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8-01-30 09:09陈正新
当代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保乳术保乳乳房

陈正新

(永丰县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 331500)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女性生活压力的增加,该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女性生命安全的主要恶性疾病[1]。原位乳腺癌并不会导致患者丧命,但癌细胞会造成全身性转移、扩散,侵袭其他器官,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尽早治疗意义重大。早期乳腺癌治疗应以保乳手术为主,尽可能缩小切除范围,以维持乳房的基本外形,保留女性性征器官,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信心与生活质量[2]。但常规保乳术仍然不能有效保持乳房外形,对患者的身心均会造成影响,为使患者获得较好的乳房美容效果,可采用乳房整形手术,以消除患者心理及形体的遗憾[3]。本研究旨在探讨整形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年龄30~57岁,平均(40.69±4.28)岁;肿瘤直径1.3~4 cm,平均(2.31±0.19)cm;其中39例已生育,16例未生育。对照组年龄31~56岁,平均(40.21±4.68)岁;肿瘤直径1.2~4 cm,平均(2.35±0.22)cm;其中41例已生育,

14例未生育。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②均为已婚女性;③乳头乳晕与肿瘤距离>2 cm;④可进行放射性治疗;⑤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自愿参与。

1.2.2 排除标准 ①出现淋巴转移;②伴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③有手术禁忌证;④伴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⑤存在其他重要器官病变;⑥资料不全或中途要求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保乳术,根据肿瘤大小、乳房体积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若肿瘤在乳房上半部分,切口取弧形或平行四边形,若肿瘤位于下半部分,切口取放射形或“J”形。确定肿瘤位置、切口形状后,逐层切开,切除范围以乳房上下部及外缘内外适宜,位于肿瘤周围1~1.5 cm处的正常乳腺也予以切除,切除后送检,再次确认是否有残余的肿瘤组织,若切除的组织检测结果为阳性应将切除范围再扩大,直至切缘结果检测为阴性,在切除过程中应注意对周围淋巴的清扫,并将淋巴取出送检。观察组采用整形保乳术,乳房切除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切除完成后通过缝合腺体、重新塑形、固定,并利用提拉、旋转等方式实现乳腺组织填充,并将偏移的乳头、乳晕复合体归位,或选择局部皮瓣法、背阔肌肌瓣法、双环缩乳成型法等,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操作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乳房修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乳房修复情况评定标准:分别从切口瘢痕、皮肤色泽、皮肤触感、表面平整度、乳房对称及外形、乳头横移、乳头纵移等7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分数>30分为优,26~30分为良,21~25分为可,≤20分为差。优秀例数与良好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即为优良率。并发症包括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皮肤退缩、上肢淋巴水肿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房修复情况 观察组乳房修复优良率为94.55%(52/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5%(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2.73%、3.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既往临床治疗乳腺癌需进行切除术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近些年因医学技术的进步,很多疾病的治疗均得到长足进步,早期乳腺癌也完成了从根治术到保乳术的过渡[4]。早期乳腺癌发病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大部分患者主动提出在治疗疾病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乳房的完整性,保乳术展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常规保乳术为获得更好的术后美容效果,术中往往不予缝合残腔,对切口愈合会造成极大影响,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整形保乳术则能够很好的解决常规保乳术存在的问题[5]。

表1 两组乳房修复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整形保乳术不仅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乳房外观,同时还能够减少因乳房肥大、下垂等原因造成的并发症及继发性损伤[6]。常规保乳术后进行乳房整形方法多样,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修复方式,避免了常规、单一的修复方式,如对于缺损的乳腺组织为象限切除可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方式处理;对于乳腺缺损面积较小的患者,在缺损病灶周围腺体游离后直接缝合,若缝合存在一定难度,可游离乳腺组织腺蒂瓣区域后修复缺损;对于乳房体积过大的患者,可采用乳房缩小的方式处理[7]。而且患者进行整修保乳术后并不影响术后的综合治疗,不会延长放疗、化疗时间或引流管留置时间,也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乳房修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整形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乳房外观,同时还能更好的扩展手术切缘,使得体积较大或肿瘤位于中央区的患者也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整形保乳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保乳方式,相信随着外科医学的发展,整形保乳术会得到进一步完善,也将会有更多的乳腺癌患者从中获益。

综上所述,整形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乳房外观,从而改善其心理情绪,且术后并发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 于芷晗,常铁君,曲岩,等.整形外科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6,37(4):51-52,76.

[2] 刘益民,阮春岚.整形性体积易位技术提升乳腺癌保乳患者乳美容效果的价值探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504-505.

[3] 李源丰,刘磊,王安安,等.周围腺体组织瓣在乳腺癌保乳术中局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22):60-61.

[4] 李婷,刘新梅,李思涵.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与非整形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0):2037-2039.

[5] 张文忠.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术和肿瘤扩大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整形保乳手术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8):65-68.

[6] 陈云山,栗丹丹.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中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36):109-110.

[7] 李成贻,赵桂斌,刘丽英,等.整形保乳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6,43(11):822-825.

[8] 杨萍,谢亮,杨志宏,等.乳房整形技术在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2):66-68.

猜你喜欢
保乳术保乳乳房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对比研究
整形保乳术与常规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比较分析
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42例临床效果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