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

2018-01-30 09:09王宁华董锐袁静刘钰刘飞魏军薛梅
当代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尿流率电切术尿道

王宁华,董锐,袁静,刘钰,刘飞,魏军,薛梅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湖北 武汉 430050)

前列腺增生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年龄、吸烟、肥胖、酗酒、家族史等因素有关[1]。此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如果没有及时加以诊治则可导致膀胱结石、肾盂积水、尿毒症等各种并发症。目前,临床中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即通过手术将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切除,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然而,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单用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疗效不理想,临床中需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本研究以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的手术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轻度前列腺增生,前列腺重量低于15 g,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症状,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前列腺癌,最大尿流率高于12 ml/s,肝肾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年龄57~77岁,平均年龄(67.32±2.46)岁;病程10个月~5年,平均(2.44±1.36)年。对照组年龄57~77岁,平均年龄(67.11±2.27)岁;病程9个月~5年,平均(2.52±1.27)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常规检查,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开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经尿道膀胱术治疗:①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手术医生对术区严格消毒,给予腰-硬联合麻醉;②仪器设备为英国Gyrus等离子体电切镜及影像监视系统。灌洗液为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放置高度为距离手术台60~80 cm。将电切功率设置为200 W,电凝功率设置为100 W;③经尿道置入Gyrus等离子体切割镜,直视下观察尿道、前列腺、膀胱、尿道外括约肌、精阜、输尿管口等部位的具体情况;④在耻骨上穿刺造瘘,使用生理盐水间断冲洗[3];⑤以精阜为界线,将前列腺增生组织全部切除,直至膀胱颈呈环状纤维;⑥将电切刀的功率调整为160~180 mW,更换针状电极,将电凝功率则调整为50 W,在膀胱颈5、7点钟位置减少膀胱颈环纤维,深度可以看到脂肪组织,远端达到精阜;⑦检查膀胱内是否有结石,如果有则行钬激光碎石术,将结石击碎后取出;⑧常规放置导尿管,持续冲洗膀胱,连接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3~5 d后将导尿管拔除[4]。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与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并进行对比。

2 结果

2.1 IPS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P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IPSS评分比较情况(,分)

表1 IPSS评分比较情况(,分)

P值>0.05<0.05临床症状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35)23.10±1.43 10.25±1.10对照组(n=35)22.95±1.44 14.47±1.28 t值0.437 14.793

2.2 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

表2 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

治疗后12.75±4.53 23.47±3.25 11.375<0.0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最大尿流率(ml/s)治疗前7.74±1.57 7.60±1.49 0.383>0.05治疗后20.10±4.11 13.70±3.46 7.048<0.05残余尿量(ml)治疗前99.12±13.33 98.67±14.15 0.137>0.05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为排尿困难、尿频、尿不尽等。此病好发生于中老年男性,且年龄越大则发病率越高[5]。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是前列腺增生的一种类型,具体而言是指前列腺体积大于正常人但重量低于15 g的情况。前列腺增生患者常发生膀胱出口梗阻,其中,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膀胱出口梗阻原因与前列腺体积密切相关,但是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出现膀胱出口梗阻的原因则比较复杂,它可能与膀胱体积有关,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比如膀胱颈纤维环的张力作用[6]。正是因为这一点,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进一步加以探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科手术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方式,但是具体的手术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7]。本研究对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做了探讨,对比分析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与单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的患者其术后IPSS评分、残余尿量明显更低,最大尿流率明显更高。这就说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对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更优。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腺体对尿道的压迫作用并不显著,所以如果单纯采用前列腺电切术将增生腺体切除,也只能起到部分作用,对膀胱出口梗阻的改善作用有限。如果要提高治疗效果,则需改进手术治疗方案。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手术治疗方案为前列腺电切术的基础上加用膀胱颈切开术,与单纯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相比,这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为:①术中不仅将增生腺体充分切除,而且还选择性保留了部分尿道前壁上皮,有助于加速创面上皮化,预防术后膀胱颈挛缩;②进一步切开膀胱颈之后,手术医生可将膀胱内的结石取出,从而打开膀胱流出道梗阻;③切开膀胱颈之后,切开点之间的原有纤维组织得以保留,有效避免了过多新生瘢痕的形成,减少了新生瘢痕形成及收缩所致的膀胱颈挛缩[8]。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膀胱颈切开术过程中,手术医生应将膀胱颈后唇切割平整,并且还应把握好电切深度,避免电切过深、膀胱颈部穿孔,从而预防术后膀胱颈挛缩;在前列腺电切术中,手术医生应使用电切和纯切割电流,不能使用汽化,并且切割动作应准确、迅速,以防术中电流强度过大,导致周围正常组织受损。

综上所述,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在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时,应以确保疗效为前提,减少并发症和手术创伤。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1] 范刚.不同手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15):3227-3228.

[2] 周仕军,杨顺芬.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手术治疗[J].大家健康,2014(3):121-122.

[3] 王明刚.TURP与TUIBN联合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4):1205-1207.

[4] 张保华.比较不同手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2):57-58.

[5] 郭亮.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19-220.

[6] 曾营华.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膀胱颈内切开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76-277.

[7] 薛书成,武艺,屈健,等.两种术式经尿道手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1):6162-6163.

[8] 刘玉峰.两种术式经尿道手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5):6984.

猜你喜欢
尿流率电切术尿道
陌生的尿道肉阜
最大尿流率变化值在判断术后尿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尿得怎么样,马桶知道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观察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尿流率特点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
76例尿道狭窄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分析