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祛瘀丸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8-01-30 10:18罗巧琴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益气内皮中风

罗巧琴

(江西省井冈山市中医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缺血性中风患者多以年龄≥60岁高龄人群为主,该类人群常合并较为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部分患者还存在血液黏滞性增高、脂质代谢紊乱等情况,因此在为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不仅需要帮助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还应将其他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消除[1]。缺血性脑卒中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属“中风”范畴,主要是因阴阳亏虚,加之受到瘀、火、风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气血紊乱脏腑失调引起,因此针对该病的治疗应以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为主要原则[2]。为进一步加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本院近两年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益气祛瘀丸治疗,旨在观察益气祛瘀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6岁,平均(62.45±7.11)岁;病程 7~60 d,平均(32.45±

7.11 )d。对照组男25例,女 15例;年龄45~75岁,平均(62.51±7.21)岁;病程7~61 d,平均(32.55±7.21)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4]中气虚血瘀型中风诊断标准。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本院实施影像学检查确诊;②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外伤、脑梗死或脑炎患者;②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③7 d内使用对血脂水平有影响的药物。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降颅内压、血压控制、血糖监测、改善患者脑营养等;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河北御芝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689)口服0.1 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9)口服10 mg/次,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益气祛瘀丸治疗,方剂:取地龙、水蛭、蜈蚣、僵蚕各20 g,三七、桃仁、党参、生首乌、川芎、丹参、赤芍、大黄各30 g,黄芪120 g。由本院中药师制成丸剂,2丸/次,1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

1.5 评价指标 ①治疗前后为患者分别静脉采血5 ml,利用国产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各指标(血浆内皮素、一氧化碳)及血脂水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②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采用积分法进行评价,治疗前后积分百分数折算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积分折算>55%,有效:积分折算在35%~55%之间,无效:<35%;③不良反应呕吐、头痛、腹泻、皮疹等。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blood lipid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blood lipid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项目血浆内皮素(pg/ml)一氧化碳(μmol/L)甘油三酯(mmol/L)总胆固醇(mmol/L)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0)70.14±4.51 56.45±3.34 57.14±3.01 67.44±3.24 2.01±0.41 1.60±0.31 6.11±0.72 5.12±0.65观察组(n=40)70.21±4.61 49.17±2.91 57.61±3.51 73.41±4.51 2.01±0.42 1.31±0.28 6.12±0.74 4.47±0.51 t值0.069 10.394 0.643 6.799 0.000 4.391 0.082 4.976

2.2 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又与脂质代谢异常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加之患者脂质沉积于血管内膜导致血管内皮受到严重损伤,发生灶性脱落从而有斑块形成,此外患者若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性病症也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脑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缺血性中风。

目前临床上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溶栓、抗凝、降纤等为主,此外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也极为关键,阿司匹林使用后能够与环加氧酶中的丝氨酸发生乙酰化反应,促进酶活性降低,有着极佳的四烯酸代谢抑制功效,可帮助凝聚作用降低;而使用阿托伐他汀则能够帮助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使得受损血管得到及时修复,促进动脉血管弹性增强[6]。为患者实施西药治疗虽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但长时间使用药物极易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耐药性降低,最终对疗效产生影响。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活动动力在于气,机体内的各个脏器的正常生理活动均需要气的滋养,充足的正气可保证脏腑功能正常运行,一旦机体受到外邪入侵,则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不佳,机体阴阳失调后则气血不和,极易受到血瘀等病理情况的影响而生病,因此针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医认为应以活血化瘀为主[7]。因此本研究对观察组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实施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祛瘀丸,而对照组则单纯实施常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且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较对照组少,说明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中风对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这是因为益气祛瘀丸是由黄芪、水蛭、党参、丹参、三七、大黄等诸位中药合制而成,药中黄芪及党参可补气,大黄、红花、丹参、赤芍、桃红等诸味中药合用有着极佳的通络化瘀之效,而辅以蜈蚣、地龙、水蛭行破血逐瘀之效,并达到血瘀化除的目的。现代药理学证实丹参中所含丹参酮等活性成分有着极佳的改善微循环及抗血栓之效,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含有川芎嗪,有着极佳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扩张之效;黄芪抗自由基,促进患者脑组织水肿减少,对血脑屏障有极佳的保护作用[8]。

综上所述,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祛瘀丸疗效确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明显改善,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1] 羊青松.急性缺血性中风应用芳香开窍法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8):162-163.

[2] 蒙家泉,陈永斌,刘启华.龙蛭汤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探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1):104-106.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药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6] 白雪,罗钢,杨思进,等.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9):768-771.

[7] 耿贇,方邦江,马智慧,等.复元醒脑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1970-1972.

[8] 钟的灵,王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3):429-431.

猜你喜欢
益气内皮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