儿从自身的思维角度去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没有强调技能的熟练程度,而是注重幼儿对剧情的理解,重视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和审美教育,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并据此提供丰富、适当的支持,引导幼儿表达心意、创作思考。这其中的收获是最后一场演出远远不能比拟的。

三、人人参与、寓教于乐,实现戏剧表演的“全民

运动”

传统戏剧表演角色的选择可能仅限于少数能力较强的幼儿,使得大多数幼儿缺乏参与的机会。此次戏剧活动是如何实现人人参与的呢?教师首先运用游戏化的范式学习,渗透“草木皆兵”的理念,从而引导幼儿从自身兴趣出发或选择人物或选择场景进行扮演;接着利用分组,解决了人多角色少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在戏剧创作的整个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是“主角”,每个幼儿都有“话语权”,实现了戏剧表演的“全民运动”。

由此看来,一个好的戏剧活动,教师需要把握好剧本主旨,寓教于乐,引导幼儿学习人际沟通,学会尊重、关怀与合作,便能促进其人格持续成长。

猜你喜欢
古拉范式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古利和古拉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戏剧类
命运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