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8-01-30 23:49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农业

头 条

全国首个国家级“农创园”南京开建

近日,全国首个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开工建设并举办发展推介大会。该园区总体布局为“一核四园多基地”,“一核”指建设以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和农业及关联产业总部经济区为主要功能的科创核心区;“四园”包括以农业科技成果中试孵化为主要功能的现代花卉及园艺产业技术中试孵化园、现代特色果蔬循环农业技术中试孵化园、现代种植业及综合技术中试孵化园、现代水产业技术中试孵化园;多基地包括南京市现有各类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及在宁涉农科研院所的试验基地,基地主要对接“四园”,承担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推广培训。与普通农业科技园区不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将是一个“双创、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将及时发现、响应和解决现代农业产业科技问题,全面为新农民、新主体、新农人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将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衔接各类科技园区、产业园区,面向所有产业主体推动技术开放;将实现包括技术测试、实验基地等在内的平台共享,以及数据共享和服务体系共享。

要闻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分会场活动将于9月23日举办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的《关于组织实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在国家层面开展重大活动,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分会场活动及系列活动,通过政府发动和带动,形成影响力和推动力。主会场活动和分会场活动于9月23日举办,若干系列活动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陆续开展。

◆我国马铃薯、甘薯种植面积世界第一

薯类作物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对促进我国种植业调整,支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我国主要薯类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1.5亿亩,占全国可用耕地8%左右。其中,马铃薯和甘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制种正式纳入中央财政保险补贴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近日联合发文,正式将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制种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目录,此举标志着制种保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据悉,中央财政制种保险保费补贴,属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重要组成部分,补贴比例按照《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即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对东部地区补贴35%,对新疆兵团、中央直属垦区、中农发集团等中央单位补贴65%。

◆江苏加快实施农机“两大工程”示范推广

为加快实施农机“两大工程”(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应用工程),推进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今年江苏拟在20个县组织实施农机“两大工程”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强基础、提水平、创机制”,围绕设施农业主要环节机械化,细化机具配置方案和相应技术路线,推动设施农业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结构提档升级。

◆江苏农担携手农技耘APP打造“农业担保”线上平台

近日,江苏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与江苏农村经济杂志社就开展农担政策宣传与业务服务合作举行签约仪式,农技耘APP“农业担保”版块同步正式上线。借助农技耘APP平台,江苏农担实现在线为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委托担保申请与业务咨询。

数据

◆我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97.1%

我国加大抽检监测和监管力度,调整完善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全国上半年共监测153个大中城市92个品种近2万个样品,检测指标从过去的94项增加到122项,增加的是和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药和兽用抗生素等指标。结果显示,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1%,农产品质量稳中向优,农产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综合价值687亿元

《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价值评估研究》项目近日通过了专家评审。经初步估算,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综合价值约为687亿元,其中载体价值约为363亿元,服务价值约为324亿元。据了解,兴化垛田农业系统属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价值核算将为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动 态

◆常州:培育出我国第三个自主知识产权肉鹅新品种

由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江南白鹅配套系”近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和鉴定,成为我国继“扬州鹅配套系” “天府肉鹅配套系”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鹅新品种,标志着常州在水禽育种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江南白鹅配套系”也是常州继“雪山鸡配套系”之后第二个自主培育研发的畜禽新品种。

◆泰州:全市首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成立

江苏省泰州市首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泰州红旗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近日成立。该联合体由江苏省农业龙头企业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4个合作社、15个家庭农场组建,是一个集优质稻米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农业经营组织联盟。联合体采用“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模式,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联合体的成立将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凝聚力,构建泰州市优质稻米经营体系,推动品牌化经营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东台:宽领域对接上海市场

江苏省东台市加快构建农产品上海营销网络,通过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等直供直销模式,建立特色农产品销售窗口、直营店83个。岭松、龙厨合作社与上海高校后勤配送公司等企业签订产销对接协议,年交易额1.3亿元。三仓镇与上海蔬菜集团开展紧密合作,建立标准化外延生产基地,带动3000多农户生产的果蔬直供上海市场。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农旅平台,放大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效应,举办东台“瓜儿熟了”旅游季上海旅游推介活动,与携程、中青旅、驴妈妈等知名旅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开辟上海东台旅游专线,黄海森林公园、甘港老家、国贸农庄、三仓田园乡村等一批休闲观光旅游景点深受青睐,年接待上海游客超20万人次。

◆扬州:全面启动牛羊家禽屠宰监督管理

为规范牛羊家禽屠宰经营秩序,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扬州市农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会同市食药监督局、环保局,按照食品安全监管“四个最严”要求,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印发全省地级市第一家《关于加强牛羊家禽屠宰管理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扬州市全面启动牛羊家禽屠宰监督管理工作。

图片新闻NEWS

句容西井村:推动成果落地 服务产业富民

大力培育富民产业,推进科技与产业对接,解决好科技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产业富民的重要举措。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西井村作为茅山老区重点帮扶村,多年来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效益较低,亟待通过特色富民产业的植入破解发展困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村“两委”班子与南京农业大学南方草业研究所相关专家充分对接,以草坪种植、林下生态种养等特色产业为高效优质农业增长点,共建“产学研基地”,努力实现“校地合作、产研共赢”。依托该基地,南京农业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人才优势,将更多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高质量服务于西井村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将西井村培育成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器”。西井村将在南京农业大学的科技支撑下,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布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提升产业效益,实现产业富民。□

广角

◆陕西杨凌:成立全国首家航天育种种质资源联合实验室

由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陕西杨凌现代植物培育引种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我国首家航天育种种质资源研究中心和航天育种联合实验室(种质资源库)近日在杨凌挂牌。双方将把已经搭载和准备搭载的种质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保护,不断示范推广高效优质的研究成果,促进我国航天领域和农业领域的优势力量伸展到“一带一路”建设中。

◆山东:整合340亿元投入乡村振兴“资金池”

山东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实施意见》,提出改变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将涉农资金全部纳入乡村振兴“资金池”,根据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统一集中、统一决策、统一分配、统一考核”的原则管理。以2017年数据测算,山东此次纳入省级统筹整合范围的涉农资金约为340亿元。

◆安徽:成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安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近日在合肥成立,该联盟主要承担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科技扶贫和创新储备5项任务,具体工作包括全力支撑粮食安全和特色产业发展,注重种养结合和三产融合,助力新型业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进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针对农业科研力量分散问题,联盟还将紧紧围绕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推”深层次合作,有效打破科技创新和产业“两张皮”现象。□

猜你喜欢
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5G+农业”:5G如何为农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