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出血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8-01-30 05:10王江红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溶栓医护人员脑梗死

王江红,张 榕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急性脑梗死这一脑血管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若患病之后,及早接受治疗,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治疗时,多会对超早期静脉溶栓这一方式进行采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患者极易发生出血情况,所以需展开相应的早期护理干预。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实验组24例。常规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为(52.47±5.88)岁。实验组: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为(53.09±5.2)岁。对比两组的性别和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实行以下的早期护理干预。第一,掌握好溶栓时间,应尽可能地在患病发病的六个小时内对患者实行溶栓治疗,若还没有明确患者的发病原因,需按照医嘱,对患者实行相关的治疗。第二,血压护理,进行溶栓治疗前,医护人员需测量好患者血压,一旦患者的舒张压一收缩压达到一定时,要报告给医生。第三,药物的相关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以往服药史,一旦患者服用了有较好抗凝效果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药物等药物,医护人员需向医生反馈情况,并让患者暂时停止接受治疗。最后,体征监测,医护人员应将重点放在患者瞳孔变化和个人神志的监测上,一旦患者有呕吐恶心以及头痛情况出现,医护人员需在第一时间向医生报告,并配合其采用紧急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把所收集到的数据纳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以( ±s)和(%)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检验与卡方检验差异,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常规组有6例患者不满意,10例患者比较满意,7例患者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3.9%。实验组有2例患者不满意,11例患者比较满意,11例患者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1.7%。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

常规组有2例患者出现鼻部出血,2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1例患者出现脑部出血,出血率为21.7%。实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鼻部出血,1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无1例患者出现脑部出血,出血率为8.3%。实验组的出血率明显要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

3 讨 论

当患者患上急性脑梗死之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其实施救治[1],其中常用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即超早期静脉溶栓,虽然这一治疗方法可使患者的治疗疗效得以保障,但患者极易出现相关的并发症[2]。以往在展开临床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仅局限于健康宣教、病情监测,难以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相比于传统护理,早期护理干预更重视的是早期的护理工作实施,其包括药物护理和血压护理以及监测患者体征等内容,通过早期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地确保患者的护理效果,让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当中[3]。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选取94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两组,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从结果看来,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3.9%,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1.7%。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常规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而且常规组出血率为21.7%,实验组出血率为8.3%。实验组的出血率明显要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这代表,早期护理干预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助于医患间维持一种和谐的关系,而且能够降低患者的出血率,保障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4]。

总而言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时,对其采用到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有极佳的临床疗效,因此可广范围地推广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溶栓医护人员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